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震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震研究
地震研究

皇甫岗

季刊

1000-0666

dzyj2003@163.com

0871-5747189

650224

昆明市北市区北辰大道

地震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Seismological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刊载地震学基础理论、地震预测预报、防震抗震、工程地震、地震地质,以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实验技术和仪器研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读者对象为从事地震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和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震源应力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江宁波吴微微左洪
    163-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力降作为描述震源标度特性的基本参数,对于了解震源过程的物理性质至关重要,也是地震序列研究和地震危险性评估中必不可少的关键震源参数.为反映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震源应力降研究的进展,整理了应力降的相关定义、计算方法,探讨了其与地震矩、构造块体、断层参数、震源深度和热流之间的相关性,并对其在构造地震序列研究、诱发地震研究、火山地震研究和地震动预测模型中的应用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和综述.由于应力降的计算过程包含较多不确定性,特别是对于小地震而言,介质特性、数据限制、统计样本以及方法差异等都会对应力降值产生影响,建议在解释和应用的时候,采用多种方法交叉验证,并对不同构造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序列进行分别讨论.

    应力降震源参数影响因素应用发展

    云南盐津地区两种地震序列的地震活动性分析

    张演姜金钟王光明张帅...
    17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9月-2021年1月,云南盐津地区出现了密集中小地震活动.为获取更完备的地震目录和更准确的震源参数,利用2020年1月-2021年2月云南及其邻区地震台网记录到地震事件的观测报告和连续波形,采用匹配定位方法检测到了 1 340次地震事件.利用联合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地震定位方法进行重定位,获得了检测目录中351次地震的精确位置,对精定位后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盐津地区发生的密集中小地震活动为先后发生的2种不同类型的地震序列,沿两条不同走向和倾角的断裂分布,其中2020年9-10月的ML3.9震群型地震序列发生在NNW走向、倾角约为75°的盐津—筠连断裂;2021年1月的ML5.2孤立型地震序列发生在近SN走向、断层线与盐津—筠连断裂呈约30°夹角且倾角约为50°的隐伏断裂.

    盐津地区地震检测匹配定位方法双差重定位地震序列发震构造

    井水位气压效率计算方法的对比研究——以云南高大井为例

    刘伟史浙明吕少杰齐之钰...
    191-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不同井水位气压效率计算方法的原理及差异性,基于2019年2月1日至2020年7月28日云南高大井的气压与水位数据,使用Clark方法、Rahi方法、回归反卷积法和Acworth方法计算了该井的气压效率BE值,分别为:0.439 5、0.496 8、0.617 4和0.665 4,平均值为0.554 8.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lark方法和Rahi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方便,但是没有考虑时间滞后的影响;回归反卷积法可以获得BE值随滞后时间的变化情况,但是极易受到降水、蒸散发等信号的影响;Acworth方法考虑了固体潮信号并且避免了降水、蒸散发等信号的干扰,但是该方法仅适用于承压和半承压含水层中.最后,根据4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对不同目的下的井水位气压效应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大气压力井水位气压效率云南高大井

    基于Molchan图表法的流体监测井水位地震预测效能检验

    鲁明贵谷洪彪巩浩波张文旭...
    200-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水位异常和地震之间潜在的对应关系以及监测井水位的地震预测效能,通过差分法和水位固体潮加卸载比法对德阳井、剑川井、佐署井和门源井水位数据进行处理,并采用Molchan图表法对4 口监测井水位的不同预测期和不同块体发生的地震进行预测效能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处理后的Molchan图表法检测效能结果相似;4 口监测井水位在180 d内均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均对不同范围中强地震有一定预测效能,并且预测效能受板块内构造分布情况影响,对构造发育的区域预测效能更好.

    井水位水位异常识别Molchan图表法预测效能

    基于接收函数方法研究广东地区地壳厚度与泊松比

    李其栋谢卓娟
    212-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广东地区49个固定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远震资料,采用时间域迭代反褶积法提取P波接收函数,利用H-κ叠加法获得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与泊松比.结果表明:①广东地区地壳厚度在24.8~31.0 km,平均值为28.3 km,自西北往东南减薄,呈区域性带状分布特征,可能与研究区内山脉隆起、平原和山地相间的地质构造相关.②研究区泊松比为0.220~0.287,平均值为0.244,泊松比北部偏高、南部偏低,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具有区域性块状分布特征,可能与地壳主要深大断裂切割的地质块体有关.③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分布与断裂的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并在断裂附近变化明显.④地壳厚度与泊松比呈负相关,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在地壳演化过程中向广东大陆方向推进,幔源物质进入地壳,在地壳深部存在部分熔融,从而导致地壳岩石中镁铁成分含量上升引起的泊松比升高有关.

