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质与勘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质与勘探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产资源研究院 中国地质学会
地质与勘探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产资源研究院 中国地质学会

卢进

双月刊

0495-5331

dzykt@vip.sina.com

010-59623572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姚家园路105号观湖国际2座312室

地质与勘探/Journal Geology and Explor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着重报道黑色、有色、贵金属矿床地质、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太产资源评价,找矿勘探方法,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勘查,岩石与矿物研究,同位素地质,数学地质,遥感地质及计算机应用,以及矿产开发和钻探技术、工程勘察、岩土施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城市规划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探讨

    易荣阎浩祁民张征...
    339-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各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存在盲目性,未能与城市规划要求充分对接,亟须构建面向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适宜性评价体系.本文阐述了城市规划与地下空间开发间的关系,提出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进行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的城市类型,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探测技术,评价地质、环境、资源和技术经济等方面,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开发适宜性等级.研究认为,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运用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可以实现地下空间的有序可持续利用.

    城市规划地下空间地质探测适宜性评价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刘鑫宇董杰王睿曾海燕...
    348-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地下空间是缓解用地饱和矛盾、改善城市生态的重要空间资源,也是开创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良策,科学高效地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赋权、评价模型、三维建模与可视化、评价系统5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现状与不足;对如何合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升三维地质建模精度、搭建地下空间综合系统三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对策;阐明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发展趋势:全要素、全资源的统筹协调,需求导向的针对性评价模式,创新性、连续化的评价模型.该研究成果可促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的深化,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评价与有序开发提供参考.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立体评价全要素协同规划地下空间综合系统

    "地下复合支撑"变形分析与优化设计

    潘春宇易康朱锐付丽...
    35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复合支撑"是通过在基坑坑底布置加固水泥土将坑底工程桩与基坑支护桩墙相连形成复合受力体.基坑开挖时,复合受力体共同受力抵抗变形,有效控制围护结构变形并抑制坑底土体隆起.本文提出"地下复合支撑"概念及其设计理论,分析坑底加固面积置换率、固化剂掺量、加固深度等关键设计参数对基坑变形的影响,为"地下复合支撑"投入工程实践提供设计依据和理论参考.基于工程实例,针对原支护体系给出地下复合支撑的优化设计方案,验证新型复合支撑的可行性,体现其对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和坑底隆起变形控制的优势.同时,按照优化设计方案可以减少基坑内支撑的道数,具有安全性和经济性.

    深基坑坑底加固基坑支护数值模拟优化设计

    典型滨海平原城市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评价

    贾伍慧李宗发刘凯闫金凯...
    36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评价是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滨海平原城市因其特定的城市类型,需建立特定的地质适宜性评价体系来指导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评价.本文以我国典型滨海平原城市日照市为研究区,深入分析了影响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因素,提出了基于基础性地质和约束性地质条件的滨海平原城市地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采用经验分值法、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厘定了研究区浅层(0~15 m)和次浅层(15~30 m)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分区.结果显示,评价指标中水位埋深、断裂带、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对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的影响较大.研究区浅层和次浅层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以适宜和较适宜为主,约占研究区面积的90%,不适宜区域约占研究区面积的10%.

    地下空间评价体系熵权法约束性地质条件滨海平原城市日照市

    基于PSB钢筋的高强度锚杆精细分区抗浮及受力分析

    彭涛任东兴杨宗耀廖宏业...
    377-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建筑物地下室的埋深增加、地下水位升高以及极端恶劣天气的影响,对抗浮锚杆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抗浮锚杆的局限性日益明显.为了解决建筑物因不同区域结构自重和地下室底板埋深差异带来的抗浮难题,本文通过精细分区抗浮设计,采用精轧螺纹钢筋代替普通钢筋的高强度扩大头抗浮锚杆解决了抗浮问题,其单根抗浮锚杆的抗拔承载力为560 kN,在最大试验荷载840 kN作用下锚头最大位移仅为5.25~9.97 mm,平均值为7.91 mm,卸荷后回弹率为18.09%~46.26%,未出现破坏,展现了优越的性能.高强度扩大头抗浮锚杆存在3种类型的应力-应变模式,(压密)-预应力抵消-扩大头端压是抗浮锚杆的理想应力-应变模式,其在1120 kN荷载作用下仍能保持正常维持收敛,且抗拔承载力为560 kN时仅处于预应力抵消阶段,仍具有很大的承载潜力.

