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众文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众文艺
大众文艺

马维彬

半月刊

1007-5828

dazhongwenyi@sina.com

0311-86025585

050081

石家庄市虹光街10号

大众文艺/Journal Art and Literature for the Masses
查看更多>>展示艺术成就 发掘民间艺术 促进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历史文化街区主题景观的保护规划与设计研究

    刘雄飞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主题景观则是载体上的重要一环。随着历史文化街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主题景观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成为促进街区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与现状,探索相应的保护更新策略,提出主题景观的保护与规划方案,对景观进行了改造设计,旨在保护并重塑历史文化街区,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与城市的融合共生,促进当地文化、经济和社区的和谐进步,并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提供参考。

    历史文化街区主题景观城市文化保护规划

    设计心理学在商业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何姿霏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也在发生改变,这一变化促使产品在开发与设计上更加注重美学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以满足市场对个性化、高品质商品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心理学在商业视觉设计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四个方面——商业插画、商品包装、商品展示空间以及儿童书籍装帧,探讨设计心理学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的运用与实践。

    设计心理学商业插画商品包装商品展示空间儿童书籍装帧

    突破传统需求:儿童绘本在艺术风格中的新探索

    金紫薇冯驭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旨在探讨儿童绘本领域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如何突破其作为儿童教育工具的传统用途。由于创作者对其所能达到的艺术边界的探索上的自我需求的实现,以及儿童绘本的受益群体中逐渐产生出的隐性受众等现象,都促进儿童绘本的创作者正在寻求新的艺术形式,这不仅为儿童绘本拓展了艺术边界,也为儿童绘本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儿童绘本艺术风格发展策略

    现代娱乐性媒介中神秘叙事的表现

    刘伊澄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秘叙事已经广泛运用于电影、电视、游戏、音乐、美术等现代媒介中,通过构建不确定性和多重解读空间,传递神秘感,吸引观众或玩家参与其中,解开谜团。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在作品中激发观众的好奇心,还能唤起人类对未知的深层心理需求。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对神秘叙事的影响深远,各种神秘符号和隐喻的解读往往因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此外,现代科技的发展,如虚拟现实与沉浸式体验,使神秘叙事的表现手法更加震撼与立体,增强了其对观众的冲击力。

    神秘叙事文学艺术作品娱乐性神秘性

    移动育婴室的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

    常以琳司源赵健淅宋佳...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通过对当前母婴空间数量不足、老旧场所建造困难大、空间分布不均衡等现实中诸多社会现象、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研究将从人机数据分析、创意功能划分、因势装配方法、材料与色彩心理引导等方面提出设计策略与方案,试图研究得出一款复制模式简单、落地速度快、可组合的移动育婴室的模块化设计方法,以期为未来的城市母婴空间设计提供更多思路,更好地满足人群出行需求,揭示了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国家发展观念。

    室内空间设计移动育婴室模块化设计携婴人群

    编织,从女红到艺术创作

    刘蔚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编织,这一源远流长且技艺高超的手工艺术,起初作为女红技艺流传,随后逐渐蜕变,成为一种蕴含无限创意与艺术魅力的表达方式。它不仅镌刻着历史的烙印,还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共生,成为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媒介。通过编织,女性的身份与经历得以彰显,身体与身份之间的微妙联系得以探索,同时,它也勇于挑战社会上对性别的固有偏见与刻板印象。

    编织女红编织艺术艺术表达

    符号的介入与当代艺术的转向——波普艺术的当代性与表达

    朱晟杰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放眼20世纪60年代,波普艺术是一场通俗文化和高雅艺术之间相互博弈的国际性艺术文化发展,它高举"反叛"的旗帜,企图掀翻原有的现代艺术秩序,对高雅的古典艺术加以改造,从而将特定时代的流行文化送进千家万户。在波普艺术的扩张与发展中,传达了一种大众化和娱乐化的美,也因此对多种当代艺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在这个过程中波普艺术的特征及表现形式,解释了波普艺术是如何引导当代艺术和大众文化发展以此探讨波普主义在当代艺术语境下表达的当代性,继而探索和超越过往成就的可能性。

    波普艺术当代艺术大众文化商业化

    漆画艺术非遗传承、智慧融合与美育实践——以下帅乡民族学校为例

    吴君茹徐琳李响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怀集县下帅乡民族学校为例,深入探讨漆画艺术在乡村美育中的实践。漆画艺术凭借独特魅力,满足乡村美育需求,其课程设置丰富,作品成果显著。学校借助政策支持,发挥漆画非遗传承优势,结合当地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并提升其影响力。未来,学校应持续创新教育模式,打造特色品牌,培养人才梯队,推动乡村发展。

    漆画艺术乡村美育非遗传承智慧融合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技术驱动非遗文创产品创新发展研究

    陈志远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在非遗文创产品开发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文章深入研究了数字化技术在非遗文创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包括在设计和传播方面的作用,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助力非遗文创产品发展的案例,探讨了非遗文创产品开发面临的技术难题、资金与人才短缺等挑战。研究结论表明数字化技术在非遗文创产品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未来应在技术创新与应用、人才培养与合作、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等方面不断探索,推动非遗文创产品的持续发展。

    数字化技术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与传播挑战与展望

    浅析萨班《乐论》中的声乐演唱技巧与音乐美学意蕴

    唐绍博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乐论》是我国藏族音乐历史中第一部音乐理论类专著,成书于1204年(一说1208年)。由我国藏传佛教高僧、著名佛学家、政治家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简称萨班、萨班智达等)所著。萨班所著《乐论》对西藏民族音乐发展中出现的不同种类音乐理论与表演实践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对藏族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与导向性的意义。文章将《乐论》中对"词"与"曲"的处理方式及理念与中国现代声乐演唱和咬字行腔进行对比与分析,并且对萨班《乐论》中涉及的音乐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进行初步探析。

    萨班《乐论》声乐演唱舞台表演音乐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