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马维彬

月刊

1007-5828

kexuejiaoyu888@163.com

0311-66687633

050081

石家庄市虹光街10号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Journal DAZHONG WENYI(KEXUE JIAOYU YANJI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议英汉基本色彩词的文化内涵

    153-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类语言中,色彩词表现出独特魅力。英汉语言中都存在丰富的色彩词。它可分为两大类,即基本色彩词和实物色彩词。基本色彩词是指那些专门用于表示事物色彩的词,如英语中的red、white、black、yellow、green、purple、blue,汉语中的红、白、黑、黄、绿、紫、蓝。实物色彩词起初只是某些实物的名称,但因这些实物具有某些突出的色彩,

    基本色彩词英汉语言文化内涵yellowwhiteblackgreen人类语言

    英汉动词“爬”的认知对比分析

    15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角度出发,以语料库的例句为例,对英汉"爬"字的意义的异同点进行分析对比,比较分析英汉语言动词中的"爬"在两种语言中认知隐喻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折射出英汉两个不同民族在语言的创造过程中认知思维,体验经历的异同。

    概念隐喻认知

    激活代价理论下的第三人称指示语映射

    15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称指示系统具有封闭性,当人称被曲折所指时,言语活动是怎样推进的呢·本文先总结了Halliday和Chafe对信息状态的分类,探讨了言语活动中信息状态和意识的关系,介绍了chafe提出的激活代价理论和可及信息,然后运用该理论解释了诸多第三人称映射现象的产生,及其会话含义。

    激活代价理论可及信息第三人称指示语

    《变形记》研究综述

    157-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变形记》学界对于它一直很关注。考察角度也很多,其一是对于《变形记》主题的探索;其二则是从艺术特征和美学的角度来考量《变形记》;其三是对于《变形记》做比较研究。

    变形记主题特征

    论“文革”手抄本文学中文学主体性的回归

    158-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革"主流文学遵循着"主题先行"的文学创作原则,导致了"文学主体性"的丧失。而在地下手抄本文学中"文学主体性"得到了回归,分别体现在作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读者三个方面。

    文革手抄本文学主体性回归

    浅析后现代主义文化中的信仰缺失

    159-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作为后工业时代的产物,来势凶猛。其怀疑态度和解构一切的精神,使大众文化得到彻底肯定。但这种极端态度又导致高雅文化被排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将感官满足当成最终追求而逐渐失去精神上的信仰。因此要建立超越性的精神信仰,使人超越盲目的享乐,追求精神提升。

    后现代主义日常生活感官精神信仰

    莫洛亚传记文学观

    160-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莫洛亚是"20世纪传记之王",他第一个全面探讨了现代传记文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他的观点集中在《传记面面观》一书中,他认为传记文学是历史与文学的结合,真实性是其生命,但同时也是一本美的书;传记家要选择符合自己性格、气质的大人物做传主;写作中要按照时间顺序、采用传主的叙述视角、注重结构等。

    莫洛亚传记文学理论观点

    论孝的形而上的意义

    161-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孝"贯穿于中国传统精神文化中,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分析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孝作出的阐释,得出了孝的基本内涵。善事父母是孝的基本内容和首要基础,孝不仅指对父母的孝,其更深层的含义是对长辈,他人,民族,社会的孝。孝是判断一个人品格,德行,道义是否高尚的前提条件。

    孝经孝道文化传统

    李勣评议

    162-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勣忠于所事,无怨无悔;用兵如神,世之名将;韬光养晦,深谋远虑;孝于所亲,义于所友。他是当之无愧的唐代名臣。

    李勣名臣

    《潜流与漩涡:论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家的创作心理障碍》学术方法浅谈

    163-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晓明的《潜流与漩涡:论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家的创作心理障碍》作为"新时期"一部作家论式的学术著作在文学研究界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的学术研究方法不仅在当时有着开风气之先的重要作用,而且一直影响着此后的文学研究进程。本篇文章从其采用的主要分析方法,即精神分析方法入手来展开说明,并通过对其他方法如文学史方法、文化史方法、思想史方法的观照,来探寻这部著作的学术研究方法,同时也揭示出一代学人的责任心与精神风貌。

    王晓明精神分析方法“三个时段”“两类作家”“一条线索”审美观照思想史、文化史研究文学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