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复合材料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复合材料学报
复合材料学报

益小苏

双月刊

1000-3851

010-82316907(7099)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复合材料学报/Journal Acta Materiae Compositae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复合材料学报》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双月刊,~180页/期)。本刊主要刊载我国复合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高水平和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刊载范围:纤维或颗粒增强聚合物基、金属基、陶瓷基等复合材料(包括:结构、功能、生物医用、电子、建筑等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设计等,以促进国内外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及先进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  《复合材料学报》是美国工程索引《Ei》的核心检索收录刊,同时也是美国化学文摘《CA》、苏联《文摘杂志》、美国应用力学评论《Appl.Mech.Rev.》、剑桥科学文摘(工程类)《CSA2》、国际航宇文摘《IAA》、美国金属文摘《Metal Abstracts》等国际检索系统用刊。在中文数据库中,复合材料学报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的收录期刊,并入选为500种“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期刊。经过复合材料领域专家、作者及编辑部的共同努力,学报的出版时滞不断缩短(从投稿到刊出在12个月内),影响因子逐年提高,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最新统计(2005年),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度影响因子为0.818。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石墨烯-碳纳米管-聚乳酸/聚乙二醇相变储能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温敏响应行为

    赵中国薛嵘王筹萱张鑫...
    250-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溶液-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石墨烯-碳纳米管-聚乳酸/聚乙二醇(Gr-CNT-PLA/PEG)相变储能复合材料,详细探究了导电粒子和PEG对PLA相变储能复合材料结晶性能、导电性能和温敏响应行为的影响.在溶液-熔融共混过程中,二维结构的石墨烯和一维结构的碳纳米管在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的作用下可以物理复配为三维结构的Gr-CNT杂化粒子,改善导电粒子在复合材料内部的分散性,使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导电逾渗域值,约为 0.51wt%.此外,在PEG相变储能材料和导电粒子的作用下,进一步改善了Gr-CNT-PLA/PEG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和结晶性能,结晶温度从 100℃(PLA)提高到了约 130℃((Gr-CNT50)0.6-PLA/PEG10).在恒温温度-电阻测试中发现Gr-CNT-PLA/PEG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随等温热处理温度的提高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现象;在循环变温温度-电阻测试中,Gr-CNT-PLA复合材料在 37℃到 140℃的循环温度区间内表现出了低温正温度系数(PTC)和高温负温度系数(NTC)效应;而通过相变储能材料PEG和循环温度值的协同调控,Gr-CNT-PLA/PEG复合材料在降温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相转变储能平台,成功地实现了复合材料单调的PTC效应和高温度灵敏度,灵敏度(ΔR/R0)可达 3 000%;且随着PEG质量含量的提高可以有效地实现复合材料的储能平台越宽,可达16.28 min,为高灵敏度温度传感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杂化导电粒子聚乙二醇聚乳酸导电性能相变储能温敏响应

    细乳液聚合法制备Fe3O4/聚(苯乙烯-丙烯酸异辛酯)复合乳液及其胶膜阻尼性能

    曹西平邓伟程冠之王希...
    261-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于制备水性阻尼涂层的苯丙乳液需进一步提升阻尼因子并拓宽有效阻尼温域范围.为改进苯丙乳液阻尼性能,本文以油酸(OA)修饰的纳米Fe3O4(OA-Fe3O4)为被包覆填料,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Fe3O4/聚(苯乙烯-丙烯酸异辛酯)(Fe3O4/P(St-2-EHA))复合乳液,使用FTIR、XRD、TEM、SEM、DLS、TG和DMA等方法对复合乳液及其胶膜进行表征,研究了共聚物组成、纳米Fe3O4 表面特性与掺量对乳液及胶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A-Fe3O4 颗粒的直接团聚现象减弱,在复合乳液中的分散性显著改善.单体St与 2-EHA质量比为 5∶5时,所得P(St-2-EHA)胶膜具有最高的损耗因子(tanδ)峰值 1.926.当OA-Fe3O4 用量为St、2-EHA 总质量的 10wt%时,所得Fe3O4/P(St-2-EHA)复合胶膜的性能最佳,其tanδ峰值和有效阻尼温域分别为 2.066和 59.2℃,均优于纯P(St-2-EHA)胶膜和共混法制备的复合胶膜;其吸水率比后两者分别降低3.4%和10.4%,且初始热分解温度升高,热稳定性改善.

