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茶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茶叶
福建茶叶

汤鸣绍

双月刊

1005-2291

fjtea@163.com

0591-87601225

350001

福建省祥福州市湖东路189号“凯捷大厦”6层西侧

福建茶叶/Journal Tea in Fujia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的茶叶科技期刊。办刊宗旨是提高茶叶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掌握技术信息,以及交流生产管理经验和市场流通等方面的经验。立足福建,面向全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茶文化传承发展路径

    张静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能够为茶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带来重要启示。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在茶文化传承发展中的指导价值以及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茶文化传承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与论述,从传承队伍的建设、文化教育的开展、文化产业的兴旺、茶文化创新转化四个层面,对茶文化传承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价值,有效提升茶文化传承发展水平。

    马克思主义茶文化传承发展路径

    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茶文化分析

    卢营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文化形式,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此外,茶文化的文化精髓对当前我国社会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以及当前社会一些矛盾的调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茶文化的精髓有着很高的契合度。因此在此背景下,文章详细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茶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茶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能够让茶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进一步健康发展,为传承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马克思主义哲学茶文化分析探究

    中国茶文化跨地域传播的探索

    罗闯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中国的一种特色饮品,茶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也突破了时空限制,影响着世界茶文化的发展。本文结合中国茶文化的历史背景,总结一些茶文化的跨地域传播途径,然后分析中国茶文化传播在各个层面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提升中国茶文化跨地域传播效果的策略。

    中国茶文化跨地域传播文化内涵

    中国茶入选非遗背景下茶文化发展现状分析

    唐榕魏满满李思琪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彰显了我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成果。本文采用文本挖掘和问卷调查法,具体描述中国茶入选非遗背景下茶文化发展现状,剖析影响茶文化发展的内在因素,并从政府、社会和学校三个层面提出建议,促进中国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茶文化可持续发展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茶文化传承发展

    邱焦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华夏文明的璀璨长河中,茶文化绽放着不可忽视的奇特光华。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之下,如何依承本源的胜韵,妥善运用并引领茶文化的未来走向,以确保其在国际舞台上的持久吸引力和影响力,已经变得愈发紧迫,且无比重要。本文将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聚焦茶文化澎湃的生命力以及中华特色鲜明的独特魅力,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文化自信茶文化传承发展全球化

    两个茶树品种维生素B6代谢通路的转录组分析

    胡志宏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凌云白毫茶"和"桂热2号"一芽二叶为试材,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对两个茶树品种的维生素B6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凌云白毫茶"与"桂热2号"相比,有2219个差异基因被注释到了138条通路中,这些通路主要包括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植物-病原相互作用、核黄素代谢、单萜生物合成、D-氨基酸代谢等途径。在维生素B6代谢KEGG通路(ko00750)分析中,共有4个酶和6个差异基因参与此通路(2个上调基因,4个下调基因)。通过GSEA分析,发现维生素B6代谢KEGG通路的ES值为0。27,NES值为1。16,NOM p-val值为0。22,FDR q-val值为0。44,FWER p-val值为1。该通路43个背景基因中的CSA031162、CSA013361、CSA011221、CSA034509、novel。20473等五个基因为核心基因,且"桂热2号"在该通路中显得更为活跃。以上研究以期为二者的功能开发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凌云白毫茶桂热2号维生素B6转录组

    不同年份有机与常规白茶生化成分及品质对比

    陈百文黄燕珍黄丽芳谢长生...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有机茶和常规茶的区别,促进有机茶市场培育。测定6个年份有机白茶和常规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黄酮类化合物和氨基酸含量,并进行感官品质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有机白茶和常规白茶中的水浸出物含量和茶多酚含量皆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常规白茶中变化更大;二者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皆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有机茶的黄酮类化合物大量增加,而常规白茶的增加幅度较小;二者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常规白茶的下降幅度更大。每个年份有机白茶的茶多酚含量显著低于(p<0。05)其对应的常规白茶,而黄酮类含量则更高(p<0。05);储藏年份较短白茶中的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含量基本是有机茶中更低,常规茶中更高,而储藏年份较长时恰好相反。感官审评结果显示,有机白茶滋味的厚度优于常规白茶,而在外形、汤色、香气和叶底方面未见明显区别。

    有机白茶年份茶多酚水浸出物感官品质

    清流县现有茶园升级改造技术措施

    魏泰乾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流是山区农业县,茶业是清流县农户经济增收的一项重要农业种植产业。本文在分析清流县茶园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现有茶园分类(单体面积较大茶园和单体面积较小茶园)改造和综合改造措施(道路系统建设、灌溉系统建设、茶园生态建设、深耕增肥改土),以及茶园改造后实行无害化管理的建议,以增产提质增效。

    低产茶园分类改造综合改造技术措施

    茚虫威对灰茶尺蠖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

    刘丰静李慧玲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茚虫威对灰茶尺蠖幼虫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采用浸梢法测定了茚虫威对灰茶尺蠖敏感品系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并开展了田间防治效果试验。茚虫威对灰茶尺蠖3龄幼虫24h的LC50为1。40 mg/L,95%置信区间0。76-2。36mg/L,毒力回归方程y=3。99x-0。58;田间防效表明,15%茚虫威乳油对茶尺蠖幼虫速效性稍差,药后1天防效在60。00%以下;但持效性好,药后3天、7天防效分别在75。00%和97。00%以上,显著优于对照药剂联苯菊酯,可以作为防治灰茶尺蠖药剂推广应用,但在应用中注意科学用药,做好抗性监测。

    茚虫威灰茶尺蠖室内毒力田间防效

    "凌云5号"茶树新品种选育报告

    罗小梅林国轩韦柳花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凌云5号"是从"凌云白毛茶"中经单株选育而成的茶树新品种。通过多年品比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春季一芽二叶新梢平均含水浸出物49。6%、茶多酚22。3%、氨基酸3。5%、咖啡碱4。3%;适制绿茶、红茶和六堡茶,制绿茶花香显、滋味清爽甘鲜,制红茶甜花香高长、滋味鲜浓,制六堡茶陈香纯正、滋味浓醇;第1、第2生长周期亩产鲜叶439。01kg、449。88kg,分别比对照福鼎大白茶增产12。82%、7。3%;抗寒性和抗旱性强,抗茶炭疽病。"凌云5号"是高产、优质、高抗的茶树新品种。

    茶树品种选育"凌云5号"高产优质高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