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复合材料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复合材料学报
复合材料学报

益小苏

双月刊

1000-3851

010-82316907(7099)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复合材料学报/Journal Acta Materiae Compositae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复合材料学报》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双月刊,~180页/期)。本刊主要刊载我国复合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高水平和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刊载范围:纤维或颗粒增强聚合物基、金属基、陶瓷基等复合材料(包括:结构、功能、生物医用、电子、建筑等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设计等,以促进国内外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及先进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  《复合材料学报》是美国工程索引《Ei》的核心检索收录刊,同时也是美国化学文摘《CA》、苏联《文摘杂志》、美国应用力学评论《Appl.Mech.Rev.》、剑桥科学文摘(工程类)《CSA2》、国际航宇文摘《IAA》、美国金属文摘《Metal Abstracts》等国际检索系统用刊。在中文数据库中,复合材料学报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的收录期刊,并入选为500种“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期刊。经过复合材料领域专家、作者及编辑部的共同努力,学报的出版时滞不断缩短(从投稿到刊出在12个月内),影响因子逐年提高,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最新统计(2005年),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度影响因子为0.818。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各向异性纤维素纳米纤维/芳纶纳米纤维复合泡沫的制备与性能

    林旭麦学妍王钧余雁...
    3011-3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纤维素纳米纤维(CNF)泡沫材料因其轻质、可生物降解、可再生性以及优良的隔热性能等特点,在保温隔热领域备受关注.但是CNF泡沫存在力学性能差、热稳定性差、易燃等缺点,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文通过将CNF与芳纶纳米纤维(ANF)进行复合,通过冰模板法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具有各向异性结构的CNF/ANF复合泡沫.探究了ANF添加量和各向异性结构的引入对复合泡沫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NF和ANF的质量比为 2∶1时,CNF/ANF复合泡沫具有超低的密度(12.25 mg/cm3)、良好的力学强度(纵向压缩强度为74.56 kPa)和优异的隔热性能(25.2 mW/(m·K)),此外,该复合泡沫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自熄灭性能,这些特性赋予了其在保温隔热等领域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泡沫材料芳纶纳米纤维纤维素纳米纤维定向冷冻隔热自熄灭

    润滑-增强双功能微胶囊增强UHMWPE材料

    肖扬魏彬陈燕燕李泠...
    3021-3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碳酸氢钠和水合硫酸铝溶液原位聚合制备了以聚四氟乙烯(PTFE)为核材、Al(OH)3 为壳材的润滑-增强双功能微胶囊PTFE@Al(OH)3.将其表面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处理后作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增强填料,混合均匀后,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加工为复合材料.采用SEM、TEM、FTIR、UMT-5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三维白光干涉仪、拉伸压缩试验机等方法分别对微胶囊在基体中的分散性能、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摩擦系数降低 35%,磨损量降低 20%)和力学性能(压缩强度变为原来的 2.5倍),同时微胶囊具有较好的分散性.

    UHMWPEPTFE填料改性微胶囊润滑摩擦学性能

    纳米纤维素-聚乙烯亚胺-聚吡咯复合气凝胶对Cr(Ⅵ)的光催化还原及循环吸附

    杨明琰蔡晓丹陈欣玥安琳玉...
    3032-3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吸附与光催化还原相结合可以在光照条件下将 Cr(Ⅵ)还原成低毒性的 Cr(Ⅲ)并固定在吸附材料中,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铬污染治理方法.本文以纳米纤维素-聚乙烯亚胺气凝胶(CPA)为骨架,通过吡咯原位氧化聚合制得纳米纤维素-聚乙烯亚胺-聚吡咯(CPP-F)光敏感复合气凝胶.采用SEM、FTIR、UV-vis、XPS对气凝胶进行表征.通过黑暗及光照条件的对比,研究了CPP-F复合气凝胶对Cr(Ⅵ)的吸附、光催化原位还原及循环吸附性能,并对其循环吸附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PP-F为黑色、结构均匀稳定的多孔气凝胶,在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均有较强的光吸收.负载Cr(Ⅵ)的CPP-F经光照处理后,Cr(Ⅲ)含量由黑暗条件下 29.76wt%上升至 72.33wt%,其还原率是黑暗条件下的 2.43倍,表明聚吡咯(PPy)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光照处理可促进Cr(Ⅵ)的原位还原.经过 6次循环吸附,光照处理下CPP-F对Cr(Ⅵ)的循环吸附量比黑暗处理高64.97%,其原因可能是光催化还原产生的Cr(Ⅲ)为Cr(Ⅵ)提供了新的吸附位点,促进了Cr(Ⅵ)的循环吸附.吸附-光催化还原-循环吸附相结合的方法比单一吸附法更具优势,在Cr(Ⅵ)污染治理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光催化纳米纤维素气凝胶聚吡咯Cr(Ⅵ)光还原循环吸附

