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茶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茶叶
福建茶叶

汤鸣绍

双月刊

1005-2291

fjtea@163.com

0591-87601225

350001

福建省祥福州市湖东路189号“凯捷大厦”6层西侧

福建茶叶/Journal Tea in Fujia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的茶叶科技期刊。办刊宗旨是提高茶叶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掌握技术信息,以及交流生产管理经验和市场流通等方面的经验。立足福建,面向全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打造中国乌龙茶大道的思考与建议

    林毅敏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使用SWOT法分析安溪县打造中国乌龙茶大道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打造中国乌龙茶大道,是茶文旅融合一个新的实践,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抢抓清新福建、海丝之路起点的战略机遇,把握安溪乌龙茶历史地位和特色优势,基于安溪县域乌龙茶大道茶产业资源、文化优势和十四五规划产业发展思路,挖掘乌龙茶文化景观资源,形成"一产接二连三"茶旅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数字化赋能,建成集庄园经济、加工集聚、物流商贸、文化传承、智慧旅游为一体"乌龙茶大道".打造安溪智慧文旅新高地,在福建省"数字经济""文旅经济"发展大潮中立潮头、当先锋,为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文旅迈入新赛道提供"安溪样板".

    中国乌龙茶大道茶产业茶文旅融合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的中国茶文化发展策略

    蔡煜燕
    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茶文化发展相结合,不仅是推进中国茶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内在要求.文章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内在关系,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茶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在总结归纳中国茶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茶文化发展策略.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茶文化影响发展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茶文化传承与发展

    祝恺滢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新时代中国社会的思想指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深刻理念,这些理念不仅深远地影响着国家进步,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提供明晰指引.茶文化,这一中华文明的瑰宝,历经岁月沉淀而愈发璀璨.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茶文化既焕发出古老传统的生机,又展现出当代社会的多元内涵.本文旨在深入剖析这一背景下茶文化的传承态势、文化意义及其推进路径,以期推动茶文化持续绽放光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茶文化传承发展

    伏羲文化与茶文化交融: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路径

    李小刚郭三龙赵瑞珠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伏羲文化与茶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两大重要精神支柱,不仅承载了深厚的历史传统与哲学思想,还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造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两者的交融深刻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性与独特性,为民族认同与文化凝聚力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本文通过探讨伏羲文化与茶文化的历史渊源、精神内涵及其交融现象,结合典型的区域实践案例,深入分析了两者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与现实意义.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教育、传播、政策和社会实践的新路径,并从有效性与可行性角度展开分析,旨在探索如何通过伏羲文化与茶文化的融合,更有效地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与文化传承的创新性发展.

    伏羲文化茶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交融文化传承

    茶元素融入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路径探索——以广西横州市茉莉花茶产业为例

    钟垚鑫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产业兴农作为乡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环,是助推农民增收、保障就业的"稳定器".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历史,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同时衍生出各式配套的茶产业.广西横州市位于民族地区,以当地特色的茉莉花茶产业而闻名海内外,并被冠以"中国茉莉之乡"之美誉.在探索民族地区"三农"问题的现代化探索路径中,横州市主要通过将文旅融合、数字化赋能、产学研结合系列举措与当地茶元素配套,从而赋能乡村振兴,成功促进该民族地区茶产业的新时代高质量转型发展.

    茶元素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横州市茉莉花茶

    数字技术赋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孙钰森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新质生产力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新动力,茶产业作为我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其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数字技术在茶产业中的应用及其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数字技术如何优化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为茶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撑和对策建议.

    数字技术新质生产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智慧农业

    不同配花量窨制不同等级铁观音品质分析

    宋磊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出合适的茉莉花窨制铁观音工艺,确定合理的茶花比及适合窨制的铁观音茶胚等级,分别用100:60(T1-60),100:80(T1-80),100:100(T1-100)三种茶花比的茉莉花窨制一级铁观音,用100:80茶花比的茉莉花分别窨制一级铁观音(B1-80)和二级铁观音(B2-80).对成品进行感官品质审评,结合电子鼻、电子舌分析.感官品质审评结果显示:同等级不同茶花比条件下,T1-100茶花比的品质最高,其次是T1-80,但两者差距不大.不同等级相同茶花比条件下,B1-80的品质高于B2-80,尤其在滋味和香气上差距较大,说明茶胚原料等级品质上的区别,无法用窨花来改变.电子鼻响应值结果显示:同等级不同茶花比条件下,T1-100在R1、R3、R5、R7、R8,R9这6个对芳香族,芳烃及衍生物和化合物,醇、醛、酮、萜烯类等与香气成分有关的物质敏感的传感器响应值最高,其次是T1-80.不同等级相同茶花比条件下,B1-80在与香气成分有关的R1、R3、R5、R8、R9传感器的响应值高于B2-80,但是在对硫类,有机化合物和萜烯类敏感的R7传感器的响应值上,B2-80要远高于B1-80.电子舌响应值结果显示:同等级不同茶花比条件下,T1-60在苦味响应值最高,T1-80在鲜味响应值最高,T1-100在甜味响应值最高,在苦味回味,涩味回味和丰富度响应值上,三者区别不大.不同等级相同茶花比条件下,B1-80在鲜味和甜味的响应值要高于B2-80,在苦味,苦味回味,涩味回味和丰富度响应值上,两者区别不大.从感官审评结合电子鼻,电子舌响应值分析结果显示,同等级不同茶花比条件下,T1-100的品质最高,说明茶叶品质随着茶花比的提高而增加,但是T1-80的品质与T1-100相差不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茶花比.不同等级同等茶花比条件下,B1-80整体品质远高于B2-80,说明高等级铁观音比低等级更适合窨制茉莉花茶.在实际生产中应选择合适的等级茶胚,以免浪费鲜花.

    茉莉花铁观音下花量窨制

    武夷山生产茶园的栽培管理

    江和金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介绍生产茶园栽培、幼龄茶树管理、成年茶树生产管理技术,对茶园增产、增收和提高茶叶品质进行探讨.

    生产茶园栽培管理茶苗幼龄茶树、成年茶树

    QuEChERS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同步测定茶叶中43种农药残留

    黄圣亮王兴龙任一平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QuECh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前处理技术,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步测定茶叶中43种农药残留的方法.茶叶样本粉碎处理后,经纯水浸泡,1%甲酸乙腈(V/V)溶液提取,QuEChERS前处理净化后上机测试.43种农药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均大于0.99;方法的检出限为0.3~3.0μg/kg,定量限为1.0~10μg/kg;3个添标水平分别是10、100、500μg/kg,43种化合物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1.7~114.3%,其中相对标准偏差RSD值范围为2.2~10.9%.该方法具有预处理简便、准确度和灵敏度相对较高,同时具有良好方法重复性等特点,能够满足日常茶叶中多农残同步测试分析的需求.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QuEChERS农药残留茶叶

    不同运动强度下茶多酚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戴立平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多酚,作为茶叶中的核心活性成分,因其卓越的抗氧化、抗炎及能量代谢促进特性,已在运动营养领域引起广泛关注.随着运动员营养需求的深入研究,不同运动强度下茶多酚对身体机能的影响成为研究焦点.低强度运动中,茶多酚优化能量代谢、缓解疲劳效果显著;中强度运动时,其稳定心率、调节免疫功能凸显;高强度运动下,则发挥重要的应激保护角色,减轻肌肉损伤与氧化应激.鉴于茶多酚效用随运动强度而异,科学摄入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各运动强度下茶多酚对运动员的积极作用,分析摄入挑战,并提出精准摄入建议,以期为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身体机能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茶多酚运动强度身体机能营养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