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复旦教育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复旦教育论坛
复旦教育论坛

林尚立

双月刊

1672-0059

jylt@fudan.edu.cn

021-55664241

200433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复旦教育论坛/Journal Fudan Education Forum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探索和研究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反映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新成果,扶植创新,鼓励争鸣,开拓视野,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制度建设。读者对象为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等院校、教育研究机构及广大教育研究者、学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信息化投入、高校治理与预算执行效能——基于江苏省属高校信息化建设准自然实验的实证研究

    吴浩忠赵纳晖
    8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7-2021年江苏省属55所高校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信息化投入对预算执行效能的影响机理和路径.研究发现信息化投入显著提升了预算执行进度,高校主要领导政治活力在该因果效应中存在显著的抑制性作用.信息化投入显著提升了高校当年项目预算及总预算执行的均衡度,对上年结转项目并不显著;本科高校信息化投入对预算执行效能提升产生显著影响,但高职院校不显著;信息化基于高校治理体系,通过增强预算执行意愿、提高预算执行能力两种路径提升预算执行效能.因此,应进一步强化现代治理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化投入规模(向高职院校适度倾斜),注重高校治理体系与政治活力的匹配衔接,优化跨年度项目预算平衡,以信息化推动预算管理现代化,促进高校高质量发展.

    信息化投入信息化建设高校治理治理现代化预算执行效能

    面向2035年的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师资结构需求及优化研究

    李维杨顺艳
    95-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利用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对面向2035年的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需求结构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盈缺状况.结果表明:(1)义务教育阶段所需师资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小学阶段,城乡小学的师资需求数量均呈先持续下降、后保持平稳趋势;在初中阶段,城乡初中师资需求均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2)城市、县镇、农村小学均呈现出语、数、外等传统学科师资富余,而科学、体育、综合课程活动等学科师资先短缺后富余变动状况;同理,城市、县镇、农村初中则均呈现出外语、信息技术、历史与地理等学科师资富余,语文、体育等学科师资先缺后剩的变动状况.(3)师资需求盈缺状况在中小学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小学阶段,2023-2026年需补充师资21.64万人,2027-2030年将过剩87.65万人,在2031-2035年之间则需补充师资0.47万人;在初中阶段,2023-2030年之间需要补充师资114.95万人,而2031-2035年之间将过剩53.80万人.

    城乡义务教育在校生师资需求

    美国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变迁规律与现状特征

    徐娥赵文学
    10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迈入普及化阶段以来,美国高等教育总规模经历了从持续扩张到明显收缩的转变,入学率稳定情况下的适龄人口减少是重要原因.规模层面的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已高度均衡,1990年至今各州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与人口和GDP的相关系数均保持在0.98以上.研究型大学数量持续增加,呈现分散与集聚并存的状态:每个州都有分布,同时在经济和人口集聚的地方集聚.学科发展与区域产业有着普遍的相关性,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学科的相关度更高,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从学科群和产业链的角度分析可能更加合理.

    高等教育区域布局高等教育普及化美国高等教育

    基于多源流模型的日本地方教育行政变革研究

    翟一达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战后,日本建立起了以教育委员会为核心的地方教育行政制度,但教育委员会在实践中屡屡遭受批评,日本部分教育学专家、国会议员甚至提出废除该制度.2014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了《地方教育行政法修正案》,对地方教育行政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教育委员会的独立性被削弱,更容易受到地方行政首长的影响.教育委员会改革在日本经历了数十年的争议却举步维艰,为何能够在2014年取得制度变革的突破性进展?本文运用公共政策学的多源流模型理论,从教育委员会制度变革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政策企业家和政策窗口等5个方面,分析了2014年日本地方教育行政制度变革中的关键因素,揭示出日本保守主义政治主导的教育行政制度变革的特色.这些特点反映了日本政治家以回应民意诉求为理由,实质上成功实现了政治干预教育的制度改造.日本地方教育行政制度的变革对日本未来的政治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政策窗口多源流模型教育行政教育变革政策议程

    从学术出版走向学术交流:以欧盟开放科学为例

    丁笑炯张毓洁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放科学(open science)指科学研究从设计和实施到分析和产出的全过程开放与共享.欧盟借助数字技术,通过对其所资助的研究项目提出的强制性规定,践行开放科学.它要求研究者在开源期刊和数字平台上发表研究成果,抵抗传统学术期刊对学术发表的垄断.它将研究过程中生成的数据和资料等也视为得到认可的研究成果,其共享既有助于增加研究过程的透明度,又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加快创新速度.它还实行开放评审,公开评审报告,使得同行评审成为学术团体共同提升研究质量的渠道.开放科学将学术交流从狭隘的学术出版中解放出来,从而打破学术界人人为敌的现状,创造一种非竞争性的科研氛围.

    开放科学数字平台欧盟学术出版学术交流

    深切缅怀李政道先生

    封2页

    欢迎订阅 欢迎投稿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