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节能(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节能(中英文)
建筑节能(中英文)

邹庆堂

月刊

2096-9422

bee@vip.126.com

024-23853673

110006

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

建筑节能(中英文)/Journal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CSTPCD
查看更多>> 《建筑节能》(月刊)是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主管主办,建设部建筑节能中心、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中国建筑协会建筑材料分会协办的国家级专业技术期刊, 于2007年1月荣获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颁发的“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7年8月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8年4月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2012年12月被英国《科学文摘》(网络版)收录,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 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2008年1月起参加“期刊编校无差错承诺”活动。国内统一出版物号CN21-1540/TU,国际标准出版物号 ISSN1673-7237。 《建筑节能》以刊登建筑节能技术、工艺、设计、设备、材料为主要内容,读者主要是面向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设计技术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公司等企业的技术主管及技术人员,建筑节能产品生产技术人员,建筑节能行业管理人员,相关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和专业院校师生等。 主要专栏:暖通与空调、新能源及其应用、绿色建筑与设计、保温隔热与材料、生态城市与环境、电气与智能建筑、节能产品与企业、节能改造与技术、标准规范与检测、节能经济与行业研究、绿色施工技术与管理、政策与法规、高层论坛、行业资讯、国际文摘等。 《建筑节能》期刊是目前我国建筑节能行业唯一经国家批准公开发行的建筑节能专业技术期刊,期刊稳定的专业读者群和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为建设、设计、施工、生产、科研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新浪博客: 新浪微博: 百度百科: 投稿邮箱:bee@vip.126.com 办公邮箱:cce-ed@163.com 联系电话:024-23853673,62123873(兼传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双碳"目标的光储一体化建筑集群电力协同调度方法研究综述

    李峥嵘刘雨欣朱晗金雨佳...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建筑用能领域的"双碳"目标,需将大规模的城乡建筑集群配置为光储一体化建筑集群,同时考虑到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随机性,还需实现此类建筑集群的大规模电力协同调度,从而有效的消纳可再生能源.通过文献综述对比了现有发用储融合的用电模式,总结了光储一体化建筑集群电力协同调度的概念和优势,进一步对比分析了针对光储一体化建筑集群电力系统的协同调度方法,认为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去中心化电力调度方法具有灵活性强、适用度高等特点,并进一步梳理多智能体强化学习应用在电力协同调度中的关键问题,提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能在数据涌现进行算法训练层面有效助力实现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光储一体化建筑集群电力协同调度.

    光储一体化建筑集群电力协同调度多智能体强化学习数字孪生

    考虑多因素、多层面评判的内蒙古地区居住建筑供热碳排放特征分析

    常琛张杰浩朱能马广兴...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内蒙古地区居住建筑供热碳排放现状与制定控碳策略,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样本建筑的供热碳排放特征和分布情况,同时筛选影响供热碳排放水平的特征参数,对各参数与内蒙古地区居住建筑供热碳排放的相关性加以分析,明确除室外气象参数外影响居住建筑供热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基于建筑供热碳排放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对建筑进行分类,建立居住建筑供热碳排放基准模型,评价内蒙古地区居住建筑的碳排放水平,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并对该模型在控碳策略制定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居住建筑供热碳排放差异显著,碳排放平均水平偏高,具有较大的减碳空间.内蒙古地区居住建筑供热领域减碳工作重点仍是供热管网智能热调度.

    内蒙古地区居住建筑供热碳排放碳排放基准评价K-means聚类分析

    西咸新区某地热供热项目碳减排量计算及分析

    赵霄强刘江湖宫宝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热是一种稳定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储量大、分布范围广,是替代化石能源、实现低碳供热的重要选项.西咸新区某新建公共建筑采用中深层地热为建筑提供冬季采暖热源,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利用CDM方法学AM0072 计算地热替代化石能源的供热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该项目每年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150.08 tCO2e;对于类似项目,基准线排放量的确定受燃料种类和设备燃烧效率的影响,燃料的CO2 排放因子越大,基准线排放量越高,当设备燃烧效率由75%提高到92%时,基准线排放量降低了 18.4%;不同计算方法对项目减排量结果影响较大,利用节煤减排量计算出的结果是CDM方法学AM0072 计算出的3.28 倍.

    减排量基准线排放地热供暖

    "碳达峰"目标下夏热冬暖地区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潜力探究

    梁辛浩黄宇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十年来,城镇化率快速增长,建筑能源消耗问题日益引起重视.围护结构是影响建筑能源消耗中的重要一环,在建筑运行阶段,可通过更换或安装新型材料等方法调节其热工参数以降低建筑能耗.因此,以夏热冬暖地区具有改造价值的住宅和商业建筑为主体,根据历年年鉴统计的居住和商业建筑面积,建立面积预测拟合曲线,并基于现有规范,设定不同时间节点的围护结构热工参数,同时采用夏热冬暖地区典型住宅和商业建筑模型,进行改造已有建筑前后的逐年能耗计算.结果表明:改造已有建筑围护结构后,居住建筑完成"碳达峰"目标,而商业建筑 2030 年能耗值较上年增长 1.30%,后续可通过降低每度电碳排放量的方法完成目标.

