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节能(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节能(中英文)
建筑节能(中英文)

邹庆堂

月刊

2096-9422

bee@vip.126.com

024-23853673

110006

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

建筑节能(中英文)/Journal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CSTPCD
查看更多>> 《建筑节能》(月刊)是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主管主办,建设部建筑节能中心、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中国建筑协会建筑材料分会协办的国家级专业技术期刊, 于2007年1月荣获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颁发的“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7年8月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8年4月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2012年12月被英国《科学文摘》(网络版)收录,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 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2008年1月起参加“期刊编校无差错承诺”活动。国内统一出版物号CN21-1540/TU,国际标准出版物号 ISSN1673-7237。 《建筑节能》以刊登建筑节能技术、工艺、设计、设备、材料为主要内容,读者主要是面向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设计技术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公司等企业的技术主管及技术人员,建筑节能产品生产技术人员,建筑节能行业管理人员,相关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和专业院校师生等。 主要专栏:暖通与空调、新能源及其应用、绿色建筑与设计、保温隔热与材料、生态城市与环境、电气与智能建筑、节能产品与企业、节能改造与技术、标准规范与检测、节能经济与行业研究、绿色施工技术与管理、政策与法规、高层论坛、行业资讯、国际文摘等。 《建筑节能》期刊是目前我国建筑节能行业唯一经国家批准公开发行的建筑节能专业技术期刊,期刊稳定的专业读者群和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为建设、设计、施工、生产、科研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新浪博客: 新浪微博: 百度百科: 投稿邮箱:bee@vip.126.com 办公邮箱:cce-ed@163.com 联系电话:024-23853673,62123873(兼传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绿色视角下的高铁站房腔体植入策略与模拟验证研究

    王楠刘丛红杨鸿玮程坦...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体量和形式的特殊性,高铁站房的舒适度问题比一般建筑更为突出,以绿色视角审视其设计具有较大的优化潜力.近年来建筑学界对腔体的关注增多,而高铁站房方案设计中针对性地设置腔体、操作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立足于方案设计阶段,针对空间特征与现存问题,从宏观层面上构建了对候车环境品质多重导控的腔体层级,探讨了"结构腔"、"功能腔"和"绿景腔"三类腔体的植入方式.构建典型模型并生成研究方案用于量化研究.通过性能模拟技术,验证了腔体植入对室内气流、采光质量有显著提升的效果.腔体植入策略打破了当前高铁站房固定的空间模式,为我国高铁站房的绿色创新提供参考,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高铁站房方案设计绿色策略腔体植入性能模拟

    《建筑节能(中英文)》再次获评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侯恩哲
    7页

    外显、灵活、多维、高效——从2022 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看建筑与光伏一体化设计趋势

    李涛王奇鹏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是实现建筑行业节能减碳的重要途径.以第三届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SDC2022)为例,对15 个参赛作品在建筑与光伏一体化设计上的特征进行了比较,从美学表现、构造整合、功能复合、性能提升4 个维度分析了当前建筑与光伏一体化的设计新趋势,指出:在美学表现上,通过光伏组件材质外观和光伏方阵形成积极外显的形态;在构造上,采用不同类型光伏灵活组合衍生多种应用场景;在功能上,将光伏发电与建筑围护结构的采光、集热、遮阳、防护等功能进行多维度复合;在性能上,通过光伏朝向与倾角、散热设计和电气系统综合提升产能效率.为建筑与光伏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新思路.

    建筑光伏一体化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零能耗建筑节能减碳

    夏热冬冷地区办公环境健康性能提升的实践与探索

    刘慧慧张高锋黄云朱一铭...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办公环境多元化的楼宇模式,人们对绿色、健康性能要求也逐渐提升,传统的办公环境已满足不了健康办公需求,室内空气污染、建筑环境舒适度、交流与运动场地等需求越来越强烈.本项目在本体建筑围护结构、能源利用、工作生活环境方面存在不足,利用绿色健康生态技术对工业建筑改造,使其成为研发办公载体,实现绿色节能目标和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在被动式设计基础上结合可调节外遮阳、高性能辐射空调、雨水回收系统等主动式技术的集成应用,探索新型工业楼宇模式下健康性能提升技术与应用实践,形成工业建筑提升节能效果与舒适度改造关键性技术体系,为工业建筑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健康性能热湿环境光环境辐射空调

