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俄罗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俄罗斯研究
俄罗斯研究

冯绍雷

双月刊

1009-721X

russiastudies@163.net

021-62233816 62238113

200062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 华东师范大学理科大楼A403

俄罗斯研究/Journal Russian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俄罗斯研究》(更改刊名前曾为《今日东欧中亚》)现为双月刊,逢双月25号出版。《俄罗斯研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先后被确认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俄罗斯、东欧、中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各级决策部门、对外贸易经营单位及个人、外事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俄关系的五大成就和五项前景

    基里尔·巴巴耶夫封帅
    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在伙伴关系的新框架内,中俄关系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新型双边合作关系的最佳范例之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在五大支柱之上:两国领导人紧密的个人联系,中俄两国对于人类未来享有共同愿景,通过彻底解决边界问题建立完美邻国关系,持续提升的双边经济合作,以及文化亲近性和历史记忆.为了进一步推动中俄关系的发展,中俄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仍需继续努力,争取实现五项任务.这五项前瞻性任务包括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在亚欧之间创建全方位的物流和交通运输路线,推动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机制的扩大,以及加强人文交流来更好地了解彼此.

    中俄关系中俄战略协作"一带一路"倡议新型国际关系

    俄罗斯总统选举后所面对的国际环境与中俄关系

    毕洪业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在2024年3月普京当选连任俄罗斯总统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普京致电祝贺.俄罗斯将延续普京的执政理念与实践,应对百年变局之下的全球和地区挑战.俄罗斯国内社会和经济等方面体现出一定韧性,对外将长期面对俄乌冲突持续、后苏联空间国家离心、外交突围困难等带来的严峻国际形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陆续举办了涉及多领域的具有理念设计、平台构建意义的活动,并将主办金砖国家正式扩员后的首次峰会.作为俄罗斯外交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中俄关系在国际关系趋于紧张的背景下,显示出强大的内生动力和独立价值,双边贸易不断增长,民间交流规模继续扩大.在新的形势下,中俄两国仍然面临制度和结构性挑战、全球化扩散带来的挑战、文化文明挑战和新型国际关系建设的挑战.这需要中俄两国继续优化对外政策协调策略;在务实领域合作的基础上应对多极化挑战、推动一体化进程,推进"一带一路"与"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对接;在理解国家发展特殊性、现代化道路多样性的基础上理解国家的文明特性,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动力,积极应对文化文明挑战;推动上合组织、集安条约组织等多边平台积极发挥作用,应对恐怖主义等地区问题,维护地区的安全稳定,包括各国的本土安全和海外利益;在应对地区、全球危机的具体行动中探索新型国际合作模式.

    中俄关系新型国际关系俄罗斯总统大选乌克兰危机国际反恐合作

    俄罗斯大选后的内政外交走向

    杨波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在2024年3月普京当选连任俄罗斯总统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普京致电祝贺.俄罗斯将延续普京的执政理念与实践,应对百年变局之下的全球和地区挑战.俄罗斯国内社会和经济等方面体现出一定韧性,对外将长期面对俄乌冲突持续、后苏联空间国家离心、外交突围困难等带来的严峻国际形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陆续举办了涉及多领域的具有理念设计、平台构建意义的活动,并将主办金砖国家正式扩员后的首次峰会.作为俄罗斯外交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中俄关系在国际关系趋于紧张的背景下,显示出强大的内生动力和独立价值,双边贸易不断增长,民间交流规模继续扩大.在新的形势下,中俄两国仍然面临制度和结构性挑战、全球化扩散带来的挑战、文化文明挑战和新型国际关系建设的挑战.这需要中俄两国继续优化对外政策协调策略;在务实领域合作的基础上应对多极化挑战、推动一体化进程,推进"一带一路"与"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对接;在理解国家发展特殊性、现代化道路多样性的基础上理解国家的文明特性,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动力,积极应对文化文明挑战;推动上合组织、集安条约组织等多边平台积极发挥作用,应对恐怖主义等地区问题,维护地区的安全稳定,包括各国的本土安全和海外利益;在应对地区、全球危机的具体行动中探索新型国际合作模式.

