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复合材料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复合材料学报
复合材料学报

益小苏

双月刊

1000-3851

010-82316907(7099)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复合材料学报/Journal Acta Materiae Compositae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复合材料学报》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双月刊,~180页/期)。本刊主要刊载我国复合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高水平和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刊载范围:纤维或颗粒增强聚合物基、金属基、陶瓷基等复合材料(包括:结构、功能、生物医用、电子、建筑等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设计等,以促进国内外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及先进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  《复合材料学报》是美国工程索引《Ei》的核心检索收录刊,同时也是美国化学文摘《CA》、苏联《文摘杂志》、美国应用力学评论《Appl.Mech.Rev.》、剑桥科学文摘(工程类)《CSA2》、国际航宇文摘《IAA》、美国金属文摘《Metal Abstracts》等国际检索系统用刊。在中文数据库中,复合材料学报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的收录期刊,并入选为500种“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期刊。经过复合材料领域专家、作者及编辑部的共同努力,学报的出版时滞不断缩短(从投稿到刊出在12个月内),影响因子逐年提高,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最新统计(2005年),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度影响因子为0.818。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oS2/MXene纳米复合物的研究进展

    谢杭明吴汉卿何志伟孔哲...
    1005-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单一的二维材料MoS2和MXene相比,MoS2/MXene纳米复合物具有优异且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论文对MoS2/MXene纳米复合物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首先,阐述MoS2/MXene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包括水热法、插层法和热退火法等.其次,介绍MoS2/MXene纳米复合物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储能、催化、传感器等.最后,对MoS2/MXene纳米复合物的未来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二维材料MXene二硫化钼纳米复合物异质结构应用

    改性壳聚糖磁性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汤琦龙傅晶依窦信何珊...
    1017-1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壳聚糖改性与磁性材料复合制备得到的改性壳聚糖磁性纳米材料,保留了壳聚糖与金属离子极强螯合能力的特性,并具备较好的再生性,极大扩展了壳聚糖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重点介绍了改性壳聚糖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废水处理、活性物质的固定化、医药医疗等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与应用进展,以期对壳聚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壳聚糖磁性材料废水处理药物载体固定化

    纳米SiO2@黄麻纤维/PP复合材料多相界面结构与增韧机制

    刘璇崔益华杨赟聂文骏...
    1026-1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黄麻纤维表面获得了纳米SiO2(n-SiO2)沉积层,经过模压工艺,制备了n-SiO2沉积的黄麻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n-SiO2@黄麻纤维/PP复合材料).通过分子动力学(MD)模拟建立了n-SiO2@黄麻纤维/PP复合材料多相界面的分子模型,结合复合材料冲击性能与断口形貌的分析,揭示了此类混杂型复合材料的多相界面结构与增韧机制.黄麻纤维经过n-SiO2沉积处理,其增强PP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提高了54.87%.n-SiO2沉积层通过与黄麻纤维之间的C−O−Si化学键作用及其与PP基体分子链之间的机械锁结作用,在黄麻纤维与PP基体之间形成了界面相,使得黄麻纤维/PP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能提高了27.22%.当复合材料发生冲击破坏时,n-SiO2界面相将引发"银纹效应",使得裂纹的传播方向发生倾斜或扭转,延长了裂纹的扩展路径,消耗了裂纹传播的能量,减缓了裂纹的扩展速度.此外,在冲击失效过程中,结合性能良好的多相界面不仅能够诱导PP基体产生塑性变形,吸收大量的冲击能量,而且可将部分冲击能量传递至黄麻纤维内部,使得微纤之间发生界面脱黏.由于黄麻纤维/PP基体界面结合强度小于黄麻纤维内部微纤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因此微纤之间的界面脱黏将会消耗更多的冲击能量.

    黄麻纤维/PP复合材料纳米SiO2界面相多相界面结构分子动力学(MD)模拟增韧机制

    MXene/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导热性能

    陈德家姚艳青赵佳柴春鹏...
    1036-1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5G时代的来临,各类电子元器件发热功率明显增大.因此,电子元器件及设备的散热问题亟待解决,使得对高导热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为此,利用化学刻蚀法制备二维MXene材料(Ti3C2Tx),采用标准溶液共混法,将制备得到的MXene与硅橡胶复合,得到MXene/硅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了MXene添加量对MXene/硅橡胶导热性能的影响.使用SEM和XRD对MXene进行结构表征,并测试纯硅橡胶与MXene/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热导电性能和热稳定性等.结果表明:化学刻蚀法成功制备了呈经典"手风琴"层状结构的MXene,当MXene添加量为2.00wt%时,MXene/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最高可达1.32 W/(m·K),是纯硅橡胶的4.55倍,此时,体积电阻率降低4个数量级,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MXene硅橡胶导热性能化学刻蚀法二维材料

    一种超声超低温冰层支撑辅助CFRP钻削方法

    李树健陈蓉李常平李鹏南...
    1044-1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超声振动+超低温液氮+由超低温环境形成的冰冻支撑层(Ultrasonic vibration+Cryogenic liquid nitrogen+Frozen support layer,UCF)来辅助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钻削制孔,有效降低钻削缺陷的加工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为:利用超声作用下的钻头高频振动实现轴向钻削力的弱化,利用超低温液氮以及形成的冰冻支撑层来实现钻削出口侧材料的约束和支撑,并有效降低加工过程的钻削热影响.基于UCF的基本原理,开展了相应的UCF辅助加工实验,通过微观检测表征和缺陷因子计算等手段,与传统钻削模式(Traditional drilling,TD)、低温液氮+冰冻支撑模式(Cryo-genic liquid nitrogen+Freezing support,CF)下的CFRP制孔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UCF模式和CF模式均会引起轴向力增加,但UCF模式下的最大轴向力增幅相对较小;与TD模式相比,采用UCF辅助加工方法最大可使CFRP钻削出口的毛刺因子降低75%,撕裂因子降低8.9%,分层因子降低34.6%,孔壁表面粗糙度Ra降低53.6%.