    抗浮锚杆卵石地层精轧螺纹钢筋受力机制抗拔承载力

    基于机器学习的岩体结构面剪切破坏区域预测研究

    王松挺王昌硕杜时贵罗战友...
    388-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剪切破坏区域是岩体结构面上下盘相对运动的主要接触区域,对抗剪强度具有重要影响.鉴于结构面剪切破坏区域与形貌特征的高度非线性关系,本文在分析结构面表面形貌特征及剪切机制的基础上,以粗糙度参数倾向、倾角、曲率、高差和孔径分布来描述结构面表面形貌特征.对结构面试样开展法向应力为1.0 MPa的直剪试验,通过图像分割技术提取剪切破坏区域,利用多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结构面剪切破坏区域预测模型,建立结构面粗糙度参数与破坏状态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采用训练准确率和AUC(Area Under Curve)值等指标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中集成装袋树预测性能最好,其次是K最近邻,其训练准确率最高分别可达98.02%和97.38%,AUC值最高分别可达0.78和0.74.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孔径分布对剪切破坏区域的影响最大.本研究对有效分析结构面的剪切破坏机理和准确评价抗剪强度具有重要意义.

    岩体结构面粗糙度剪切破坏区域机器学习直剪试验

    孕镶金刚石钻头磨损机理研究

    杨展方小红谭松成杨凯华...
    407-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孕镶金刚石钻头通过钻头胎体的持续磨损实现金刚石的自锐和高效破岩.因此,研究金刚石钻头磨损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和影响机理,对孕镶金刚石钻头的设计和使用非常重要.本次研究探讨了岩石物理力学性质、钻头胎体性能和钻进工艺参数等因素对孕镶金刚石钻头磨损过程和磨损机理的影响.分析表明,对钻头磨损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是岩石中的硬质颗粒导致的磨粒磨损,其次是钻头胎体与岩粉之间的粘着磨损,以及冲洗液中岩粉颗粒导致的冲蚀磨损.在此基础上,以不同硬度的钻头胎体摩擦磨损试验结果为例,探讨了钻头胎体性能及其内部硬质点对钻头磨损的影响机理.该研究成果可为科学设计与合理使用孕镶金刚石钻头提供依据.

    孕镶金刚石钻头磨粒磨损粘着磨损冲蚀磨损

    低渗透储层的径向电阻率特征及含油性——以鄂尔多斯盆地洛河油田延长组长61为例

    高超利程时清师学耀黄闯...
    414-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洛河油田长61低渗透油层含油饱和度变化大、油层非均质强,再加淡水钻井液侵入,造成油层电阻率径向分布不均且变化大.通过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与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特征对比分析,认为水层的径向电阻率均为增阻侵入,油层、油水同层的径向电阻率普遍具有减阻侵入、低阻环带、高阻环带特征或相关趋势.其中,减阻侵入有助于识别高含油饱和度、高电阻率油层和油水同层,低阻环带和高阻环带有助于识别低电阻率油水同层.另外,部分油水同层的双感应-八侧向测井径向电阻率组合具有"增阻侵入"且深感应电阻率低的特征,推测可能是受双感应-八侧向测井探测范围限制,为低阻环带靠近井眼附近遭受淡水钻井液侵入影响的结果,深感应测井反映的是侵入带电阻率而不是油水同层的电阻率,容易被误解释为水层.因此,对于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中具有"增阻侵入"特征且深感应电阻低值的储层,其流体性质有水层、油水同层这两种可能性,需要结合深探测测井资料或油藏地质特征进一步分析,以提高油层、水层的识别率.

    径向电阻率流体识别双感应-八侧向测井阵列感应测井洛河油田鄂尔多斯盆地

    柬埔寨王国磅通省三丹县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周鑫邬喜春王傲雷李乐天...
    425-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柬埔寨王国磅通省三丹县地区的整体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对该地区已有金矿床(点)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对于该区域金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阐述了三丹县金矿床(化)的成矿地质要素,并与IRGS型金矿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陆缘弧和弧后克拉通盆地接触部位的大地构造背景和钙碱性区域岩浆岩条件,为区内金矿化提供了有利的区域地质条件,这与典型IRGS型金矿床具有相似的构造背景.调查区内的金矿体(矿化)常发育在侵入岩及其边缘地带,在空间分布上金矿化与侵入岩关系密切,且围岩常具石英-碳酸盐-绢云母化围岩蚀变组合,金矿石以网脉状和角砾状类型为主,这符合IRGS型金矿的矿化特征.初步认为区域内金矿化与侵入岩关系密切,属于IRGS型金矿.

    金矿IRGS构造背景矿体特征成矿地质条件三丹县柬埔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