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复合材料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复合材料学报
复合材料学报

益小苏

双月刊

1000-3851

010-82316907(7099)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复合材料学报/Journal Acta Materiae Compositae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复合材料学报》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双月刊,~180页/期)。本刊主要刊载我国复合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高水平和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刊载范围:纤维或颗粒增强聚合物基、金属基、陶瓷基等复合材料(包括:结构、功能、生物医用、电子、建筑等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设计等,以促进国内外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及先进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  《复合材料学报》是美国工程索引《Ei》的核心检索收录刊,同时也是美国化学文摘《CA》、苏联《文摘杂志》、美国应用力学评论《Appl.Mech.Rev.》、剑桥科学文摘(工程类)《CSA2》、国际航宇文摘《IAA》、美国金属文摘《Metal Abstracts》等国际检索系统用刊。在中文数据库中,复合材料学报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的收录期刊,并入选为500种“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期刊。经过复合材料领域专家、作者及编辑部的共同努力,学报的出版时滞不断缩短(从投稿到刊出在12个月内),影响因子逐年提高,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最新统计(2005年),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度影响因子为0.818。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修复氧化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的制备及药物缓释性能

    候冰娜倪凯沈慧玲李征征...
    250-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动态亚胺键合成了一种具有自修复性能的氧化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OSA-CMCS).通过海藻酸钠的糖醛酸,合成了OSA,并通过与CMCS的席夫碱反应制备了具有不同交联度的自修复OSA-CMCS水凝胶,研究了OSA-CMCS水凝胶的微观形态、黏弹性能、溶胀性能、自修复性能、酶促降解性能和体外药物释放性能.结果 表明,随着OSA与CMCS配比的增加,水凝胶的交联度逐渐增加,溶胀比逐渐减小.OSA-CMCS水凝胶具有高度孔隙化且孔隙之间相互连通的结构特点,孔径大小在20~100 μm范围内.室温条件下,OSA-CMCS水凝胶在无外界刺激时6h能够实现自修复.OSA-CMCS水凝胶具有可降解性,并随着交联度的增大,降解速度减慢.OSA-CMCS水凝胶对水溶性药物吉西他滨具有缓释作用,药物释放时间可达4天.

    自修复氧化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药物缓释

    极性界面对海藻酸钙凝胶单元形态与降解性能的影响

    李瑜申永彬卞平艳王建平...
    258-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支架的降解直接影响其结构、功能及所装载细胞的存活率.以海藻酸钠为原料,氯化钙为交联剂,制备海藻酸钙水凝胶生物支架;通过交联剂溶剂中异丙醇(IPA)与去离子水(DWⅣ)比例的变化,获得不同极性条件的同轴反应流界面,从而影响海藻酸钙凝胶的凝胶单元聚集形态,考察界面极性对其降解进程的调控能力.结果 表明,随着交联剂中IPA比例的增加,溶剂极性指数由9.0渐变至3.9;随着界面极性的减弱,所制备纤维的微观凝胶单元,越呈现有序性;有序而密实的凝胶单元形态减缓海藻酸盐纤维的降解速率,第5天DW基纤维支架的质量损失率为91.16%,而IPA纤维支架为73.86%;凝胶单元越致密,溶胀度越低,而溶胀平衡对降解进程有迟滞作用.

    海藻酸钠水凝胶异丙醇(IPA)极性胶束降解

    己酰化乙二醇壳聚糖/泊洛沙姆复合水凝胶制备及其物缓释性能

    徐文静赵琳琳郑泽邻高留意...
    266-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泊洛沙姆水凝胶的溶胶-凝胶转变温度对浓度的依赖性,以泊洛沙姆(P407)为基材,将己酰化乙二醇壳聚糖(HGC)与泊洛沙姆复合,制备了己酰化乙二醇壳聚糖/泊洛沙姆(HGC/P407)复合水凝胶,利用FTIR、SEM及试管反转法探讨了HGC/P407复合水凝胶的性能,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HGC/P407复合水凝胶的体外药物缓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 表明,通过控制HGC的加入量,基于3%泊洛沙姆的HGC/P407复合水凝胶即可发生溶胶-凝胶转变现象,并使HGC/P407复合水凝胶的溶胶-凝胶转变温度处于32~37℃.HGC/P407复合水凝胶具有高度孔隙率,孔隙之间相互连通,孔径大小处于10~90 μm的范围之内.HGC/P407复合水凝胶对抗癌药物吉西他滨的释药量达到82.4%~90.6%,缓释时间可达80 h左右.HGC/P407复合水凝胶在可注射药物载体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己酰化乙二醇壳聚糖泊洛沙姆复合水凝胶药物释放可注射性

