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子政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

周宏仁

月刊

1672-7223

egov@mail.las.ac.cn

86-10-82622546;

100190

北京市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电子政务/Journal E-Government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电子政务》是中国科学院主管、国家科学图书馆主办的中国首家大型电子政务专业杂志,以“服务中国电子政务实践”为核心办刊理念,集结整合国内外电子政务的高端专家资源,依托开放的研究合作体系,理性探讨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聚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关键问题,探讨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推动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的进程。读者对象为:中国电子政务决策者、思想者、建设者和应用者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国一体化数据交易场所体系的总体布局及推进路径研究

    窦悦郭明军张琳颖孙湛...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全国一体化数据交易场所体系建设对于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构建和数字经济全球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数据交易场所布局散、标准乱、定位模糊等问题,基于"全国一体、分层分级、互联互通"的总体考量,初步构建了"1+N+X"全国一体化数据交易场所体系,明确了国家级、区域级、行业级数据交易场所差异化的业务定位和互联互通方式,并从启动数据交易场所试点、加强数据交易场所规则标准"软联通"、推进数据交易基础设施"硬联通"和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推进路径.

    数据交易数据交易市场数据交易场所数据要素

    多级市场体系下形成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政策闭环的总体设想

    孙静王建冬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按数据要素分配是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中最具时代特征的新鲜事物.当前,国家层面也已逐步形成"一项顶层规划"+"一套基础制度"+"多点政策配套"共同发力的政策体系,为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指明方向.借鉴土地等要素市场经验,构建对应于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的零级、一级和二级联动市场,明确数据"三权分置"和三级市场体系的映射关系,提出三级市场联动的数据价格创新机制,实现从"数据资源入表"走向"数据资产入表",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最终实现资源化、资产化和资本化闭环.

    数据要素数据市场数据资源数据资产数据资本

    数据财政视角下公共数据有偿使用价值分配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框架

    赵正杨铭鑫易成岐聂磊...
    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加速迈入数字经济时代,公共数据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的关键推动力,公共数据有偿使用价值分配的探索性研究对加快推进数据要素配置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试点性探索,北京、深圳、浙江、杭州、宁波、长春等省市相继出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相关政策,但在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和价值分配实践中,如何有效激发市场经济价值、增强流通供给动力、有效平衡分配差距等方面诸多问题亟待研究.回顾分析了公共数据价值化的有关研究,系统性梳理数据财政相关研究成果,借鉴公共资源的价值分配原则、体系及经验,提出要覆盖数据主体、数据提供者、数据运营者、最终消费者等四类公共数据价值链核心利益相关主体的价值分配政策框架,提出涵盖公共数据价值化全过程的登记制度、促进公共数据有偿使用的监督指导机制、鼓励公共数据资源供给的长效激励机制以及平衡公共数据主体权益的回馈补偿机制,为数据财政视角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后续政策制定和实践探索提供相关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数据要素数据财政公共数据价值分配多层级数据市场

    数据要素市场的价值增值研究:理论构建与实施路径

    于施洋黄倩倩虞洋马文博...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和制度规则不断健全,为数字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然而,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尚在起步阶段,数据价值远未充分释放,市场活力明显不足,数据要素市场价值增值路径亟待厘清.在系统回顾数据价值实现有关研究基础上,从经济规律、历史规律、市场规律三个维度归纳了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市场价值增值的核心逻辑,构建了两级数据要素市场价值增值理论框架,并深入分析了数据要素的价值组成及其在一、二级市场中的增值过程.最后,提出要"管住一级,放开二级",从产权制度、数据"收储"与"做市商"机制、规范引导交易场所发展等路径推进我国数据要素市场价值增值,有序培育超大规模数据要素市场.

    数据要素数据要素市场数据交易价值增值市场价差

    政府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制度变迁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陶永亮魏玉君方丹
    4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府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跳跃性制度变迁过程,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并由治理实践推动.从制度变迁的视角来看,政府数字化转型先后经历了部门职能本位出发的优化、多跨协同的整体政府变革、政社协同的多元共治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数字技术的发展导致信息权利配置的变化,进而推动政府体系内以及政府与社会之间权力结构的变化,同时涌现出以科技引领者、先行探索者、顶层设计者、共同参与者渐次演化驱动的动力机制.通过分析浙江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历程发现,其历经技术与文化共振下的先行探索、来自顶层设计者的整体推动、政府与社会协同机制的重塑,实现了数字化转型与制度优势的耦合,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具象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现路径.

