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复合材料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复合材料学报
复合材料学报

益小苏

双月刊

1000-3851

010-82316907(7099)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复合材料学报/Journal Acta Materiae Compositae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复合材料学报》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双月刊,~180页/期)。本刊主要刊载我国复合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高水平和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刊载范围:纤维或颗粒增强聚合物基、金属基、陶瓷基等复合材料(包括:结构、功能、生物医用、电子、建筑等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设计等,以促进国内外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及先进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  《复合材料学报》是美国工程索引《Ei》的核心检索收录刊,同时也是美国化学文摘《CA》、苏联《文摘杂志》、美国应用力学评论《Appl.Mech.Rev.》、剑桥科学文摘(工程类)《CSA2》、国际航宇文摘《IAA》、美国金属文摘《Metal Abstracts》等国际检索系统用刊。在中文数据库中,复合材料学报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的收录期刊,并入选为500种“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期刊。经过复合材料领域专家、作者及编辑部的共同努力,学报的出版时滞不断缩短(从投稿到刊出在12个月内),影响因子逐年提高,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最新统计(2005年),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度影响因子为0.818。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MOF材料的涂层应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杜娟汪鸿宇石玉超宋海鹏...
    1093-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属有机骨架(MOF)作为一种新型多孔晶体材料,因其具有高孔隙率、结构多样、化学结构可控等特点可被作为纳米粒子和载体使用.基于MOF材料的涂层可兼具MOF本身的优点,但基于MOF材料的涂层应用和机制研究的综述性论文不多.本文针对基于MOF材料的涂层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了基于MOF材料的涂层防/除冰应用(超疏水表面和光滑液体注入多孔表面(SLIPS))、防腐应用(MOF材料作为纳米粒子和载体)和抗菌应用(基于金属离子释放、基于光动力(PDT)和基于光热(PTT)),并归纳出不同涂层的防/除冰机制(降低水的凝固温度和减少冰的黏附)、防腐机制(直接物理阻隔或生成化合物而达到阻隔效果)和抗菌机制(对真核细胞具有弱毒性的金属离子达到抗菌效果、活性氧(ROS)在光照射下激活达到抑菌效果和通过吸收外界光产生热量,随温度升高而达到抗菌效果).并对基于MOF材料的涂层面临的关键挑战、潜在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金属有机骨架涂层防/除冰机制防腐机制抗菌机制

    基于纤维素纳米纤维的电磁屏蔽材料研究进展

    张建成郭伟佳沈顺禹张倩...
    1109-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纤维素纳米纤维(CNFs)作为一种新型的一维纳米材料,具有来源广泛、长径比高、力学性能优异等特点.以CNFs为载体或增强相通过不同的方法可以制备出多种多样的电磁屏蔽功能复合材料,如气凝胶、薄膜和海绵等.本文基于电磁屏蔽的原理,综述了CNFs基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并比较了不同的CNFs基电磁屏蔽材料在结构和性能上的差异,最后对CNFs基电磁屏蔽功能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纤维素纳米纤维制备方法复合材料电磁屏蔽研究进展

    ZrB2与ZrC单相粉末及ZrB2-ZrC复合粉末制备现状

    任金翠李欣沂吴义胜
    1124-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日益增长的技术需求,不仅能够承受高温同时可以在高温下依然保持高强度、高抗氧化性等优异性能的超高温陶瓷材料成为主要研究趋势.ZrB2 和ZrC由于具有高熔点、良好的导电导热性、低密度、较低的热膨胀系数等,同时在高温下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抗氧化性等优点,成为非常有潜力的超高温结构陶瓷材料.目前ZrB2、ZrC单相粉末已经很难满足航空航天领域中极端条件的要求,因此ZrB2-ZrC复合粉末的制备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ZrB2、ZrC单相粉末及ZrB2-ZrC复合粉末的合成原理及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目前ZrB2、ZrC单相粉末及ZrB2-ZrC复合粉末制备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ZrB2粉末ZrC粉末ZrB2-ZrC复合粉末合成原理制备方法

    静电纺P(VDF-TrFE)纳米纤维在柔性压电传感与能量收集领域的研究进展

    屈展夏广波方剑
    1141-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压电聚合物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P(VDF-TrFE))作为聚偏氟乙烯(PVDF)典型的共聚物,具有优异的压电性能、机械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因此基于P(VDF-TrFE)静电纺压电网膜的柔性压电传感器与能量收集器在可穿戴电子设备、智能纺织品及医疗健康系统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能够将触觉/压力、应变、声波甚至生理微振动等信号转换为电学信号或低功率的电能.本文旨在深入分析P(VDF-TrFE)压电性能的机制,总结各种提升静电纺P(VDF-TrFE)纳米纤维压电性的策略,全面概述P(VDF-TrFE)基柔性压电传感与能量收集方面的应用,特别是在压力与触觉传感、声传感、生物组织传感、生理微振动传感及能量收集等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了静电纺压电聚合物纳米纤维的新兴应用场景,并讨论了该领域目前的挑战和未来前景.

