首页期刊导航|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马维彬

月刊

1007-5828

kexuejiaoyu888@163.com

0311-66687633

050081

石家庄市虹光街10号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Journal DAZHONG WENYI(KEXUE JIAOYU YANJI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当代中国油画风景画地域性问题

    197-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何文学艺术都与其作者成长的地域环境息息相关。油画自传入中国以来,就一直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经过几代画家的努力,当代中国油画风景画已呈现多元化的面貌,并体现出地域性特征。本文分析了这种地域性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探索其价值。

    当代中国油画风景画地域性

    浅谈儿童画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198-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儿童画的表现形式1.平面画法的表现平面展开的画法,没有重叠和纵深感。如把两个苹果纵深重叠排列,在大多数儿童的画中常会表现为:并列的两个圆苹果或者是上下排列的两个苹果。

    儿童画苹果画法平面排列

    简论图形创意的方法

    19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图形创意概念的理解,结合案例分析,认为图形有分解重组、荒诞刺激表达、回归表达、民族文化表达的创意方案。

    图形创意方法

    浅谈金湖剪纸的特点、价值和合理保护

    200-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湖县位于江苏省中部,隶属淮安市,地处两省(江苏、安徽)三市(扬州市、滁州市、淮安市)交界,与高邮、宝应、洪泽、盱眙及安徽天长五县(市)毗邻。面积1400平方公里,人口37万。下辖11个镇,117个行政村和13个居民委员会。

    金湖县合理保护剪纸价值居民委员会江苏省淮安市扬州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传媒相结合赋予新生命

    201-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艰苦生产、生活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它以口头形式广泛而深入地流传在群众中,并经一代又一代群众口诵嘴嚼的整饰加工,口耳相传的传播、流传到今天,是民族文化瑰宝。

    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传媒生命人民群众口头形式民族文化活劳动流传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的发展与思考

    202-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群众文化界往往把制约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影响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和资金投入两大问题,忽略了文化队伍的因素。

    文化队伍建设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文化事业发展文化基础设施资金投入

    古泽州养蚕习俗与蚕俗信仰调查——以阳城、沁水两县部分村落为例

    203-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阳城古称"获泽",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商周时代,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竹书年记》载:"汤二十四年,大旱,王祷雨于桑林,雨。"《穆天子传》载:"天子四日休于获泽"。"甲寅,天子作居范宫,以观桑者,乃饮于桑林"。桑林在今阳城县的蟒河镇,是当时蚕桑集中产地,至今这里的大山中还有成片的古野桑树林。沁水县南阳村家家户户栽桑养蚕,蚕桑作为一项传统产业在全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不论从文献资料还是从实地考察结果来看,古泽州都是北方蚕桑技术基地。本文将以阳城沁水两县为例,从生态文化、民俗信仰方

    古泽州养蚕习俗禁忌蚕神信仰

    盘瓠图腾与瑶族服饰艺术

    205-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盘瓠是瑶族人民心中的神犬,而瑶人自认为是盘瓠的子民。五色犬盘瓠形象与瑶族服饰艺术密不可分。盘瓠"狗头人身","其毛五彩",在瑶族服饰艺术中同样体现出"狗头冠"和"犬尾"饰,"好五色衣裳",衣斑布斓的样式与色彩特点。盘瓠图腾是瑶族文化的象征与标志,瑶族服饰艺术便是这个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一种物化形式。

    盘瓠图腾瑶族服饰服饰艺术

    闽南传统工艺的变迁——以厦门漆线工艺为例对象

    207-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漆线装佛工艺自明清以来在泉州、厦门一带不断发展,成为闽南地区主要的工艺品类别之一。本文主要从漆线雕的产生背景、生存状态、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讨论。

    产生背景生存状态发展状况

    论壮族唢呐与壮族民俗的关系

    208-20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唢呐文化和壮族民俗的系统研究,阐明了壮族唢呐文化与壮族民俗的关系,展示壮族唢呐文化的内涵和音乐魅力。

    壮族音乐唢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