    CFRP加工缺陷背板支撑低温钻孔轴向力

    基于多材料3D打印和约束牺牲层连续功能梯度材料-结构一体化制造与性能

    齐田宇杨建军赵佳伟宋银宝...
    1055-1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功能梯度材料制备技术存在低黏度液体难以精准控形、层间结合强度差、成形结构单一等方面的不足和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材料3D打印和约束牺牲层连续功能梯度材料-结构一体化制造新工艺,实现了聚合物基连续功能梯度材料的全新制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揭示了挤出速度、打印速度、线间距等主要工艺参数对打印连续功能梯度材料质量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自主搭建的实验装置制备的石墨烯/光敏树脂介电功能梯度材料(d-FGM),实现了聚合物基连续功能梯度绝缘子的一体化制造,与均质光敏树脂相比,介电常数增加了1倍,电阻率降低了93.3%,沿面电场强度提升幅值超过了14%.Al2O3/聚二甲基硅氧烷(Al2O3/PDMS)连续变刚度功能梯度材料,相较于单一PDMS材料,质量分数为40wt%的Al2O3一侧刚度增加了1倍,实现了Al2O3粉末的连续梯度分布.该3D打印工艺为聚合物基连续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功能梯度材料增材制造约束牺牲层3D打印功能梯度绝缘子光敏树脂

    再生短碳纤维湿法取向技术及其增强性能分析

    李森黄海鸿刘威豪阚峻峰...
    1068-1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纤维/环氧树脂(CF/EP)复合材料具有力学性能优异、质量轻、耐腐蚀等特点,但成本高、废弃物环境影响大等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应用.现有方法回收的再生碳纤维(RCF)多为蓬松状的短纤维束,纤维互相缠绕,其优异的力学性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利用.采用湿法纤维取向技术对不同长度的RCF进行重新取向排布,得到了相应的取向纤维毡,并用模压法制备了RCF/EP复合材料试样.利用二维方向张量对RCF的取向度(DPA)进行评价,采用SEM和力学性能测试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RCF长度越长,取向越困难;RCF长度和DPA的增加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与2 mm RCF相比,6 mm RCF的DPA降低了约11%,而RCF/EP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弯曲强度和模量分别提升了63.6%、91.5%、48.8%、43.0%.

    纤维取向短碳纤维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回收再利用力学性能

    钛酸钡-氮化硼/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复合电介质的制备与导热性能

    段广宇胡凤英胡祖明迟长龙...
    1079-1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聚多巴胺(PDA)和十八烷基异氰酸酯分别改性钛酸钡纳米线(BTW)和氮化硼纳米片(BNNSs)来构筑D@BTW-fBNNSs高介电导热填料.研究了D@BTW-fBNNSs高介电导热填料对芳香族聚酰胺(PMIA)基复合电介质介电性能、击穿强度和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复合电介质中D@BTW-fBNNSs含量的增加,PMIA基复合电介质的介电常数提升明显;当D@BTW-fBNNSs含量为15wt%时,PMIA基复合电介质在103 Hz时的介电常数相较于PMIA基体提高了75%,同时在高温环境中(>150℃)PMIA基复合电介质的介电性能保持稳定,能够满足高温环境的使用要求.此外,D@BTW-fBNNSs还明显改善了PMIA基复合电介质的导热性能;含有15wt%D@BTW-fBNNSs的PMIA基复合电介质,其导热系数相较于PMIA基体提升了1.5倍.本研究将为设计具有高介电常数、低热效应的耐高温聚合物基电介质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钛酸钡纳米线氮化硼纳米片介电性能导热系数聚合物电介质

    碳化硼-有机硅二维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动态力学性能

    马春彦王军白军伟邓建国...
    1091-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发展对材料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通过对材料内部结构进行有序排列使其在特定方向上实现性能最佳发挥是目前解决高性能应用需求的一个有效的方法.传统单向冷冻技术无法实现二维有序结构的制备.通过双向冷冻方法制备了厘米级的单取向碳化硼(B4C)层状结构支架,在其层间填充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备出具有各向异性的碳化硼-有机硅二维层状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A生长面为PDMS和B4C骨架的交替排列结构,B生长面为海浪状的堆叠结构,且层状支架在复合材料中保持着明显的二维有序层状结构.复合材料面内最大动态模量各向异性比可达12.9,动态模量表现出明显的佩恩效应.这种方法为二维层状有序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新思路.

    B4C双向冷冻冰模板二维层状结构3D各向异性有机硅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多功能疏水/超疏水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防覆冰性

    徐达肖振余新泉张友法...
    1102-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防覆冰现已成为飞机结构、输电线路、制冷器械等设备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自主研发的三种疏水/超疏水复合涂层的防覆冰特性进行了综合对比研究,重点分析了各涂层在机械耐久性及超低温条件下除冰性的优势.测试结果表明:底漆-面漆复合超疏水涂层具备较优异的机械耐久性,在磨耗仪250 g载荷下磨耗40次后及冻融循环100次后冰剪切强度均小于30 kPa;而疏水纳米颗粒-润滑脂复合涂层超低温−150℃下的除冰性能表现优异,其初始冰层剪切力仅为11.5 kPa.本文研究成果将为疏水/超疏水涂层在防覆冰领域的应用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际指导.

    防覆冰疏水/超疏水复合材料低温/超低温机械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