    CQDs-rGO/Zn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甲硝唑的性能

    叶红勇杨艳菊王明辉左广玲...
    3042-3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ZnO的低可见光活性及光生载流子迁移率低且容易复合的缺点限制了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实际应用.为此,本文采用超声辅助浸渍法制备了碳量子点(CQDs)-还原氧化石墨烯(rGO)/ZnO三元复合催化剂,通过XRD、SEM、TEM、X射线能量散射光谱(XEDS)、XPS、BET、UV-Vis DRS、VB-XPS、光致发光(PL)、瞬态光电流响应(TPR)及电化学阻抗(EIS)等表征手段对其晶体结构、形貌和光电性能进行了表征.以模拟抗生素废水甲硝唑(MTZ)为降解对象,考察了CQDs-rGO/ZnO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rGO和CQDs的引入,能够优化ZnO的能带结构、增强其对可见光的吸收.rGO和CQDs的强导电性,可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快速转移和分离,有效提升CQDs-rGO/ZnO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淬灭实验表明,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2)是反应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在CQDs复合量为 1%时,CQDs-rGO/ZnO的光催化活性最好,可见光照射 2.5 h,对MTZ的降解率可达 87.8%.经历 4次循环后,依然可以降解 75.2%的MTZ,说明CQDs-rGO/ZnO复合催化剂理化性能稳定.

    ZnOCQDsrGO光催化甲硝唑

    聚乙烯/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各向异性传导行为

    石素宇吕建胜张晨辉任智琳...
    3053-3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各向异性传导高分子复合材料(ACPC)因其独特的各向异性导电、导热等特性在集成电路、传感器件、热管理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以碳纤维(CF)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为原料,碳纤维经高温预处理后,通过超声分散和真空抽滤工艺制备三维碳纤维网络,再采用热压成型技术将其与聚乙烯膜复合制备具有各向异性传导行为的HDPE/CF复合材料.通过DSC、SEM、TG及导电性能测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结构、热性质和电性能,采用集成电路和红外热像仪对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传导行为进行监测.聚乙烯层与碳纤维网层交替排列且结合紧密;这种交替多层结构赋予了HDPE/CF复合材料层内导电、层间绝缘特性,呈现典型的各向异性传导行为.HDPE/CF复合材料在X方向和Y方向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电导率高达85.71 S/m),高出Z方向 5~7个数量级.交替多层结构和碳纤维网的引入显著提高了HDPE/CF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其初始热分解温度相对HDPE膜提高了约 35℃.该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子载流能力和定向传导能力,在电路连接、定向导电、热管理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碳纤维高密度聚乙烯各向异性传导导电导热热压成型交替多层结构

    WO3/PEDOT双层复合空心纳米球阵列的设计生长与电致变色/储能双功能特性

    史英迪马凯范梦祥王丽荣...
    3060-3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模板辅助磁控溅射和电化学沉积技术,构建了WO3/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双层复合空心纳米球阵列.独特的空心纳米阵列结构可以提供与电解液较大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电极与电解液之间的离子传输,所制备的WO3 层属于对小离子具有大容量的非晶相,提供了大量的离子结合位点,PEDOT层则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导电网络,可以有效地促进电子传递并连接原本分离的色心.所制备的空心纳米球复合薄膜在可见光波段具有较高光学调制能力(633 nm处 77.4%),较快的响应速度(着色 3.2 s,褪色 4.2 s),良好的循环稳定性(2 000次循环后失去 14.5%的光调制幅度),在低电位下-1.0/1.0 V下具有良好的着色效率(116.2 cm2·C-1),所获得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还具有较高的面电容(54.6 mF/cm2)、出色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经历2 000次循环后的面积电容仍保持为原来的79.6%).

    WO3聚(3,4乙烯二氧噻吩)纳米结构磁控溅射电沉积电致变色能量存储

    g-C3N4表面氨基化改性光催化增强机制

    李晓莉
    3070-3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g-C3N4 为光催化剂进行分解水制氢和污染物降解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但如何采用简单易行的方法制备出高效、稳定且具有良好光热稳定性的催化剂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采用一种简单的水热法在g-C3N4 表面引入更多的氨基,通过SEM、TEM等研究表面氨基化对g-C3N4 表面形貌的影响,发现氨基化对其边缘位置的形貌影响较大;XRD、FTIR、UV-vis、XPS等分析表明表面氨基化反应对g-C3N4 的主体结构没有破坏;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和罗丹明B降解性能表明,当采用浓度为 15wt%的氨水处理时,g-C3N4 对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也达到最优,90 min的降解率为 98.12%,是g-C3N4的 1.55倍(63.28%),过高或过低的氨水浓度均不能使光催化性能达到最优;同时其分解水制氢速率性能最优(180.24 μmol·g-1·h-1),为g-C3N4 的 1.46倍(123.04 μmol·g-1·h-1);光电性能测试结果发现表面氨基化后光催化性能的增强机制可归结为:氨基是供电子基团,氨基含量的增加有利于光催化反应的发生,过度的氨基化导致离域三嗪环结构的破坏,光催化性能大幅降低.

