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众文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众文艺
大众文艺

马维彬

半月刊

1007-5828

dazhongwenyi@sina.com

0311-86025585

050081

石家庄市虹光街10号

大众文艺/Journal Art and Literature for the Masses
查看更多>>展示艺术成就 发掘民间艺术 促进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对音乐听觉、音乐作品的结构、音乐表演和音乐风格的说明

    罗奥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富有情感的艺术。通过聆听欣赏音乐可以丰富人的情感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框架与组合规律;提高音乐作品分析能力,可更好指导音乐实践,为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教学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思想启迪。要不断提高音乐表演技术水平,表演反映引领时代主题、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音乐作品,是音乐工作者所应该做到的。人们能够在音乐表演实践当中对表达思想、感情,提高精神境界。音乐有其自身的风格特色,音乐风格反映出音乐音响的形式、表达作曲者的思想感情。对音乐风格的体会主要从音响听觉层次、思想意境层次和情感态度层次这三个层次进行把握。在音乐审美实践当中领略音乐风格的美,丰富音乐素养,扩宽音乐知识面。

    音乐理论音乐事业音乐文化

    "音调之更新"——杨立青《三重奏》民族性"语码"

    何弦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杨立青晚期作品《三重奏》—"遥远的音调"为例,主要聚焦其音高组织与结构方面,对作品的主题特征与构成、主题发展手段、复调思维与技法以及对音乐布局预置的多重结构进行梳理、分析与研究,以期揭示作曲家的个性化创作来源与蕴含的哲学性思维,分析创作特征与手段所拓展的音乐意义与时间性等维度及其所暗含的民族性"语码",展现该作品贯通于本民族或其他民族素材、多时期风格的音乐传统及哲学思维与现象的可能性。

    杨立青主题与主题发展复调思维综合运用民族性创作

    参与者在舞台剧排演和表演中的集体意识培养

    郑丽娜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它对个体的思想行为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能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社会稳定。在现代社会,弘扬和发展积极健康的集体意识,有助于促进团结与和谐,像舞台剧的参与者集体意识也应受到关注。因此,文章通过介绍舞台剧和集体意识的内涵,分析新时代舞台剧排演和表演的现代化转型,讨论集体意识对舞台剧效果提升的重要意义,进而研究舞台剧排演和表演中的参与者集体意识培养策略。

    参与者舞台剧排演表演集体意识培养

    论小剧场实验戏曲《秋胡戏妻》的性别话语重建

    张唯钰曾静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传统"戏妻"戏中,诙谐滑稽的情节背后隐藏的是历代剧作家们的男权话语书写,作为"戏耍者"的男性是绝对的主体,女性则是被凝视与检阅的客体,对"秋胡戏妻"故事的历史流变进行考察便可管窥一二。当代改编作品对传统性别话语进行了重构,伦理叙事转向了对生命哲学的终极思考,其中透视着古今文化语境的变迁,以及该剧对当前小剧场戏曲女性题材创作的超越。

    小剧场戏曲秋胡戏妻性别话语

    戏曲表演中司鼓的地位与作用

    陈辉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曲司鼓不仅需要把控演奏效果,掌控演奏节奏,还需要做好组织协调者与演奏伴奏者的角色,因此在整场表演指挥中占据重要地位,且在戏曲艺术表达和剧种风格传承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可以说是戏曲乐队的灵魂,是戏曲演出的核心,在戏曲表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文章主要分析司鼓在戏曲乐队的表演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旨在提高司鼓的综合素质,进而优化戏曲作品。

    戏曲表演司鼓演奏风格剧种特色

    中国古典舞的传统美学探究

    索丹娜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归纳了中国古典舞蹈的传统美学特点,包含和谐之美、意境之美、线条之美、结构之美以及情感之美。通过分析这些美学特点,揭示了中国古典舞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接着重点对中国古典舞的传统美学理念,如气韵、阴阳辩证、"无"的概念以及形式意蕴展开探讨,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古典舞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深度。

    中国古典舞传统美学舞蹈艺术

    时代故事中的"幽默"——简析影视剧《漫长的季节》的美学风格

    陈昊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引发收视热潮的影视剧《漫长的季节》悲喜交加、诙谐风趣的叙述风格,暧昧多义的情节以及沉默留白的暗示,让这部作品具有了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文章尝试结合美学和文化批判理论加以分析,这种"幽默"书写方式,不仅是乐景写哀的表现手段,也是重构九十年代文化记忆的叙事策略,更蕴含了对于个人价值和时代创伤的反思与追问,甚至具有了一些哲学的思辨气质,而文化工业对于这些元素的杂糅塑造,罅隙间逸出一丝难以言状的幽微,也经过"幽默"这一美学镜面加以呈现和折射,值得我们重新加以翻检。

    《漫长的季节》时代故事幽默美学文化批判

    中国非遗文化海外传播的路径探究——以蕲春艾灸在印尼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为例

    王紫源王翌阳黄钢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蕲春艾灸在印尼的推广为案例,深入探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海外跨文化传播的路径。通过对印尼文化背景、市场环境和蕲春艾灸推广策略的系统分析,总结出非遗文化海外传播的成功要素,包括文化适应性、品牌塑造、渠道创新、跨文化沟通等。研究发现,将非遗文化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品牌形象,建立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并加强跨文化沟通是实现非遗文化海外传播的关键。该研究为非遗文化的海外推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蕲春艾灸跨文化传播印度尼西亚

    主题的统摄与"暧昧"的叙事——《燃烧》的叙事与视听浅析

    叶卓铮叶志海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沧东是当下国际影坛中一位极为重要的亚洲导演,其作品彰显出强烈的人文关怀与深刻的社会思考,并且展现出高超的视听语言技法。他的第六部剧情长片《燃烧》于2018年在戛纳电影节亮相,获得了3。8分的场刊评分,此成绩一举刷新当时戛纳场刊的最高分纪录。文章以《燃烧》为研究对象,围绕影片"真实与虚构"这一核心主题,对其叙事策略与视听技巧展开分析。通过深入剖析,揭示该影片作为艺术电影所呈现出的独特创作方向。

    李沧东叙事策略电影语言

    中国自闭症谱系障碍公益电影发展研究

    刘慧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闭症谱系障碍公益电影是当今电影市场中占比较小众的分支,为社会正确认识、快速普及、加强重视自闭症谱系障碍工作出了巨大贡献。文章对此类题材电影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在介绍该类人群生活现状的同时,剖析社会和个人层面上的积极意义,可最大限度地实现电影的社会教育功能。

    自闭症电影发展历程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