    数字政府数字化转型政府数字化信息权利组织变迁

    敏捷治理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趋势与实现路径

    朱国伟周妍池刘银喜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新的治理范式,敏捷治理可以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强大推动力.目前,无论是学术界的理论研究还是地方政府的具体实践都将敏捷治理解构为"治理理念、决策模式、治理工具"的多维向度内涵.立足于当前数字政府建设的现实需求,从理论基础和实践探索两个层面展开分析并构建起包含"治理理念-运行机制-工具选择"三个层面的敏捷治理推动数字政府演进趋势思路.在此基础上,敏捷治理推动数字政府建设需要充分考虑依据治理结构和特征实行敏捷治理的本土化调适、防范化解数字技术泛滥形成的新兴技术风险、发挥数字技术领域多元主体的能动性,以及重新反思官僚体制与数字政府的博弈关系.

    敏捷治理数字政府政府治理韧性治理多元协同循数决策

    人工智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作用机理与组态路径研究——基于欧洲18国的多案例分析

    雷挺任宇凡吴义熔
    6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在全球政府治理中的不断嵌入,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但关于人工智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作用机理与组态路径研究却少见.选取欧洲18国人工智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实践案例,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析人工智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实证探讨了人工智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作用机理与组态路径.研究发现,在欧洲18国人工智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实践案例中,人工智能可以从"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能力-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组织内部管理能力"三个维度实现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并形成了"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嵌入型、"改善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能力-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嵌入型、全面嵌入型三种类型人工智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差异化组态路径.该结论有助于进一步探究人工智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优化路径,为中国政府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供路径参考.

    人工智能政府治理技术治理治理能力

    政务服务智能化创新的演化、风险与图景——基于场域视角的分析

    刘玮王锋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越来越深入地嵌入到公共行政中,成为政务服务智能化创新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行动者,扮演着治理与被治理的双重角色.从场域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政府-技术-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试图探寻技术嵌入政务服务的发展逻辑.随着技术的自主性越来越强、嵌入到政务领域的程度越来越深,政务服务智能化创新遵循着从工具逻辑、代理逻辑向分享逻辑转变的演化规律.政务服务场域的变革在不断提升智能化程度的同时,也带来了责任体系失衡、主体权力冲突与公共价值迷失等风险.为规避政务服务智能化创新过程中的风险,需要构建包含信息、辩护与惩罚的责任体系,建立多元行动者的合作关系,并促进政务服务质量管理从内生型向外生型转变,使人工智能更好地为政务服务智能化创新服务.

    政务服务智能政务人工智能ChatGPT电子政务数字政府

    城市社区智慧治理有效性的驱动模式及其生成逻辑——基于21个智慧社区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范逢春王彪刘亚丽
    8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城市社区智慧治理实效存在较大差异,探析城市社区智慧治理有效性的驱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以成都市21个智慧社区为案例库,对城市社区智慧治理有效性的驱动模式及生成逻辑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城市社区智慧治理有效性的驱动模式包括终端服务驱动模式、平台整合驱动模式、线上协作驱动模式和综合应用驱动模式.四种驱动模式是智慧技术有用性、易用性和通用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不断优化治理效果,城市社区要根据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动态调整智慧治理有效性的驱动模式.

    城市社区智慧社区社区治理智慧治理

    从"政府主导"到"村庄经营":实现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策略选择

    沈费伟崔钰
    10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已然在全国层面开展实施.然而在政府高度重视与大力推进的同时,其背后隐藏着政府过度干预的现实问题,容易导致数字乡村建设沦为一项"形式主义工程".以村庄经营为理论分析框架,从空间更新、资源整合、产业打造、权益保障四个维度出发,试图构建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发现,数字乡村高质量经营秉持着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唤醒村庄沉睡资源、发展村庄特色产业、保障村民共享权益的实践逻辑,这实则反映了发挥主体性作用、激发内生性动力、发展特色化品牌、构建村庄共同体的内在机理.然而,由于治理理念的转变和技术升级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当前数字乡村高质量经营在实践中仍面临着挑战困境,即重建设轻应用、重设计轻运营、重局部轻协同、重展示轻赋能.基于此,未来需要从经营理念塑造、经营方式创新、经营机制完善、经营整体发展等方面优化数字乡村建设路径,最终实现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目标.

    数字乡村乡村振兴村庄经营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