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复合材料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复合材料学报
复合材料学报

益小苏

双月刊

1000-3851

010-82316907(7099)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复合材料学报/Journal Acta Materiae Compositae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复合材料学报》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双月刊,~180页/期)。本刊主要刊载我国复合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高水平和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刊载范围:纤维或颗粒增强聚合物基、金属基、陶瓷基等复合材料(包括:结构、功能、生物医用、电子、建筑等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设计等,以促进国内外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及先进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  《复合材料学报》是美国工程索引《Ei》的核心检索收录刊,同时也是美国化学文摘《CA》、苏联《文摘杂志》、美国应用力学评论《Appl.Mech.Rev.》、剑桥科学文摘(工程类)《CSA2》、国际航宇文摘《IAA》、美国金属文摘《Metal Abstracts》等国际检索系统用刊。在中文数据库中,复合材料学报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的收录期刊,并入选为500种“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期刊。经过复合材料领域专家、作者及编辑部的共同努力,学报的出版时滞不断缩短(从投稿到刊出在12个月内),影响因子逐年提高,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最新统计(2005年),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度影响因子为0.818。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种新型手性负泊松比结构的减振性能

    刘旭畅李爽杨金水
    477-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负泊松比结构作为一种典型的超材料结构,凭借其独特的变形机制与吸能特性,在航空航天、汽车交通等领域被广泛应用,但关于其减振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研发同时具有高承载和优异缓冲吸能、阻尼减振等性能的多功能负泊松比结构的研究则更稀缺.受星形及内凹形负泊松比结构启发,提出了一种新型手性负泊松比结构,设计并使用 3D打印技术制备了 4种不同几何参数的构型.在前期的研究中,已发现该新型结构表现出优异的静力学性能及能量吸收特性.基于此,本文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表征新型结构的减振性能,并与传统非手性负泊松比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手性负泊松比结构负泊松比效应越强,减振性能越优.相关结果与规律可为新型手性负泊松比减振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负泊松比手性结构减振结构超材料3D打印星形内凹形

    纳米ZnO改性聚丙烯热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李亚莎王佳敏夏宇郭玉杰...
    485-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丙烯(PP)作为环境友好型热塑性材料,在超特高压电缆线路的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但其在实际应用中,热、力学性能难以协同提升,所处的潮湿环境加速了水树枝的引发,严重掣肘了PP的快速发展.为此,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搭建纯PP、半径分别为 0.4 nm和 0.6 nm的球型纳米粒子ZnO/PP复合模型及含水分子的模型,利用热、力学性能等参数指标的变化情况,从分子层面研究球型纳米ZnO对PP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ZnO能够在提高PP热稳定性的同时,改善其力学性能,且不同半径的ZnO颗粒提升效果有所不同.其中,半径为 0.6 nm的纳米ZnO使PP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 56 K,能够明显降低其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对PP分子链运动和水分子运动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水分子使均方位移有明显的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力学参数均下降,扩散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强;由于纳米ZnO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该复合体系中水分子运动受限,从而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研究结果对抑制PP水树枝生长、老化及开发实用型和环境友好型电缆料提供了微观层面的参考.

    分子动力学模拟聚丙烯纳米ZnO玻璃化转变温度力学性能

    舰用复合材料S2/430LV热环境下拉伸性能及预报

    陈国涛梅志远白雪飞
    495-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宏观、微观角度分别对S2/430LV在热-力联合作用下拉伸损伤失效模式和高温热损伤形貌进行研究,并应用DMA和TG等技术手段对材料进行热性能分析,重点揭示了S2/430LV拉伸试样在 20~180℃拉伸损伤失效机制及拉伸强度/模量随温度变化规律,并进行预报.研究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加,430LV树脂软化程度和流动性增加,树脂与纤维丝束粘接能力降低;在热-力联合作用下,拉伸强度和模量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并且均在 100℃附近降低最快;试样失效模式随着温度增加也发生变化,在 100℃之前,失效模式表现为纤维完全断裂破坏,应力-应变曲线呈显著线弹性特征,但在 100℃以后,失效模式变为层间分层失效,失效模式的变化也对材料拉伸承载方式产生一定影响,导致拉伸模量保留率高于强度保留率,应力-应变曲线也出现凹曲线特征;根据Gibson预报模型和Bisby预报模型,利用Origin软件快速、准确获取预报模型未知参数最优值,发现两种模型拟合结果与试验结果高度吻合.

    热分析热损伤形貌热环境拉伸性能失效模式Gibson模型Bisby模型

    基于自适应时间反转聚焦的加筋复材板冲击定位

    武湛君曾旭邓德双杨正岩...
    507-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合材料结构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和轨道交通等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复合材料在抗冲击性能方面存在缺陷,实时在线的冲击监测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时间反转聚焦的加筋复材板冲击定位方法.首先,利用结构表面布置的压电传感器网络接收冲击响应信号;然后,利用连续小波变换提取冲击响应信号的窄带Lamb波信号,使用窄带Lamb波信号的包络特征,根据时间反转聚焦原理,构建以冲击位置坐标和窄带Lamb波群速度为变量的虚拟时间反转成像函数;最后,迭代计算不同群速度下对应的虚拟时间反转成像结果,根据不同群速度对应的图像最大像素曲线获得自适应时间反转聚焦图像,从而实现冲击定位.利用尺寸为 800 mm×400 mm(长×宽)的加筋编织复材板进行落球冲击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的识别冲击位置,且在引入噪声、传感器数量减少和变温情况下仍然具有较好的精度.

    时间反转聚焦加筋复材板冲击定位Lamb波压电传感器

    SW220/430LV在不同温度下热-力压缩行为研究和表征建模

    陈国涛梅志远夏奕
    521-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S2/430LV进行热-力联合作用下压缩性能试验研究,重点揭示S2/430LV在 20~180℃压缩损伤失效机制及强度/模量随温度变化规律;提出一种基于Ha-Springer模型的分段曲线拟合方法,并对强度/模量随温度变化规律进行预报.研究表明:在热-力联合作用下,压缩强度和模量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但模量保留率高于强度;随着温度增加,试样最终失效模式发生改变,在 100℃之前,试样呈整体剪切失效模式,纤维束发生扭结,并伴随纤维断裂和损伤路径出现断口;但在 100℃以后,最终失效模式表现为树脂基体剪切损伤,而纤维织物形态基本不变;强度和模量随温度变化规律呈"S"形趋势,其中强度-温度曲线在20~80℃为凸曲线,80~180℃则为凹曲线;模量-温度曲线在 20~100℃为凸曲线,100~180℃为凹曲线;提出了一种基于Ha-Springer模型的分段曲线拟合方法,并利用Origin软件对强度/模量随温度变化规律进行预报,预报结果与试验结果高度吻合,且吻合程度优于Mahieux模型.

    热-力联合压缩性能失效机制OriginHa-Springer模型Mahieux模型

    《复合材料学报》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