    外场对SiCp/AZ91D镁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李紫阳薄文杰张清林耿桂宏...
    275-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常规条件、电磁模拟微重力场、脉冲电流场和"电磁模拟微重力+脉冲电流"复合场四种外场条件下制备出SiCp含量5wt%的SiCp/AZ91D镁基复合材料,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常规条件下,样品晶粒粗大,β-Mg17Al12相呈现出无规律的网格状结构,新生相Mg2Si以颗粒状的初生相和树枝状的共晶相存在;在电磁模拟微重力场条件下,β-Mg17Al12相细化为零散分布的短棒状和颗粒状,Mg2Si全部转化为花纹状的共晶相;在脉冲电流场条件下,p-Mg17Al12相呈现出规律分布的矩形网格状,Mg2Si以方向性明显的树枝状共晶相存在;"电磁模拟微重力+脉冲电流"复合场则兼具前述两种外场的优点,样品中的晶粒明显细化,β-Mg17Al12相呈现为颗粒状、短棒状和矩形网格状,Mg2Si转变为花纹状和树枝状的共晶组织贯穿组织晶粒,相比常规条件下的样品,其显微硬度提高了25.1%,摩擦性能提高了31%.

    镁基复合材料SiCp/AZ91D微重力脉冲电流显微组织

    电熔MgAl2O4对Al2O3-MgAl2O4复合耐火材料高温蠕变性能的影响

    李人骏张玲郑培毓
    285-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烧结板状刚玉和电熔镁铝尖晶石为原料、磷酸为结合剂,在1680℃下制备了刚玉-镁铝尖晶石复合耐火材料样品.在1500℃、0.2 MPa的条件下保温50 h测试试样高温蠕变性能,采用XRD、SEM和EDS分析蠕变前后试样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分析镁铝尖晶石添加量对刚玉-镁铝尖晶石复合耐火材料高温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刚玉-镁铝尖晶石复相材料较纯刚玉材料有着更好的抗蠕变性.镁铝尖晶石骨料在蠕变过程中会与氧化铝基质之间发生固溶反应而在尖晶石颗粒周围形成二次尖晶石层,有效连接了基质与骨料,提高了试样的抗蠕变性.在二次尖晶石层形成的过程中由于Mg2+有着更高的迁移速率和在反应界面两侧较高的厚度比,会诱发柯肯达尔效应,导致界面处空位大量积累和孔隙的产生.

    高温蠕变板状刚玉镁铝尖晶石固溶体复合耐火材料

    旋转摩擦挤压加温法制备金刚石表面Ti涂层

    李毅于爱兵洪鑫袁建东...
    292-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金刚石表面金属化,提出了一种旋转摩擦挤压加温法在人造单晶金刚石表面制备Ti涂层.利用SEM和XRD,分析了Ti涂层内表面的微观形貌和界面间的物相组成,并采用能谱仪进行了元素分析,研究了扩散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Ti涂层内表面物相组成的影响,并分析了金刚石/Ti涂层的界面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旋转摩擦挤压涂覆,在金刚石表面形成了均匀、致密的Ti涂层.经过600℃保温0.5 h的扩散退火,Ti涂层内表面生成了点状的TiC晶粒,实现了金刚石与Ti涂层的化学结合.随着扩散退火温度的升高与保温时间的延长,TiC晶粒形貌由点状生长为棒状,界面TiC含量随扩散退火温度提高而增加.旋转摩擦挤压加温法在金刚石表面形成Ti涂层可分为五个阶段,即旋转摩擦挤压初始阶段、初级扩散阶段、二级扩散阶段、TiC成核阶段和TiC生长阶段.