    中俄关系新型国际关系俄罗斯总统大选乌克兰危机国际反恐合作

    2024年上半年俄罗斯的外交和国内政策选择

    叶甫盖尼·萨夫科维奇宋羽竹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在2024年3月普京当选连任俄罗斯总统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普京致电祝贺.俄罗斯将延续普京的执政理念与实践,应对百年变局之下的全球和地区挑战.俄罗斯国内社会和经济等方面体现出一定韧性,对外将长期面对俄乌冲突持续、后苏联空间国家离心、外交突围困难等带来的严峻国际形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陆续举办了涉及多领域的具有理念设计、平台构建意义的活动,并将主办金砖国家正式扩员后的首次峰会.作为俄罗斯外交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中俄关系在国际关系趋于紧张的背景下,显示出强大的内生动力和独立价值,双边贸易不断增长,民间交流规模继续扩大.在新的形势下,中俄两国仍然面临制度和结构性挑战、全球化扩散带来的挑战、文化文明挑战和新型国际关系建设的挑战.这需要中俄两国继续优化对外政策协调策略;在务实领域合作的基础上应对多极化挑战、推动一体化进程,推进"一带一路"与"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对接;在理解国家发展特殊性、现代化道路多样性的基础上理解国家的文明特性,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动力,积极应对文化文明挑战;推动上合组织、集安条约组织等多边平台积极发挥作用,应对恐怖主义等地区问题,维护地区的安全稳定,包括各国的本土安全和海外利益;在应对地区、全球危机的具体行动中探索新型国际合作模式.

    中俄关系新型国际关系俄罗斯总统大选乌克兰危机国际反恐合作

    2024年总统选举之后的俄罗斯和中国

    谢尔盖·比留科夫石靖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在2024年3月普京当选连任俄罗斯总统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普京致电祝贺.俄罗斯将延续普京的执政理念与实践,应对百年变局之下的全球和地区挑战.俄罗斯国内社会和经济等方面体现出一定韧性,对外将长期面对俄乌冲突持续、后苏联空间国家离心、外交突围困难等带来的严峻国际形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陆续举办了涉及多领域的具有理念设计、平台构建意义的活动,并将主办金砖国家正式扩员后的首次峰会.作为俄罗斯外交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中俄关系在国际关系趋于紧张的背景下,显示出强大的内生动力和独立价值,双边贸易不断增长,民间交流规模继续扩大.在新的形势下,中俄两国仍然面临制度和结构性挑战、全球化扩散带来的挑战、文化文明挑战和新型国际关系建设的挑战.这需要中俄两国继续优化对外政策协调策略;在务实领域合作的基础上应对多极化挑战、推动一体化进程,推进"一带一路"与"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对接;在理解国家发展特殊性、现代化道路多样性的基础上理解国家的文明特性,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动力,积极应对文化文明挑战;推动上合组织、集安条约组织等多边平台积极发挥作用,应对恐怖主义等地区问题,维护地区的安全稳定,包括各国的本土安全和海外利益;在应对地区、全球危机的具体行动中探索新型国际合作模式.

    中俄关系新型国际关系俄罗斯总统大选乌克兰危机国际反恐合作

    世界秩序变革背景下的俄中关系

    亚历山大·巴尔苏科夫石靖
    3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在2024年3月普京当选连任俄罗斯总统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普京致电祝贺.俄罗斯将延续普京的执政理念与实践,应对百年变局之下的全球和地区挑战.俄罗斯国内社会和经济等方面体现出一定韧性,对外将长期面对俄乌冲突持续、后苏联空间国家离心、外交突围困难等带来的严峻国际形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陆续举办了涉及多领域的具有理念设计、平台构建意义的活动,并将主办金砖国家正式扩员后的首次峰会.作为俄罗斯外交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中俄关系在国际关系趋于紧张的背景下,显示出强大的内生动力和独立价值,双边贸易不断增长,民间交流规模继续扩大.在新的形势下,中俄两国仍然面临制度和结构性挑战、全球化扩散带来的挑战、文化文明挑战和新型国际关系建设的挑战.这需要中俄两国继续优化对外政策协调策略;在务实领域合作的基础上应对多极化挑战、推动一体化进程,推进"一带一路"与"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对接;在理解国家发展特殊性、现代化道路多样性的基础上理解国家的文明特性,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动力,积极应对文化文明挑战;推动上合组织、集安条约组织等多边平台积极发挥作用,应对恐怖主义等地区问题,维护地区的安全稳定,包括各国的本土安全和海外利益;在应对地区、全球危机的具体行动中探索新型国际合作模式.

