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空天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空天技术
空天技术

魏国福

月刊

2097-0714

310feihang@sina.com

010-68376009

100074

北京丰台区云岗南区20楼(北京7254信箱4分箱)

空天技术/Journal Aerospace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第310所主办的院刊,主要报道国外飞航导弹的研制计划、进度、试验和实践战刊,还报道与发展飞航导弹有关的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办刊宗旨是,全面及时地介绍国外有关飞航导弹的信息,促进我国飞航导弹事业的迅速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可行走着陆机构牛顿-欧拉动力学分析和能耗优化

    冯盖亚贾山陈金宝周向华...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未来深空星表探测任务对长续航、大范围的迫切需求,设计一种可行走四足式着陆机构,并完成动力学分析和运动过程能耗优化.针对任务需求,为可行走着陆器设计了一种串并联混合腿足机构;建立了串并联混合腿足机构的关节坐标系,以求解正逆运动学.在此基础上,基于牛顿-欧拉递推方法,建立了可获取腿足机构运动时各关节力学信息的全状态动力学模型.在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腿足机构关节能耗模型.规划了腿足机构末端的运动轨迹,采用遗传算法对其运动轨迹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星表运动过程能耗分析表明,在腿足机构的一个运动周期内,其能耗由初始值降低了约三分之一.在相同的能源供应下可有效改善可行走着陆器在星表的作业效能.

    腿足机构串并联混合机构全状态动力学模型关节能耗模型能耗优化可行走着陆器

    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在高速飞行器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与展望

    曹学伟王向盈文哲希
    13-2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飞行器由于飞行速度较高,受气动加热、内部设备散热、推进系统散热等多因素耦合影响,其飞行过程的热环境较为恶劣.结合高速飞行器的热环境特点,详细分析了高速飞行器的热管理挑战,讨论了热-轴功-电能转化的需求,介绍了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特点及超临界CO2的换热特性,认为循环效率高、系统紧凑、工质安全的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较为适用于高速飞行器的热管理.未来可进一步结合推进、热防护与热管理、供电等多方面需求,并考虑飞行环境的影响,对循环系统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与优化,进一步提升这一循环与高速飞行器的适配性,实现多系统协同优化与匹配运行.

    超临界CO2动力循环热管理高速飞行器可行性分析换热特性

    超燃冲压发动机热防护技术及点阵结构应用

    徐熠熠胡建新苗训苏俊...
    2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防护技术的升级是高超声速飞行器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之一,当前的热防护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发动机在更高飞行马赫数下面临的热量过载问题.综述了当前热防护技术的发展现状,对比了其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在主动冷却技术中引入点阵结构的发展方向,具体阐述了点阵结构的机械性能、制造方法以及点阵结构在强化主动冷却中的优势,进一步分析了将点阵结构投入实际应用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在理论研究、仿真模拟、实验、制备方法、基体材料和结构优化6个方面进行了点阵结构强化主动冷却技术的发展展望,并就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提出了6点建议.

    超燃冲压发动机热量过载热防护技术主动冷却点阵结构

    两端非理想铰支压杆真实屈曲临界载荷研究

    邵泽山关成启吴东涛
    43-5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虑真实球铰中的非理想因素(球铰的球头与球套间存在间隙、摩擦力),分析了非理想球铰的力学特性,建立了两端非理想铰支压杆的等效力学模型,得到了两端非理想铰支压杆真实屈曲临界载荷的理论公式,给出了相应理论公式的适用性条件,分析并讨论了理论公式.以两种典型的两端非理想铰支空心圆管为算例,进行了理论计算、数值仿真与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真实球铰中的非理想因素会导致两端铰支压杆的真实屈曲临界载荷大于理想情况下的值;球铰中球头与球套的间隙越大,两端非理想铰支压杆的真实屈曲临界载荷越小,且越趋近于理想情况下的值.所建立的理论具有普适性,对两端理想简支、两端非理想铰支、两端理想固支情况的压杆均适用.