    Fe3O4细乳液聚合包覆阻尼性能吸水率热稳定性

    烧蚀型防热/吸波多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宋若康张梦珊戴珍潘振雪...
    271-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分别以传统酚醛树脂和新型有机硅树脂为树脂基体,针刺缝合石英纤维织物为增强材料,双层电阻性超材料为吸波层,采用高压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HP-RTM)制备了两种烧蚀防热/吸波多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烧蚀对其吸波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采用传统酚醛树脂和有机硅树脂制备的两种多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组织均匀、力学性能优异,材料在 2~18 GHz的平均反射率低于-10 dB,尤其在S、C、X中低频段吸波性能优异,吸收率大于 90%的有效带宽大于 9 GHz,这主要归因于介质层的良好透波性和双层超材料的谐振吸波效应.然而,酚醛树脂基一体化复合材料在石英灯烧蚀后,表面形成了高电导率的连续碳层,成为雷达波强反射体,导致其吸波性能几乎全部丧失,相比之下,由于有机硅树脂基一体化复合材料在烧蚀后残碳量少、不连续,其吸波性能没有明显降低,仅波形向高频偏移了2 dB,该材料在高温烧蚀隐身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有机硅树脂雷达吸波烧蚀超材料反射率

    三维多级钴酸镍结构的形貌调控及其电化学性能

    李群张阔李艳华王书桓...
    281-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形貌结构的调控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溶剂热法结合煅烧在不同溶剂比及温度下合成不同形貌结构的钴酸镍,利用XRD及SEM和TEM等对样品的物相组成及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水与乙醇体积比为 1∶1时,样品为中空的海胆状NiCo2O4,随着水比例的增加,形貌逐渐转变为规则的中心放射状的针状形貌,且有第二相物质的存在.在水与乙醇体积比为 1∶1时,随着温度的增加,形貌主要由毛绒球向花状、海胆状、中心放射状的针状过渡,而样品均为纯NiCo2O4.90℃合成的样品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 1 A·g-1 电流密度下,比电容高达 1 287.5 F·g-1,当扫速从 20~100 mV·s-1 变化时,电容保持率达到 59.4%,循环 1 500圈,比电容保持率高达 80.1%,此外,在整个电化学反应过程中扩散控制过程起主导作用.

    NiCo2O4形貌调控生长机制电极材料超级电容器储能电化学性能

    石墨相氮化碳-硫化铋复合膜的染料分离与自清洁性能

    李德黄海萌张天蒙李改叶...
    293-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废水零排放的标准与要求不断深化,高效可持续的膜分离水处理技术成为研究热点,但面临着水通量低、易污染等问题.本研究通过石墨相氮化碳(g-C3N4)、细菌纤维素(BC)和硫化铋(Bi2S3)三者的有机结合,经真空辅助抽滤法制备得到光催化自清洁复合膜.通过一系列表征手段对粉末及膜材料进行物相结构与元素能态分析,研究了g-C3N4 和Bi2S3 不同添加量对复合膜染料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了两者在光催化下对染料的降解机制.结果表明,60wt%的g-C3N4、10wt%的BC、30wt%的Bi2S3 与复合膜的综合性能最佳,水通量和截留率分别为 23.48 L·m-2·h-1 和 100%,长时间过滤中依然保持 16.65 L·m-2·h-1 的水通量和90%左右的染料截留,在光照下浸泡 3 h后通量恢复率达到 96.5%,表明了该膜具有良好的光催化自清洁性能.该研究为高通量、可持续分离膜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及基础探索.

    g-C3N4Bi2S3膜分离染料降解光催化机制细菌纤维素

    大孔径有机/无机复合功能Janus笼的制备及其对油相的pH响应性吸释

    斯炎石思宇井静云
    307-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Janus笼独特的内外表面化学性质或组成的非对称性使其可以用作特殊微容器,用于分离富集、传输和受限反应等.在一定程度上,更大的孔径能够加强Janus笼和环境之间的物质传输效率.本文介绍了一种两步制备具有pH响应性的大孔径磁性有机/无机复合Janus笼的方法.首先是通过乳液界面硅烷偶联剂的溶胶凝胶和两种表面活性剂在界面微相分离制备支撑性良好、表面孔径可调的磁性无机Janus笼.其内表面修饰上的卤素基团可通过可控自由基聚合接枝上pH响应性聚合物得到聚合物/无机复合功能Janus笼.通过SEM、TEM、FTIR及TGA对复合Janus笼进行表征,其粒径在 1~3 µm,孔径在 40 nm~1 µm可调,聚合物的质量占复合笼的 41.7wt%.制备的复合Janus笼可以通过改变环境pH值控制其对油相的富集和释放,并可同时通过磁操控实现定向传输,有望用于药物装载和体内靶向释放等领域.

