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节能(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节能(中英文)
建筑节能(中英文)

邹庆堂

月刊

2096-9422

bee@vip.126.com

024-23853673

110006

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

建筑节能(中英文)/Journal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CSTPCD
查看更多>> 《建筑节能》(月刊)是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主管主办,建设部建筑节能中心、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中国建筑协会建筑材料分会协办的国家级专业技术期刊, 于2007年1月荣获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颁发的“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7年8月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8年4月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2012年12月被英国《科学文摘》(网络版)收录,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 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2008年1月起参加“期刊编校无差错承诺”活动。国内统一出版物号CN21-1540/TU,国际标准出版物号 ISSN1673-7237。 《建筑节能》以刊登建筑节能技术、工艺、设计、设备、材料为主要内容,读者主要是面向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设计技术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公司等企业的技术主管及技术人员,建筑节能产品生产技术人员,建筑节能行业管理人员,相关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和专业院校师生等。 主要专栏:暖通与空调、新能源及其应用、绿色建筑与设计、保温隔热与材料、生态城市与环境、电气与智能建筑、节能产品与企业、节能改造与技术、标准规范与检测、节能经济与行业研究、绿色施工技术与管理、政策与法规、高层论坛、行业资讯、国际文摘等。 《建筑节能》期刊是目前我国建筑节能行业唯一经国家批准公开发行的建筑节能专业技术期刊,期刊稳定的专业读者群和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为建设、设计、施工、生产、科研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新浪博客: 新浪微博: 百度百科: 投稿邮箱:bee@vip.126.com 办公邮箱:cce-ed@163.com 联系电话:024-23853673,62123873(兼传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24]20号

    国务院办公厅
    1-2页

    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倪江波
    3页

    优化建筑用能结构 推动建筑领域低碳转型

    江亿
    4页

    加强建筑全过程节能降碳管理 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徐伟
    5页

    陕西省建筑运行碳排放预测与达峰路径研究

    王军赵民李杨岳万年...
    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运行是建筑领域碳排放的重要组成,其占比超过90%,因此建筑运行碳排放情景预测与达峰路径规划是实现建筑领域碳达峰的工作基础.基于Kaya恒等式构建碳排放预测模型,采用自上而下方法对陕西省建筑运行碳排放趋势、峰值和达峰时间进行合理预测,结果表明:在基准情景下建筑运行碳排放在2035 年达峰,峰值7320.32 万tCO2,而在采取积极措施的达峰情景下可于2030 年达峰,峰值6282.03 万tCO2,当年需完成的减排目标值755.19 万tCO2;为如期实现预测情景下的达峰目标,基于自下而上的碳排放测算思路,并依据国家及陕西省地方政策要求拟定实施路径,测算各项关键技术措施在2030 年可实现减排总量794.83 万tCO2,高于减排目标值,建筑领域沿该路径可在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

    建筑运行碳排放情景预测路径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天人长安塔"科技芯"激发新质生产力

    15页

    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低碳设计研究初探——以某办公建筑为例

    江祯蓉田炜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低碳设计视角,探索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的低碳设计实施路径.通过对碳排放构成分析,提出核心层、约束层、开放层三大减碳指标体系.结合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征、办公建筑形体功能特征,对指标体系进行适用性筛选,得出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的低碳设计实施路径,概括为低碳空间设计、结构用材优化、低碳能源系统、智能化集成设计等.以某总部办公大楼作为工程实例,采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对实例低碳设计实施路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智能化集成设计、低碳空间设计减碳效益最为明显,占比分别为 65.91%、28.21%,成为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减碳设计的有效实施途径.

    低碳空间设计结构用材优化低碳能源系统智能化集成设计

    国际文摘

    23页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变电站建筑减碳优化研究

    樊永航李丹乐罗晓予
    24-2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变电站作为城市供配电系统的重要枢纽,在建设、安装和运维过程中会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对变电站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研究,可明确变电站建筑的碳排放特点,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节能减碳技术措施,从而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以浙江安吉110 kV城北变电站建设方案为例,对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进行计算,从平面布置、围护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暖通设计、模块化设计5 个方面进行减碳优化,并与原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整体优化后全生命周期总减碳量为1 619 362.52 kgCO2e,减碳率72.32%,其中地基与基础设计优化和暖通设计优化是全生命期减碳总量较大的措施,减碳量分别为 650 400.80 kgCO2 e和440 897.60 kgCO2e.

    变电站全生命周期评估碳排放

    夏热冬冷地区大型交通建筑条形天窗天然采光优化设计研究

    周智超范征宇刘加平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不断深入,大型交通建筑的建设需求日益增长.因其立面有限而平面巨大,故主要依赖天窗实现大进深平面的天然采光.因结构构造简化需求,常忽视日照条件差异,照搬相似的一列多排式条形平天窗分布形式,且忽略各类遮阳措施的设置,常易因局部采光不足或眩光导致整体采光不均.夏热冬冷地区作为冬夏两季太阳高度角差异较大的典型地域代表,其对两季天窗采光的优化需求常互相掣肘,该地区大型交通建筑采光与遮阳综合控制故而更为复杂,对其条形天窗与遮阳设计也具有更高的要求.针对上述关键科学问题,选取杭州市某大型铁路客站典型案例开展采光物理实测,总结出该气候区条形天窗分布下此类建筑实际采光问题,并基于大型交通建筑典型模型,围绕天窗与遮阳形式关键变量,通过Rhino 平台的Ladybug +Honeybee 工具完成了全年动态光环境模拟.结果表明:在夏热冬冷地区,大型铁路客站即使采用常见的条形天窗采光方式,仍可能存在局部照度不足和整体采光均匀度较低的问题,候车厅中央天窗正下方区域常因出现太阳光直射过量导致较大的眩光风险,其照度远大于仍有采光不足风险的天窗外围下方区域.为改善这一现象,应在适度窗地比范围内首先保证适中偏高的天窗宽度,并匹配适中偏大的天窗长度与数量,而尽量避免所有较小的天窗宽度、长度与数量.当天窗窗地比较小时,可采取较大的横向遮阳高度、适中的竖向遮阳角度(正南向)与偏少的竖向遮阳数量;而天窗窗地比较大时则相反,以保证在尽量不降低采光均匀度的前提下最大化采光强度,以实现整体均衡的光环境表现.

    夏热冬冷地区交通建筑条形天窗顶部遮阳天然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