    广东地区接收函数地壳厚度泊松比

    基于概率增益模型的强震概率预测研究

    钱晓东贺素歌
    223-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云南地区及邻区强震中短期预测的准确度,通过强震发生前不同地震前兆指标的对比研究,发现仅用单项指标很难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挑选出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强震发生规律的6项指标,采用概率增益模型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处理,通过估算每种地震前兆的概率增益来定量判定地震发生的可能性,最终得到可用来预测云南地区及邻区M≥6.0地震未来中短期发生可能性大小的综合概率P指标.计算分析表明:①使用综合概率P预测未来半年云南地区及邻区M≥6.0强震,能通过R值检验;②取P异常阀值为20%、30%,可对强震进行不同级别预警,P值小于20%为安全,P值为20%~30%为黄色预警,为云南地区及邻区未来存在发生M≥6.0地震的可能性;P值大于30%为红色预警,表示未来半年云南地区及邻区将发生M≥6.0地震.

    概率增益模型综合概率中短期预测云南地区及邻区M≥6.0地震

    耦合震级、震源深度和滑动角不确定性效应的地震海啸危险性估计

    刘哲任鲁川
    233-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中国东南沿海地区6个近岸场点,以马尼拉海沟俯冲带和琉球海沟俯冲带作为潜在地震海啸源区,采用广义极值地震活动性模型和广义帕累托地震活动性模型分析震级不确定性特征,通过统计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和拟合滑动角分布函数,耦合震级、震源深度和滑动角不确定性效应,得到两个俯冲带对6个场点未来30 a、50 a、100 a海啸波高超过0.4 m的地震海啸危险性估计结果.结果表明:百年内舟山近海和宁德近海特定场点遭受地震海啸袭击风险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位于厦门近海至香港近海、海口近海和高雄近海的特定场点,地震海啸危险性递增.

    地震海啸危险性震源深度耦合震级不确定性效应

    依兰—伊通断裂带舒兰段深部电性结构研究

    操聪赵凌强齐彦福吕宏斌...
    245-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兰—伊通断裂带是划分我国中蒙和中朝2个活动地块的重要边界断裂,也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断裂系统,以往研究认为该断裂活动较弱,但该断裂舒兰段在全新世有过强烈活动.针对这一问题,2021年在穿过依兰—伊通断裂带舒兰段位置布设了一条大地电磁剖面,对所获取的14个宽频测点数据进行了精细化处理和二维反演,获得了断裂带及其两侧地块的深部电性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依兰—伊通断裂带舒兰段及其邻近地区电性结构表现为东西横向分块的特点,其中主断裂呈现延伸至中下地壳的中低阻条带,强度较弱,其东西两侧为高阻,强度较强.结合中国大陆其他活动断裂区的大地电磁探测结果,推测依兰—伊通断裂带舒兰段的电性结构分布特点有利于断层活动和形变累积,未来需要注意其地震孕育的风险.

    大地电磁电性结构依兰—伊通断裂舒兰段

    CGGM全球地磁场模型和新疆地区台站主磁场逐月变化的一致性分析

    翟世龙黄静雷晴麦麦提敏·图尔贡...
    253-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2018年8月-2022年7月新疆地区的5个地磁台站的观测数据进行剔除外源变化磁场的处理,同CG-GM全球地磁场模型的主磁场计算值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①台站观测的月变化速率观测值要略大于模型计算值,磁偏角D、磁倾角I的最大月变化速率差为0.086 88',其它5个要素中最大月变化速率差仅为0.891 4 nT.②CGGM模型和IGRF13模型计算值F值的均方根误差相差26.7 nT,随着"张衡一号"地震电磁卫星数据的增多,CGGM模型的计算精度还会进一步提升.③台站观测和模型计算的逐月变化量偏差很小,表明CGGM模型计算值和台站观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④通过提取静日子夜均值的方法并不能够完全剔除外源场的影响,台站观测逐月变化量中会有几个nT的剩余磁场叠加其中,导致了台站观测值和模型计算值逐月变化差值的离散程度略为增大.⑤后验比较分析表明,CGGM模型的长期变化主磁场预测值和台站观测值之间一致性较好,可以很好地描述主磁场的长期变化.

    CGGM模型新疆地区张衡一号主磁场逐月变化一致性

    2022年四川3次地震舆情风险评估与监测研究

    袁庆禄方婉琳孙瑞婷胡军...
    263-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评估与监测地震舆情风险,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方向,基于供需偏离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构建地震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2022年四川芦山6.1级、马尔康5.8级和泸定6.8级3次地震后7 d内发布的相关微博及其评论为数据样本,衡量和评价其舆情风险.结果表明:震后24 h是地震舆情的风险监测关键时段,需要高度关注和密切观察.地震的震级较高或余震较多时,舆情风险指数波动性就会变大.构建的地震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适用于对多个地震舆情风险的指标度量、动态监测及规律演变,可为震后政府与媒体的应急救援和舆论引导提供参考.

    地震舆情风险评估动态监测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