    大孔径复合Janus笼pH响应性磁操控可控吸释

    共混树脂包覆铁基磁粉芯的制备与性能

    余红雅李开沥黎向东刘仲武...
    315-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移动通讯、智能制造、汽车电子与电子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对磁粉芯的损耗及其他方面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环氧树脂与有机硅树脂进行共混改性,并对磷化处理后的羰基铁粉进行有机绝缘包覆,再对包覆后的磁粉进行压制成型及固化处理制备成铁基磁粉芯(SMCs).研究了不同成分共混树脂对铁基磁粉芯组织结构与电磁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树脂通过形成有效的包覆层结构,减少粉末颗粒在压制过程所引入的应变,同时隔离颗粒间的接触以切断涡流,使所制备的磁粉芯密度达到6.82 g/cm3、电阻率高达1.1×106 Ω·cm,并提高了品质因数,降低了高频损耗.当共混树脂由33.3wt%环氧树脂与66.7wt%有机硅树脂组成时,铁基磁粉芯的综合性能最佳,在 200 kHz下的功率损耗仅为 1 182.7 kW/m3.通过选用合适成分的共混树脂包覆剂,进一步优化铁基磁粉芯的磁性能,在中高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磁粉芯共混树脂绝缘包覆磁损耗品质因数

    模拟海水-海砂混凝土环境下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杆层间剪切性能的演化

    周平白艳博李承高董少策...
    323-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GFRPP)复合材料杆集成了热塑性树脂可多次成型、环境友好、可回收利用和玻璃纤维高应变、低成本等优点,在混凝土结构领域,GFRPP复合材料有望替代钢筋和热固性纤维增强聚合物(FRP)筋成为新型热塑性复合材料.本文采用加速实验研究了模拟海水-海砂混凝土环境下GFRPP杆的水吸收及层间剪切性能长期演化规律与退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GFRPP杆吸水行为符合Fick定律,21℃、40℃和 60℃浸泡温度下GFRPP杆的饱和吸水率分别为 0.63%、0.78%和 0.81%;经 120天 21℃、40℃和 60℃模拟海水-海砂混凝土孔溶液浸泡后,GFRPP杆层间剪切强度保留率分别为 80.5%、72.8%和 66.5%.最后,结合SEM和FTIR表征技术,揭示模拟海水-海砂混凝土孔溶液浸泡下GFRPP杆性能退化机制.

    GFRPP杆层间剪切强度海水-海砂混凝土湿热老化机制吸水率

    纳米C-S-H-PCE对免蒸养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付华王鹏刚田砾唐兴滨...
    333-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蒸汽养护易引起混凝土初始损伤及耐久性差等问题.本文采用纳米水化硅酸钙-聚羧酸醚复合材料(n-C-S-H-PCE)制备免蒸养高强混凝土.通过水化热、低场核磁等试验研究了n-C-S-H-PCE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水化速率、孔径分布、自收缩及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水化硅酸钙(C-S-H)晶核为水化产物提供了成核位点,降低了成核的临界离子浓度Ksp,诱导期和加速期显著提前,显著提高了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1天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 64%,且 28天以后混凝土没有发生强度倒缩.掺入n-C-S-H-PCE后,混凝土基体孔径细化,凝胶孔和毛细孔比例均增加,导致混凝土自干燥过程中毛细孔负压增大,增大混凝土自收缩;然而,混凝土基体的最可几孔径和 50~100 nm孔隙累计体积降低,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性能;孔径大于14 nm(临界孔径)的孔隙含量降低(由0.0287 mL/g降低到0.0156 mL/g),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此外,掺入n-C-S-H-PCE后,混凝土孔隙率降低,且随着矿粉掺量的增加,铝酸钙相和Ca2+的浓度降低,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能力提高.该研究为免蒸养、低收缩、高耐久、高强混凝土制备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纳米早强剂免蒸养混凝土孔结构自收缩耐久性C-S-H-PCE

    粉煤灰微珠-沙漠砂陶粒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

    许建疆郭军林甘丹袁康...
    348-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沙漠砂(DS)和粉煤灰微珠(FAC)部分代替河砂,并掺入聚合物乳液(PL)制备新型陶粒混凝土-粉煤灰微珠-沙漠砂陶粒混凝土(FDCC).通过单因素变量研究DS替代率、FAC替代率和PL掺量对FDCC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影响规律,并建立了FDCC抗压强度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DS和FAC可部分替代河砂用于制备轻骨料混凝土.FDCC表观密度与抗压强度呈线性关系,坍落度随DS替代率的增加而降低,随FAC替代率和PL掺量的增加而增加.FDCC抗压强度随DS替代率增加先上升后下降,随FAC替代率增加先下降后上升.DS、FAC最优替代率及PL最优掺量分别为 20vol%、30vol%和 1wt%.FDCC劈裂抗拉强度随DS替代率、FAC替代率和PL掺量增加而降低.DS和FAC的掺入能促进水化产物生成,对FDCC混凝土微观结构有利.

    沙漠砂粉煤灰微珠聚合物乳液陶粒混凝土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