    非理想铰支球铰压杆临界载荷屈曲

    变环境温度下低功率Kaufman离子推力器放电与羽流特性实验研究

    王梓桐周思引杨云帆韩锦辉...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推力器在轨运行或进行地面实验时,常伴随着环境温度的较大变化.目前,关于Kaufman离子推力器在低温真空背景下开展的实验研究相对较少,为了研究环境温度对低功率Kaufman离子推力器工作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在-130~20℃温度范围内开展了6组真空实验,得到了各环境温度下,推力器的束流、比冲、放电损耗和束流发散角等关键性能参数,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环境温度的降低有利于离子推力器整体性能的提升,推力器的束流和比冲增大,放电损耗减小,束流聚焦能力在一定工况范围内也得到优化,且环境温度对推力器性能的影响程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弱.研究结果可为离子推力器的空间应用和地面热真空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离子推力器羽流特性放电特性变环境温度空间电推进

    基于工程应用的起落架动力学建模及仿真结果分析

    王晨马红亮王维军房务官...
    6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飞行仿真、起落架设计等工程应用对于起落架模型的使用需求,梳理了起落架模型在飞行仿真中的定位;根据起落架构造,递进式地推导了包括二质量模型、轮胎模型、缓冲器模型在内的,应用于固定翼飞机的前三点式起落架模型,并通过仿真试验分析了模型内自身参数变化对起落架模型整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缓冲器自身参数对起落架模型性能有较大影响,其油孔流量系数(油孔面积)变化影响着起落架缓冲过程的刚度、阻尼特性,对飞机起降所受法向过载、缓冲器支柱力、压缩行程和速率等数据产生直接影响,且油孔流量系数(油孔面积)数值的选取受到起落架模型以及结构强度的限制.

    起落架模型起落架设计飞行仿真缓冲器支柱力压缩行程和速率油孔流量系数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最小星间距离计算方法

    王柯鑫党朝辉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最小星间距离求解方法的普遍效率低及适用性较弱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在求解一对处于圆轨道进行非周期共面相对运动的卫星最小星间距离时,兼顾适用性、精度和计算效率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DNN)的优势来拟合两颗卫星的初始相对状态与最小星间距离之间的关系.所提出的方法能够仅通过任何给定初始时间的位置和速度信息来计算最小距离.在分析并推导了星间距离函数最小值点范围的基础上,设计了数据集的构造方法.建立了训练DNN的模型,并重复进行训练过程,直至达到收敛.通过不同的仿真实例验证了DNN的训练结果.结果表明,基于DNN的计算方法可以几乎实时地计算最小距离,相应的相对误差几乎低于0.2%.

    圆轨道非周期相对运动共面最小星间距离深度神经网络

    中轴通气聚光飞艇布局设计

    黄宗波邓光洲宋记锋胡站伟...
    85-95,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常规布局飞艇能源系统存在结构质量占比高以及光伏面板引起的艇身超温、超压等问题,设计并评估了一种中轴通气的聚光飞艇布局.通过结合波浪形线性菲涅尔透镜和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CPC)设计,使得单轴跟踪下的全天聚光效率可达57.3%;同时,借助飞艇通气中轴的引射气流,可有效避免聚光光伏面板的超热问题.基于现阶段光伏发电技术、储能技术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以氢燃料电池储能、使用聚光架构的中轴通气聚光发电飞艇布局.整体发电效率方面,中轴通气聚光飞艇折合发电效率19%,高于普通薄膜晶硅电池系统约33%,且聚光光伏飞艇方案在不同负载下全系统尺寸质量、成本均显著低于常规飞艇方案.该飞艇布局方案可为临近空间飞艇的整体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飞艇中轴通气聚光菲涅尔透镜复合抛物面聚光器

    美国爆震发动机最新发展动向与启示

    刘晓波魏王程李蕴孙杭义...
    96-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美国近期在旋转爆震发动机研制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简要介绍了美国在爆震发动机研究方面的基本情况,涉及爆震发动机的类型、工作原理和最新性能指标;分析了爆震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包括脉冲爆震发动机、旋转爆震发动机和斜爆震发动机的共性关键技术与非共性关键技术;研判了美国爆震发动机的最新发展动向,包括总体发展动向及每类发动机独有的发展动向;获得了 7点重要启示,主要包括借鉴美国调整爆震发动机技术路线的经验、重视旋转爆震燃烧技术、布局爆震基础研究工作、认清爆震发动机性能优势、根据技术成熟度发展不同武器平台、探究新型科研合作的组织模式等.最后,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初步展望.

    脉冲爆震发动机旋转爆震发动机斜爆震发动机巡航导弹运载火箭空天飞机

    《空天技术》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