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黄颂杰

双月刊

0257-0289

fdwkxb@fudan.edu.cn

021-65642669

200433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Fudan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自复刊以来,积极反映复旦师生在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在推动复旦师生为国家的现代化事业服务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学报贯彻党的“双百”方针,为繁荣我国的学术探讨而努力。学报鼓励研究新情况,探讨新问题,经常发表具有新鲜见解、材料、方法的学术论文;注意评述社会科学的新发展、介绍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新成就,还十分重视对国内外学派的评价工作,因而常以其新颖的内容而吸引广大读者。学报立足本校,面向国内外,思路开阔,具有一定的深度,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然意象与元历史:唐代的怀古诗

    杨小滨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怀古诗中,自然景观或古迹所唤起的过去被认为是一种奢侈而短暂的形象,而自然被表现为荒凉的,却是抹去历史的恒久力量.自然力量对人类历史的磨灭成为怀古诗的核心主题.这样的元历史视野可以追溯到老子、庄子的自然观,而与孔子的自然观有着情感指向上的微妙差异.怀古诗聚焦于自然力量对人类历史的征服,故而历史意象和自然意象的二分法形成了原初的寓言结构.从李白的怀古诗中,我们可以看到道家自然观的基本构成,这样的观念在刘禹锡、杜牧等重要的怀古诗人的作品中也有显著呈现.在一定程度上,怀古诗学触及了历史的废墟样态,呼应了本雅明对历史闪回的敏锐捕捉.但基于道家传统的怀古诗学并不指向救赎,因为自然所代表的道已经替代了未来的乌托邦.

    怀古诗自然元历史儒道思想

    双卿真伪再考辨

    陈宇清
    11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青散记》记载的双卿其人其作真伪长期处于争议状态,近年来实有其人的观点逐渐成为主流.通过对《西青散记》文本本身及其他外部资料的进一步爬梳,可以看到记载双卿的史料并不可靠,作者史震林写作《西青散记》时并未抱持"实录精神",双卿其人出于虚构既符合逻辑和体例也有历史先例可据.史震林塑造这一虚构形象并加以掩饰的"造假"动机有"家国同构"背景下的"男子作闺音"兴寄传统,以及特定历史背景下掩藏兴寄之意寻求安全的需要.

    双卿真伪动机《西青散记》

    论福柯的空间思维及其美学意义

    高燕
    12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思维是福柯思想的根本思维方式,围绕真理批判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话语分析时期,空间思维集中体现为运用空间隐喻批判时间思维,动摇了永恒真理的预设.权力分析时期,空间思维体现为探讨话语、知识、权力的空间化.通过在时间思维中植入空间意识,空间思维破除传统的时空观念,释放出独立空间,进而实现对真理的彻底批判.福柯还以"异托邦"和"外边思维"为核心,从本体论的角度建构空间哲学,并探索空间思维的美学意蕴,彰显空间思维的独异性.对空间思维的发掘和确立决定了福柯思想独树一帜的面相,也对 20 世纪中后期以来人文社科领域的空间转向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福柯空间思维外边思维美学意义

    共建"一带一路"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与证据

    殷德生金培振吴虹仪
    13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建"一带一路"的初衷是缩小发展鸿沟,实现更包容的增长.本文基于地理位置的视角揭示共建"一带一路"如何影响要素流动方向并作用于地区间收入分配格局,证实共建"一带一路"确实缩小了沿线国家的收入差距,彰显了开放包容、共同发展的宗旨.作为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互利互惠型外生制度安排,我们采用世界银行提供的全球 62 国跨国数据,证实共建"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的对外贸易和投资"人为"开辟了新的"出海口",使一国拥有更多的商品和要素流动通道和"出海"方向,也避免了要素拥挤于某一沿海临港方向.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沿线国家日益接近世界前沿市场,人均资本水平增长效应、贸易投资规模效应、就业提升效应以及技术进步效应都发挥着显著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地理位置收入差距要素流动

    地方政府如何影响城市人口规模:基于土地供给的视角

    袁晓燕石磊石秀丽
    147-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 288 个地级市的城市面板数据、259 个地级市的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了地方政府视域下土地供给与城市人口规模的关系.研究发现,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每增加 10%,城市人口规模增加 5.27%~5.88%;商住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每增加 10%,城市人口规模减少 3.89%~5.91%.以财政分权程度作为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最小二乘(2SLS)分析呈现出一致的结果.机制研究表明,地方政府主导的这种土地差异化供应通过影响商品房的房价及居住模式共同作用于城市人口规模.区分不同学历群体和地区的结果显示:土地政策对高学历人群影响更大;离港口越近,工业用地占比增加会带来更多的人口流入;相较中西部,东部地区工业用地占比会显著促进人口流入,商住用地占比的效应不显著.本文为解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地随人走"政策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及经验证据.

    地方政府城市人口规模工业用地商住用地

    美国跨域威慑战略动态及其对大国间战略稳定性的影响

    赵懿黑
    159-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跨域威慑"理论已得到广泛关注.美国政界也已将跨域威慑作为美国国防战略的核心.美国针对常规冲突和网络太空领域的冲突,提出"全域作战"概念,以实施基于战术性拒止逻辑的跨域威慑战略;以及"韧性"概念,以实施基于战略性拒止逻辑的跨域威慑战略.此外,针对低频谱冲突,美国强调全政府战略,意图结合非军事领域实施惩罚性威慑,并进行"全频谱"竞争.美国实施的跨域威慑战略不仅增加危机横向升级风险,还要求先发制人的行动,以及相对对手的绝对优势,因而导致大国间战略稳定性弱.

    跨域威慑美国战略中美关系威慑理论

    邻避冲突治理与社区韧性的提升——基于S市案例的考察

    易承志韦林沙杜依灵
    170-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有效化解邻避项目建设引发的冲突是基层治理中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在韧性治理理论的视角下,基于对S市L路养老院建设项目的过程追踪,分析社区化解邻避冲突过程中不同主体的行为变迁与互动机制.研究发现,居委会在化解社区邻避冲突中体现出"依势而动"的行动逻辑,借助"势"这一行动情景中外部变量的发展性特征来形成借势于居民、为居民造势、为治理定势的行为决策,运用代理身份与居民身份促进社区内外制度规则的协调和适应.进一步,为实现有效的"依势而动",需要居委会具备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与外部组织谈判合作的能力,运用组织性、心理性、文化性治理机制提供基于行政性身份的规则与信任、基于共同体身份的奉献与包容、基于利益共识的互惠与尊重,促进社区自适应、自更新能力的提升,实现社区治理机制的优化.

    邻避冲突居委会社区韧性基层治理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坚持中国道路经验的哲学研究

    封2,封3页

    书讯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