    围护结构碳达峰面积预测建筑改造能耗计算

    高校专业绘图空间双侧外窗几何参数与照明的碳排放量影响研究

    丁建华吕沐容邹欣怡周海民...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碳校园是践行我国建筑行业"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据统计,高校建筑照明能耗约占校园建筑总能耗的20%~40%,建立校园建筑的设计方法与碳排放量影响的直接关联,对于校园建筑低碳建筑设计以及打造低碳校园建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沈阳地区某高校专业绘图教室为空间原型,以天然光和人工照明日间协作机制,并以人工照明所反映的碳排放量为目标,结合DIALux evo软件的天然光和人工照明交互协同的性能模拟分析属性,在时时满足该空间绘图区、讨论区和交通区的基本光环境指标(最小照度标准值、最低采光系数和日光自主权)前提下,研究该空间外窗几何参数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影响,研究得出:①分析回归了该原型空间的碳排放量与对应双侧外窗几何参数的多元线性关系;②不同朝向条件下,空间双侧外窗的窗地比(WFR)、窗墙比(WWR)、窗台高(Hws)、窗宽(Ww)、窗高(Hw)对其碳排放量存在抑制作用;③该空间不同朝向的碳排放量总体趋势为:西向<东向<南向<北向,且上午时段碳排放量相对最低;④在同时满足WFR和WWR要求范围内,"开大窗"和"开高窗"对于该空间降低碳排放量更有效果.该项研究可用于建筑设计阶段的建筑外窗设计对碳排放量影响的前置判断,为低碳建筑设计提供定量设计参考依据.

    高校专业绘图空间综合光环境外窗几何参数碳排放量影响

    夏热冬暖地区采用天窗采光的地下交通枢纽光热环境分析

    梁佳琪刘京郝爽董建锴...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采用天窗采光的地下交通枢纽的光热环境,选取深圳市福田站冬夏季某晴天对站内的温度、照度和太阳辐射强度等进行现场测试,并分析了各参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地下交通枢纽内的光热环境受室外天然光影响较大,冬夏季天窗正下方照度值全天波动较大,而天窗下边缘区及人工照明区照度全天变化稳定,冬夏季站内最大照度值分别为737 lx和4263 lx,冬季的采光均匀性优于夏季;冬夏季站内早晚最大空气温差分别为3.2℃和2.2℃,全天温度变化在人员可接受范围内,冬夏季均能满足人员热舒适和采光基本需求.对于夏热冬暖地区地下交通枢纽设计,夏季中午要加装遮阳措施减小眩光,冬夏季早晚时段需要辅助人工照明保证采光需求.

    地下交通枢纽天窗自然采光光热环境实地测试

    夏热冬冷地区高校图书馆冬季室内热舒适研究——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例

    王瑶周曾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例,调查夏热冬冷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冬季室内热舒适情况.采用仪器对现场微气候进行测量,记录现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并采用七级指标对被调查者的主观热舒适感受进行评估,同时测量人体基本客观身体指标确保样本的可靠性,以调查图书馆的冬季室内热环境.然后对获取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相互关系的回归分析和对比分析,得出夏热冬冷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冬季室内热舒适情况相关结论,总结热舒适中性操作温度和可接受操作温度区间,以期为夏热冬冷地区高校图书馆的设计及空调节能管理等提供参考依据,营造更为舒适的冬季图书馆室内热环境.

    高校图书馆冬季热舒适夏热冬冷地区

    上海市农民集中居住项目绿色低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张改景胡梦坤王利珍
    51-5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集中居住项目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农民集中居住项目绿色低碳建设是"双碳"政策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重要发展方向.总结了我国绿色低碳乡村建设的发展理念,综述了国内外绿色乡村建设标准体系.选取上海市5 个典型农民集中居住项目进行现场调研访谈,分析得出住户用能现状和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情况.对国内典型绿色乡村建设评价标准进行绿色低碳技术频次分析,结合上海市农民集中居住项目绿色低碳调研现状及相关政策归纳重要指标,整合构建了关注单体层面的农房绿色低碳评价指标体系和关注社区层面的农村绿色低碳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我国农民集中居住项目绿色低碳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农民集中居住绿色低碳评价指标

    高校学生公寓空间组织与效率优化

    赵春波屈万英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公寓作为大学生在校驻留时间最长的建筑物,人口密集且空间功能多元化,承载着公共属性功能.当前高校老旧学生公寓普遍存在空间组织与效率低效、落后问题,与当今大学生对公寓的使用需求相差甚远.对学生公寓进行资料收集、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了解了学生公寓的现状,分析了大学生对公寓需求,探讨了空间组织和效率优化的方式,并针对后疫情时代学生公寓密集型的特点进行了空间组织和资源优化,室内平均温度降低 0.9℃,外围护内表面温度平均降低1.1℃,平均采光系数约4%,为学生公寓提供新的使用场景,优化了运行效率.

    学生公寓绿色节能空间组织效率优化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光伏光热互补发电机组深度调峰负荷分配模型

    张军王洲贾春蓉王涛...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最大程度利用太阳能,降低负荷分配后的峰谷差,提出了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光伏光热互补发电机组深度调峰负荷分配模型.分析光伏光热互补发电运行原理,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与光伏光热互补发电机组负荷预测日较为接近的相似日,将其输入至搭建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中进行训练,预测光伏光热互补发电机组负荷,依据获取的负荷预测结果,将削弱等效负荷峰谷差视为深度调峰目标,搭建光伏光热互补发电机组深度调峰负荷分配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获得最佳深度调峰负荷分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当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决策树选取300 颗时,能够有效控制负荷预测泛化误差;光伏光热互补发电机组负荷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平均值不超过0.3%,具有极佳的负荷预测效果;应用提出的模型能够有效缩减等效负荷峰谷差,具备较好深度调峰负荷分配效果.

    随机森林算法光伏光热互补发电机组深度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