    夏热冬冷地区动态传热保温设计室外典型气象参数确定方法

    赵福祥王娟张率杨柳...
    21-3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GB50176-201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中围护结构外墙保温设计采用稳态方法,但夏热冬冷地区由于特有的建筑运行模式,使外墙传热方向发生逆转,故稳态方法难以满足冬季室内热环境水平提升的实际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动态传热的冬季外墙保温设计室外计算温度确定方法,探究室外干球温度和太阳辐射逐时波动的最不利组合,将保温设计的目标由"日"提升到"时".基于典型城市2007-2017 年逐时气象数据,以外墙内表面温度的累计不保证天数作为热工设计指标,将累计不保证天数恰好不为 0(指各朝向外墙内表面温度低于室内基本热舒适条件下所能允许温差的天数)时作为典型日挑选的依据,并将典型日出现频率最高的日期作为室外计算温度选取的依据,获得冬季保温设计典型日,并获得了典型日计算时长的影响.可为夏热冬冷地区围护结构外墙保温设计室外计算参数的挑选提供理论支撑.

    动态传热室外计算参数热工设计夏热冬冷地区

    基于机器学习的外窗百叶外遮阳性能预测与敏感性研究

    肖敏杜思达
    33-3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建筑围护结构中越来越多地使用透明围护结构,会导致高能耗和光热环境不适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遮阳作为一种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和改善室内环境较为有效的手段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为探究百叶外遮阳参数对遮阳性能的影响程度,采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遮阳性能,利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改进敏感性分析法探讨了影响遮阳性能的2 类参数(建筑和遮阳)的局部和全局敏感性,确定影响最大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XGBoost预测热环境、能耗指标精度最高,而随机森林算法预测光环境指标效果最好.同时发现遮阳参数是影响室内热环境和建筑能耗的最重要因素,整体权重均在 0.5 以上;建筑参数显著影响室内采光,其权重高达0.9 左右.

    外窗百叶外遮阳机器学习性能预测改进敏感性分析

    基于环境承载力的中深层地热资源评估方法

    孔维政陈睿曹雨晨李骥...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深层地热资源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禀赋良好、储量大.目前地热资源评价方法主要用于评价浅层地热能,并且未考虑环境承载力、开采经济性等因素,难以用于指导中深层地热资源的开发.从多角度量化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应用于中深层地热资源评价.本体系集合地热资源禀赋、环境影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三类因素,综合考虑了热储埋深、温度等因素,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及统计学方法明确了分级指标和权重赋分.基于提出的中深层地热资源评价体系对典型区域的中深层地热资源进行潜力和远景评估,可为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中深层地热环境承载力资源评估评价体系

    寒冷地区光伏墙体综合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朱丽高煜喆张吉强尹宝泉...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BIPV项目逐渐增多,对光伏墙体的研究多以光伏组件电热性能为重点,少有结合节能墙体热工性能对不同构造光伏墙体的综合传热特性优化开展的研究.以天津地区为应用场景,分别建立符合天津市居住建筑四步节能设计技术指标的基础墙体、普通光伏墙体和嵌入保温隔热一体化板的新型光伏墙体的传热模型,采用ANSYS FLUENT软件对其温度分布、表面热流密度进行数值模拟,对模拟结果进一步分析获得不同类型墙体的传热系数和光伏组件的电性能.结果表明:较基础墙体,夏季普通光伏墙体内表面得热量可增加 46.88%,冬季普通光伏墙体内表面失热量可减少5.47%;新型光伏墙体中的保温隔热层厚度宜不小于20 mm,此时,夏季新型光伏墙体内表面得热量最大可增加18.16%,冬季新型光伏墙体内表面失热量最小可减少20.07%.基于计算结果,寒冷地区的建筑外墙应用光伏组件时,散热构造措施可简化.

    普通光伏墙体嵌入保温隔热一体化板的新型光伏墙体综合传热特性

    西安地区典型博物馆建筑低碳化改造研究——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

    冯媛媛闫增峰倪平安雷馥铭...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博物馆建筑室内舒适度与碳排放难以权衡的改造问题,从建筑性能提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两个方面对西安地区典型博物馆建筑进行低碳化改造.在建筑性能提升方面,利用拉丁超立方采样技术,基于多维设计参数形成的能耗模拟数据库,分析建筑能耗与参数设计的关系,结合TOPSIS方法寻求评估指标的最优解.此外,还进行了变量敏感性分析,为决策提供客观和科学的支持.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提出了西安地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佳倾角和方位角.通过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案例研究,结果显示改造后的博物馆舒适度提升了 1.43%,总碳排放量、供暖碳排放量、供冷碳排放量分别降低了 57.9%、70.9%、39.8%,屋顶光伏板年发电量可满足建筑性能提升后94%的能源需求.

    博物馆低碳改造建筑碳排放性能模拟太阳能光伏发电

    绿色革命:未来能源的可持续之路

    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