    g-C3N4光催化水分解产氢有机污染物降解催化机制

    颗粒负载氧化石墨烯复合水泥基材料的微观结构及自修复性能

    胡德鑫单玉玺王海亮李东旭...
    3079-3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纳米SiO2、CaCO3 粉体为氧化石墨烯(GO)载体得到SiO2-GO(SG)、SiO2-CaCO3-GO(SCG),并将其掺入水泥基材料中,实现GO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分散,并研究其掺入对水泥基材料力学和自修复性能、水化产物和微观结构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SG和SCG掺入进一步提高了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SCG掺入水泥 28天抗折和抗压强度较空白试样分别提高了 7.3%和 18.7%,高于掺入SiO2 和SG试样.SCG掺入使水泥石具有良好的自修复性能,其中抗压强度修复率达到 110.6%,28天抗渗性能修复率达到 100%,裂缝面积测试表明SCG对于水泥基材料裂缝具有更明显的修复效果.XRD分析显示SiO2、SG和SCG掺入均有助于促进水泥早期水化.TG分析表明,随着水化龄期的延长,SCG复合水泥试样中Ca(OH)2 和SiO2 之间的反应程度较高,与早期水化 3天相比,SCG复合水泥基材料 28天Ca(OH)2 含量降低至 14.90%.微观结构分析表明SCG与水泥石界面具有更好的相容性,能够促进水泥水化后期生成较多水化硅酸钙(C-S-H)凝胶,有效填充水泥石微观裂缝,SCG复合水泥基材料具有优良的自修复性能.

    氧化石墨烯纳米SiO2力学性能微观结构自修复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静动态抗压强度离散性试验研究

    王小娟李润琳周宏元母崇元...
    3092-3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再生粗骨料(RCA)替代率和应变率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RAC)抗压强度离散性的影响,制备了 3种不同RCA替代率的RAC(0%、50%、100%),分别进行准静态压缩及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与概率统计分析理论,对RAC抗压强度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准静态压缩下,RAC抗压强度离散程度随RCA替代率增加变化不显著,但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SHPB试验应变率为 50~120 s-1 时,受RCA替代率和应变率的共同影响,同一应变率下RAC动态抗压强度离散程度随RCA替代率增加而增加,同一RCA替代率下RAC动态抗压强度离散程度随应变率增加逐渐减小.此外,对传统Weibull分布模型引入替代率和应变率参数进行修正,考虑到抗压强度离散性可能影响结构设计的安全性,提出了在任意保证率下具有不同RCA替代率的RAC动态抗压强度预测公式.

    再生混凝土离散性准静态压缩试验霍普金森压杆试验抗压强度

    硫酸盐侵蚀对掺钢渣粉PV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断裂性能影响

    苏骏范子康蔡新华
    3103-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固体废料钢渣及硫酸盐溶液侵蚀作用下水泥基复合材料断裂特性,本文设计掺入不同质量分数的钢渣粉制备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PVA/ECC),通过对硫酸盐侵蚀后的预制初始裂缝梁式试件进行三点弯曲性能试验,同时结合掺钢渣粉PVA/ECC在Na2SO4 溶液(质量分数为 5wt%)中的表观形态和微观结构特征,探究硫酸盐侵蚀对钢渣粉PVA/ECC断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受硫酸盐侵蚀钢渣粉掺量为 20wt%时,试件起裂荷载、失稳荷载提升效果最优,较未掺钢渣粉试件分别提高约 61%、110%;PVA/ECC断裂韧度随侵蚀时间先增大后减小,侵蚀 60天到达峰值,120天后S80组劣化最明显,起裂韧度Kini和失稳韧度Kun分别减小了约 23%、13%;适量钢渣粉的掺入能有效缓解PVA/ECC的侵蚀损伤,钢渣粉掺量不超过 60wt%时在试验研究的龄期范围内材料未出现明显劣化.在此基础上通过Weibull分布模型预测试件耐久性寿命,其中钢渣粉掺量为20wt%的PVA/ECC使用寿命最长,可达到444次左右.

    PVA纤维钢渣粉硫酸盐侵蚀干湿循环断裂韧度耐久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