    中俄关系新型国际关系俄罗斯总统大选乌克兰危机国际反恐合作

    2024年俄罗斯总统大选后中俄反恐合作的分析与前景展望

    郑润宇
    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在2024年3月普京当选连任俄罗斯总统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普京致电祝贺.俄罗斯将延续普京的执政理念与实践,应对百年变局之下的全球和地区挑战.俄罗斯国内社会和经济等方面体现出一定韧性,对外将长期面对俄乌冲突持续、后苏联空间国家离心、外交突围困难等带来的严峻国际形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陆续举办了涉及多领域的具有理念设计、平台构建意义的活动,并将主办金砖国家正式扩员后的首次峰会.作为俄罗斯外交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中俄关系在国际关系趋于紧张的背景下,显示出强大的内生动力和独立价值,双边贸易不断增长,民间交流规模继续扩大.在新的形势下,中俄两国仍然面临制度和结构性挑战、全球化扩散带来的挑战、文化文明挑战和新型国际关系建设的挑战.这需要中俄两国继续优化对外政策协调策略;在务实领域合作的基础上应对多极化挑战、推动一体化进程,推进"一带一路"与"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对接;在理解国家发展特殊性、现代化道路多样性的基础上理解国家的文明特性,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动力,积极应对文化文明挑战;推动上合组织、集安条约组织等多边平台积极发挥作用,应对恐怖主义等地区问题,维护地区的安全稳定,包括各国的本土安全和海外利益;在应对地区、全球危机的具体行动中探索新型国际合作模式.

    中俄关系新型国际关系俄罗斯总统大选乌克兰危机国际反恐合作

    新形势下的中国中亚外交与中亚研究——杨恕教授访谈

    杨恕王术森
    4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亚与中国毗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尽管中亚地区只有五个国家,但该地区与中国外交布局中的大国外交、周边外交、与发展中国家外交、多边外交均息息相关.巩固和提高中国中亚外交的成效、加大对中亚问题研究的投入,是新时期我国需着力开展的工作.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形势下,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进一步凸显.近年来,我们看到诸多域外大国明显加大了对中亚地区的关注和投入力度,各种"C5+1"机制的出现和升级就是明证.而中亚国家在复杂的内外形势下也遭遇了不少困难,仅在2022年,就先后有三个中亚国家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国内骚乱.这些形势的发展,使中国的中亚外交面临一系列机遇和挑战.得益于中国对中亚国家的尊重和双方基于互利共赢理念所开展的友好合作,中国三十多年来对中亚的外交取得了显著成效,双方的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为下一阶段双方关系的提质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时代和形势的变化,以及中亚国家自身发展需要的变化,也对双方关系的深化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为区域国别学的创设提供了契机.应该抓紧机遇,推进中亚研究的深入和细化;同时在政策层面创新思路、完善举措,以更周全的思维、精心思考的行动,保障中国中亚外交行稳致远,实现双方的协同发展.

    中国中亚外交区域国别学中亚局势俄乌冲突

    试论哈萨克斯坦托卡耶夫政府核心决策层的构成及其影响(2021-2023年)

    曾向红安凯欣
    6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一月事件"过后,哈萨克斯坦政坛人事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主要表现包括:相当数量的纳扎尔巴耶夫时代的"政治红人"已经或准备告别政坛;在整个政治现代化改革过程中,涌现了以托卡耶夫为中心的新势力群体.那么,托卡耶夫政府核心决策层的成员有哪些?重组后的决策层对哈萨克斯坦内政与外交有着怎样的影响?通过重点使用"哈萨克斯坦总统官网"和"哈萨克国际通讯社"两个数据库的资料可以发现,重组后的托卡耶夫政府核心决策层正逐渐呈现出人员专业化、构成集中化、成分去"纳"化和成员年轻化四个特点.新型核心决策层成员正在积极地参与到哈萨克斯坦国家内外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其中部分核心成员对国内外政治决策有显而易见的影响.考察2022年"一月事件"后托卡耶夫启动的政治改革,以及俄乌冲突后哈政府应对俄暂停里海管道联盟(CPC管道)运输原油这两个案例,能够侧面印证托卡耶夫政府核心决策层对国家重大决策的影响.目前来看,经过两次较大规模的人员调整,托卡耶夫政府核心决策层已基本成型,但对哈萨克斯坦今后发展的影响仍需持续观察.

    哈萨克斯坦托卡耶夫核心决策层精英成员决策过程

    俄乌冲突以来日本对外战略调整态势

    阎德学邱宇鹏
    9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日本的对外战略也出现了若干新变化.在外交政策方面,日本与西方国家保持"同一步调",对俄罗斯持强硬立场,进行多次制裁.同时,日本又积极发展与乌克兰的伙伴关系,从财政、人道主义、难民、战后复兴、军用装备等多方面对乌克兰进行援助,并借机展开穿梭外交,提高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在安全政策方面,日本试图借俄乌冲突推进强军扩武计划,持续挑战专守防卫底线,意图动摇一直以来坚持的"无核三原则".另一方面,日本又渲染东亚紧张局势,宣扬"中国威胁论",不断加强与西方的安保合作,拓展影响范围,扩大安全空间,试图以此赋予遏制中国的"正当性".然而,日本对俄制裁必定对双方都产生不利影响,日俄两国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博弈仍将持续,日本新的安全政策也将加剧地区安全冲突风险,同时在国内将受到财政预算的约束和反战声音的限制.

    俄乌冲突日本对外战略日俄关系日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