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马维彬

月刊

1007-5828

kexuejiaoyu888@163.com

0311-66687633

050081

石家庄市虹光街10号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Journal DAZHONG WENYI(KEXUE JIAOYU YANJI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西方现代美术中的具象与抽象

    115-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实世界处于两难境地,出现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的对立与互补。精神、情感是一种抽象的物资,如何把这种抽象具体化,艺术家采用熟悉的具象的形态的组合来表现抽象的内涵。西方现代美术作品中的抽象元素与具象元素大多难以简单地用概念划分是抽象艺术还是具象艺术,他们处于一种变化的统一的状态。

    抽象具象对立互补

    瞬间的永恒——印象派的生命色彩

    11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艺术流派百花齐放的今天,印象派以独具个性的生命痕迹和富有自我意识的色彩活力上演了一场色彩革命,尤其对绘画语言的探索和创新,谱写了世界艺术史上光辉的一页,同时奉献给画坛一种天然的艺术个性,引领了现代艺术的曙光。

    生命色彩永恒时代精神

    浅析日本武士电影中的死亡情结

    11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死亡是一个自然现象,也是一个哲学和美学问题。古今中外,有无数先哲对死亡进行过各种论说和沉思,也有无数艺术家描绘过死亡现象。毫无疑问,作为一个公共母题,死亡情境也多次出现在电影中,尤其是对于死亡有着特殊情结的日本武士电影中。大和民族是一个特殊的民族,这个民族在建国之初受到神教的影响,对于死亡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与崇拜。这种情结与崇拜体现在在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文试图通过对具有鲜明特色的"日本电影中的死亡"这一元素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求更加深入地揭示"日本武士电影中的死亡艺术"所体现的大和民族独特的生死哲学和美

    日本武士电影死亡武士道意向

    浅析《蒲柳人家》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118-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孙犁的《荷花淀》久负盛名,新课标九下选编了刘绍棠的《蒲柳人家》,让我们再次走入水乡,领略大运何的风土人情。刘绍棠师承孙犁,继承并发扬我国古典文学和五四新文学的优秀传统,将"荷花淀派"的柔媚、清丽之美与"燕赵文化"的阳刚、劲健之美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建立起独具风光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他特别强调乡土文学就是要专门"表现人的美、地区的美、风光景色的美"。

    《蒲柳人家》人性美人情美乡土文学《荷花淀》五四新文学风土人情优秀传统

    中国艺术史教材的写法与问题

    11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艺术史就像博大精深的文化史一样源远流长,内容丰富、门类众多。艺术史成为一门学科,走上课堂是十九世纪末开始的,但到目前为止,其研究已经非常庞杂,相关著作车载斗量。从近十多年来有关中国艺术史的著作来看,他们主要集中在研究对象、历史分期和艺术特征等方面,总体呈现出异同并存的局面。本文希望通过对他们的主要著作进行简要梳理和分析,透析他们的观念和瑕疵,并由此提出自己对重写艺术史教材的看法和建议。

    中国艺术史教材写法十九世纪末艺术特征历史分期文化史著作

    视觉张力的随想——读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有感

    120-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阅读鲁道夫·阿恩海姆的名著《艺术与视知觉》,对于视觉张力这一概念有了系统和科学的认识。笔者再现了欣赏绘画、设计、书法、雕塑等艺术作品时,视知觉的心理体验过程,以期借助大师们的作品,给未来的艺术创作带来更多的启示。

    视觉张力体验知觉

    总统形象与美国文化:电影、历史、政治

    12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美国电影长达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塑造了众多风格各异的总统形象。这些形象的出现,一方面体现了好莱坞对美国政治社会的深刻洞察,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美国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本文试以美国电影中的总统形象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其演变历程与产生的政治和历史根源,来研究美国文化的时代变迁和深刻内涵。

    美国文化美国电影总统形象

    诗意的沉潜——叶尔克西散文《永生羊》的诗意写作

    12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出生在新疆北塔山牧场,而后受到汉语教育的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是使用汉语作为工具进行文学创作的哈萨克族女作家之一。从牧场"出走"后,在经历了大都市的生活体验后,重将目光聚焦家乡,以特殊的身份和文化姿态反观哈萨克族这个游牧民族的文化与变迁。其中散文《永生羊》便是以一个哈萨克族小女孩的眼光入手,诗意地表达对记忆中边远地域和文化的关切,在散文中,童年的记忆宛如细流,于缓缓地讲述中道出哈萨克族独特的生命体验与生活哲学。

    哈萨克叶尔克西永生羊诗意

    素食者与屠刀——试论卡夫卡作品中的残酷与悲悯

    124-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卡夫卡的作品中常常会出现与食素精神相悖的"屠刀"意象,二者代表了"残酷"与"悲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笔者将从卡夫卡的素食观入手,力求全面完整地搜集其作品中关于"素食者"与"屠刀"的描述,对它们进行研究与阐释,从而发掘其中的深刻内蕴,展示作家深邃复杂的内心世界。

    素食主义者凶器残酷怜悯

    试论晚清到民国初期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产生的影响

    125-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学东渐将西方近代各种学术上的新成果带入了中国,西洋音乐文化更是大规模地传入,这使中国传统音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形成了新的发展态势。清末民初,当时的政治改革家们主张废除科举等旧教育制度,效法欧美,建立新型学校,教育当局规定"乐歌"课为学堂的必修课,并提出对青少年进行"美育"教育,学校唱歌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种新风尚。于是一批新型的学校逐渐建立了起来。当时把这类学校叫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科。"学堂乐歌"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我国民主主义新文化在音乐领域里露出了幼芽。为后来音乐文化的

    西学东渐西洋音乐文化学堂乐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