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马维彬

月刊

1007-5828

kexuejiaoyu888@163.com

0311-66687633

050081

石家庄市虹光街10号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Journal DAZHONG WENYI(KEXUE JIAOYU YANJI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移情关照下的跨文化交际数字意识

    106-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语言,是地球村民使用频率很高的思维和交际工具。各国数字的文化内涵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本文旨在强化国人跨文化交际中的数字文化意识,移情观统摄全篇,对数字文化从多种角度予以剖析,主张以移情理论为指导,进行与数字有关的跨文化交流活动。

    移情跨文化交际数字意识

    “天”的语义认知浅析

    108-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常见字,其语义内涵相当丰富,用法极为广泛,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角度分析天具有多面语义系统,这对于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语义认知

    先秦和汉代诔文的发展

    109-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应用文体,诔文的内容和体式特征是在应用中逐渐形成,同时又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的。诔文经历了先秦时代的萌芽,在汉代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规范。

    诔文先秦汉代

    关于藏族神话传说的思考

    110-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罗刹女与猕猴结合"的神话传说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重新加以分析,以期对藏族远古社会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浅薄的揭示。

    母权制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意识

    论陇东道情研究的发展与创新

    11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传于甘肃庆阳地区的"陇东道情"至今以独特的音乐特征和艺术魅力生存于环县广袤的大地上,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笔者希望借此文对"陇东道情"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陇东道情道教文化戏曲

    明清历史和文化在古城改造中的影响——谈西安市案板街街道改造工程

    112-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城市的发展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城市空间急剧扩张阶段后,城市前所未有的扩大,然而道路和街道的景观质量却在不断下降,许多街道的历史和文化气息在高速增长的建设和交通需要中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失去了原来特有的街道特色。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以及城市经济实力的提高,

    文化气息街道历史西安市改造城市空间工程古城

    战国时期户籍制度的作用

    11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战国时期户籍制度走向成熟。户籍制度是统治阶级掌握人口具体数字、进行授田征收赋税征调军士的依据,能够促进人口的流动和家族的进一步解体,还具有对基层社会的治安作用,不但推动封建经济的向前发展,还促进了统一封建国家的出现和发展。

    战国时期户籍户籍制度作用

    试谈李煜词的艺术风格

    115-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煜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不仅有着鲜明的时代精神,而且极具个性特征,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成就,对宋代词风乃至以后词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李煜词曲艺术风格

    浅析关汉卿剧作的团圆式结局的文化成因

    11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的代表人物。其剧作最普遍的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特点,并且灌注着强烈的时代激情,成为元杂剧交响乐中最具震撼力的黄钟大吕。作品因团圆式结局设计的高绝而发挥着特殊的影响力。

    关汉卿团圆式结局宗教民俗民族精神

    潘金莲与西门庆结合的精神分析学解读

    11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门庆和潘金莲是中国古典文学《金瓶梅》中的男女主角。有关他们二人形象的评论可谓汗牛充栋,不一而足。本文从弗罗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出发,分析自我、超我和本我在他们身上的反映和投射,追寻他们结合的原由,并认为,潘金莲和西门庆人格中自我调解失效,本我战胜了超我,他们实现了非理性的结合。

    西门庆潘金莲本我自我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