    P(VDF-TrFE)静电纺丝法纳米纤维传感能量收集PVDF压电

    生物质壳聚糖基复合材料在CO2分离捕获和资源化利用中的应用

    冯颖于汉哲张宏李可心...
    1153-1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和气候恶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著,亟需探寻新型处理技术和生物质材料来缓解这一问题.本文综述了生物质壳聚糖在二氧化碳分离、捕获和资源化利用领域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壳聚糖膜对CO2 的分离机制及提高膜分离性能的方法;归纳了增强壳聚糖基活性炭对CO2 捕获性能的方法;对利用壳聚糖基催化剂将CO2 转化为碳酸酯、甲烷和烯烃等增值品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对生物质壳聚糖在未来助力"双碳"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碳达峰碳中和生物质壳聚糖二氧化碳分离捕获资源化利用

    天然粘土矿物材料在质子交换膜中的应用进展

    王贝凌志伟周依琳付旭东...
    1166-1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质子交换膜(PEM)作为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关键部件直接影响着电池性能,拓宽其运行温度和湿度范围有利于简化燃料电池水、热管理设计,从而促进电池小型化和降低成本.近些年来,开发天然粘土/聚合物复合膜已成为提升传统PEM性能和拓宽其应用温、湿度范围的重要途径之一.天然粘土矿物多为含水层状硅酸盐化合物,特殊的孔、层结构和纳米尺度赋予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效应,其表面和层间富含的羟基在提高复合膜机械强度的同时固定了传质介质,从而在复合膜中构建新的质子传导通道用以提高膜的性能.从纳米微观多个维度综述了不同类别粘土矿物的结构与性能,以及其在质子交换膜中的研究进展,对天然粘土矿物复合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天然粘土矿物质子交换膜复合膜纳米尺度燃料电池

    纤维增强环氧/乙烯基树脂复合材料性能优化与劣化机制研究进展

    曹银龙于桢琪冯鹏李荣...
    1179-1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纤维增强聚合物(FRP)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经济效益高的优势,在基础建设施设中表现出巨大潜力,但在复杂环境下长期服役后,FR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超过 50%,限制了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基于此,针对FRP复合材料各组分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热氧、紫外线、腐蚀介质环境中FRP复合材料的长期性能演化规律;根据化学结构及微观形貌分析,阐述了FRP复合材料在复杂环境中的劣化机制,进一步归纳了其在复杂环境下的长期性能预测模型,可为保证FRP复合材料在复杂环境中的长期使用性能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FRP复合材料材料组分优化劣化机制长期性能预测模型

    退役风电叶片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张效林杨梦豪曹靖何军...
    1192-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力发电因其清洁、高效、可再生等优点,成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重要一环,我国已成为全球风电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随着风电机组退役潮的到来,退役风电叶片(Retired wind turbine blades,RWTB)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大型固体废弃材料.风电叶片主要由玻璃纤维/碳纤维/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备而成,传统处理方式主要为填埋和焚烧,不仅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而且导致环境污染.对RWTB的资源化和高值化利用已成为国家高度关注的研究热点.本文简述了国内外风电装机规模及RWTB的发展规模,综述了风电叶片的现有回收技术(机械回收、热解回收、化学回收)及RWTB的回收应用现状,总结分析了各类回收技术及应用领域的优缺点.对RWTB的回收技术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提出"多措并举"的梯级利用及尽可能避免出现二次废弃物的"高效规范全利用"是RWTB回收利用技术重要的研究方向.

    风力发电退役风电叶片玻璃纤维机械回收热解回收化学回收

    超晶格La-Mg/Y-Ni复合储氢合金晶体结构及性能研究进展

    张晓杰田晓张颖韩家乐...
    1204-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晶格La-Mg/Y-Ni复合储氢合金具有放电容量大、能量密度高和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重要的氢能存储和转换材料,目前主要用做镍氢电池负极材料和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La-Mg-Ni复合合金最初是在La-Ni基储氢合金的基础上,通过用部分Mg替代La而发展起来的.由于La-Mg-Ni复合合金中金属Mg熔点、沸点低,易挥发,导致采用常规熔炼法很难制备;同时合金中的Mg在碱性电解液中容易腐蚀、氧化,导致合金的循环稳定性差.为克服La-Mg-Ni复合合金制备困难和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研究者又在La-Ni基储氢合金的基础上,通过用部分Y替代La开发出了La-Y-Ni合金.La-Mg-Ni和La-Y-Ni复合合金具有非常相似的超晶格结构,均能表现出很好的储氢性能,均属于同一类新型超晶格结构储氢合金.本文对La-Mg/Y-Ni储氢合金近 20多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本文首先介绍超晶格La-Mg-Ni和La-Y-Ni复合合金的相结构组成及相结构的演变规律,同时分析了Mg元素和Y元素部分替代La元素分别对La-Mg/Y-Ni合金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然后讨论了La-Mg/Y-Ni复合合金中的相结构对合金性能的影响.最后,指出了超晶格La-Mg/Y-Ni复合储氢合金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储氢材料La-Mg-Ni复合储氢合金La-Y-Ni复合储氢合金相结构电化学性能

    地质聚合物强化增韧方法研究综述

    沙东王宝民潘宝峰包超...
    1215-1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耐久性及低碳环保的合成特点,地质聚合物被视为最有可能替代硅酸盐水泥的新型胶凝材料.然而,目前地质聚合物还存在一些缺陷:一方面,粉煤灰、煤矸石等钙含量较低的煤系固废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获得较高的强度,而在室温条件下制备的地质聚合物强度较低;另一方面,地质聚合物存在脆性高、韧性低等缺点,严重制约了地质聚合物的大规模应用.本文综述了机械力化学作用,硅、铝、钙物质复掺,纤维、有机物改性对地质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和强化增韧的作用机制,并针对今后需要深入开展的相关研究提出建议.

    地质聚合物强化增韧机械力化学作用纤维有机物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