    旋转摩擦挤压扩散退火金属化金刚石Ti涂层

    水泥基材料离子热电效应与机制

    崔一纬王亚琼魏亚
    302-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水泥基材料热电效应主要通过掺入大量功能填料来增强.但掺量过高的功能填料提高了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成本,劣化了其力学性能,阻碍其大范围的应用.本研究发现,由于孔隙溶液中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不掺任何功能填料的水泥净浆表现出显著的离子热电效应.本研究通过对比水泥净浆干燥前后的热电压,研究了水泥基材料的离子热电效应,并通过离子浸出与饱和碱溶液实验对水泥净浆的离子热电效应机制进行了探究.结果 表明,由于孔隙溶液中OH-的热扩散,干燥前水泥净浆表现出显著的n-type离子热电效应.离子浸出过程中OH-浓度的降低导致水泥净浆的离子热电特性由n-type转变为p-type.饱和碱溶液后,在OH-浓度较大时,阳离子种类亦会对离子热电特性产生显著影响.此外,未添加功能性填料的水泥净浆的Seebeck系数可达1.133 mV·℃-1,功率因数(PF)可达0.042μW·m-1·℃-2,高于文献中一些功能性填料掺量达5%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显著的热电转换效率.

    离子热电效应水泥基材料离子浓度Seebeck系数离子浸出

    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水泥净浆的压敏性能

    刘金涛黄存旺杨杨蔡倩妮...
    313-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G-CNTs)/水泥净浆的压敏性能,采用四电极法研究了荷载作用下G-CNTs/水泥净浆的电阻率变化,并分析不同G-CNTs掺量、加载幅度、加载速度以及恒定荷载对电阻率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G-CNTs掺量的增加,电阻率呈先减小后稳定的变化趋势,在G-CNTs掺量由0.2wt%增加至1.6wt%时,电阻率下降51.8%;电阻率与温度呈负相关;G-CNTs掺量高于0.8wt%时可以显著提高水泥净浆的压敏性能,且电阻率变化率与应力应变有明显的对应关系,1.2wt%G-CNTs掺量下试件的应力灵敏系数和应变灵敏系数分别为2.3%/MPa和291;G-CNTs/水泥净浆电阻率变化率幅值随着加载幅度增大而相应增加,其电阻率变化率曲线在不同加载速度以及恒定荷载作用下均与应力-应变曲线一一对应,具有良好的压敏特性.

    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电阻率压敏性能水泥基材料灵敏系数

    经纬向纤维体积分数对耐碱玻璃纤维织物增强混凝土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朱德举李新亮李安令
    322-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经纬向纤维体积分数对耐碱玻璃纤维织物增强混凝土(ARG-TRC)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万能试验机对不同经向纤维体积分数(0.24vol%、0.49vol%、0.73vol%和1.09vol%)和纬向纤维体积分数(0vol%、0.20vol%、0.48vol%和0.96vol%)的试件进行准静态拉伸试验,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分析得到拉伸状态下裂纹与应变分布.结果 表明:ARG-TRC的拉伸力学性能和破坏形态主要取决于经向纤维体积分数,而纬向纤维体积分数对其影响不大;随着经向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极限强度、峰值应变和韧性明显增大,裂纹条数明显增加.对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化进行三线性拟合,得到简化模型并与ACK模型进行对比.基于现有的裂纹间距计算模型和试验数据,修正了裂纹间距计算公式,其结果与文献数据吻合较好.该成果将有助于织物增强混凝土(TRC)中纤维织物的优化配置,提高纤维织物的利用率,对TRC的性能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耐碱玻璃纤维织物纤维体积分数拉伸试验数字图像相关本构模型裂纹间距

    基于长江下游超细疏浚砂的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力学性能

    李升涛陈徐东张伟冯子鸣...
    335-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长江下游航道超细疏浚砂的理化性质,并以超细疏浚砂为原料,设计了5种不同疏浚砂掺量的碱激发矿渣混凝土(AASC)配合比,研究了其流动性、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和吸水率的变化.通过SEM、XRD和压汞(MIP)技术,分析了AASC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研究表明:长江下游航道的超细疏浚砂颗粒细度模数在0.1~0.5之间.随着超细疏浚砂掺量的提升,试件的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而其流动性持续下降.在疏浚砂掺量(疏浚砂与细骨料的质量比)为50%时,AASC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试件的吸水率、密度测试以及SEM和MIP观察表明,适当掺入疏浚砂能够增加混凝土密实度,改善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结构,但过量疏浚砂导致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且混凝土内的多害孔隙增加.

    长江疏浚砂超细碱激发混凝土力学性能微观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