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茶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茶叶
福建茶叶

汤鸣绍

双月刊

1005-2291

fjtea@163.com

0591-87601225

350001

福建省祥福州市湖东路189号“凯捷大厦”6层西侧

福建茶叶/Journal Tea in Fujia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的茶叶科技期刊。办刊宗旨是提高茶叶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掌握技术信息,以及交流生产管理经验和市场流通等方面的经验。立足福建,面向全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课程思政视阈下茶文化(英语)教学的美育探析

    程瑜瑜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文化是高校英语专业开设的中国文化(英语)课程的重要专题之一,有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与鲜明的思政目标,该专题的英语教学过程能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在探索茶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美、诗意美、实践美、以及品格美,由此真切体会中国文化深邃博大之魅力,激发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茶文化英语教学的美育特质和美育功能有助于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增进个人涵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对学生的情感、思想、意志与品格的塑形有正向而积极的影响力。

    中国文化(英语)教学茶文化课程思政美育

    基于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机器翻译质量研究——以茶文化为例

    梁士林黄万武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国际上宣传茶文化符合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能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随着机器翻译的不断发展,各种翻译平台应运而生,机翻译文的质量研究也应该随之开展。本文依据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以茶文本为研究对象,对中科和有道两个平台的译文质量进行评估,以期对机翻译文的质量和译后编辑提供一些研究思路和建议。

    翻译质量评估茶文化机器翻译

    跨文化视角下茶文化旅游翻译的语用失误与修正方法

    孙晶
    1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茶文化旅游的兴起,跨文化翻译在此领域中的作用愈加显著。本文深入剖析了茶文化旅游翻译的语用层面问题,通过对茶文化与跨文化交流的现状分析,明确了茶文化旅游翻译的紧迫性与重要性;详细探讨了语用失误在茶文化旅游翻译中的表现,特别关注语法、语境和语气等层面的失误,深入挖掘了这些失误对翻译效果的潜在影响;在修正方法中,提出了面向语法、文化和语音层面的修正策略。语法修正方面,翻译人员的语法培训和语法检查工具的辅助被认为是关键手段;文化修正中,为翻译人员提供文化背景培训和制定文化补充手册被强调为解决文化层面失误的有效途径;而针对语气和语调的修正,主要包括情感表达和口音、语速的培训等方法,以提升翻译人员在这两个关键方面的表达能力。

    茶文化旅游跨文化翻译语用失误修正方法

    茶经济融入高校"乡间思政"新教学模式研究

    杜淑芳
    15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将茶经济融入高校"乡间思政"新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高校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更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生活及今后工作的认知水平,为今后工作和生活建立起衔接的桥梁。首先,文章对茶经济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将茶经济融入思政教学的设想。接着,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将茶经济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并详细阐述了该教学安排。最后,文章总结了新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和作用。

    茶经济乡间思政新教学模式

    基于文化融合视角分析茶文化外宣翻译与传播

    郭赛
    159-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化融合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实现了有效传播,茶文化属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茶文化的传播对树立文化自信有显著的作用。然而,目前茶文化的传播正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为增强茶文化的竞争力,需科学借助茶文化外宣翻译的途径,在广泛传播茶文化基础上,彰显大国的文化魅力,同时树立茶叶品牌形象。基于此,本文将联系实际,从文化融合的视角,合理剖析茶文化外宣翻译现状,提出有效的翻译策略,提升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今后的茶文化交流、传播提供合理的借鉴。

    外宣翻译茶文化文化融合传播路径

    从茶道看日本人的国民性

    程卓玉张亚莉
    16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文化起源于中国,随着唐宋时日本学问僧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吸收而传入日本。之后,茶文化不仅被日本皇室贵族高僧所推崇,更是深受普通民众的喜爱,同本土文化的融合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茶道文化。茶道文化所追求的茶人形象、所推崇的行为方式、所包含着的情感模式及思维方式等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日本人的一些国民性特质。对于日本人的国民性论述,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人类文化学(本尼迪克特)、文化史(芳贺矢一)、统计学方法(日本数理统计研究所国民性调查研究委员会)等视角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本文以茶道为背景,结合既往日本人的国民性研究成果,分析茶道文化中展现出来的日本人的国民性特征。

    茶道日本人国民性

    茶文化视域下古蜀驿道定向运动品牌赛事的发展困囿与纾解策略

    焦国强张超刘晶芝
    165-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梳理"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顶层理念,促进茶马古道与古蜀驿道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期许,发挥中国茶文化历史体系为依托,借助定向运动赛事优势,开展与古蜀驿道定向大赛品牌建设相关研究。在古蜀驿道定向运动品牌赛事的建构中的发展困囿:多重矛盾叠加,品牌目标建设缺乏精细化布局;任务分工不明,品牌管理机制缺乏针对性设计;路径依赖明显,品牌推广意识缺乏创新性培养;科技赋能不高,品牌形象宣传缺乏延续性强化。并提出了相对应的纾解策略:梳理利益表达机制,完善古蜀驿道定向大赛品牌目标诉求;规范赛事建构流程,优化古蜀驿道定向大赛品牌管理模式;推动品牌资源融合,探索古蜀驿道定向大赛品牌运作方式;探索多元宣传路径,挖掘古蜀驿道定向大赛品牌价值内涵。

    茶文化古蜀驿道定向运动品牌赛事

    福建茶史探源(四)

    许长同
    169-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中国茶发源与传播分析福建茶的发源和传播,认为在中国茶树种质传播链上福建处于较原始端,福建是茶树同源演化区域的次原生地。在中国茶利用传播链上福建处于较末端,茶饮、种茶、制茶技术由闽越人从江淮流域回迁或南北朝衣冠南渡的士大夫和佛道教徒传入。

    福建茶史发源地传播途径

    银幕茶香:中国茶文化在电影中的诠释与传承

    曾喜庆
    17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茶色生香》、《阿唐奇遇》和《乌龙小子》等电影作品,揭示了茶文化在电影中的视觉呈现、叙事融合、符号隐喻与象征,以及教育传承的多维度作用。研究指出,电影不仅为茶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平台,也通过视觉艺术和叙事手法,增强了观众对茶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同时,本文还展望了茶文化与电影结合的未来发展方向,强调了技术革新、内容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性。通过这些途径,茶文化在电影中的创新表达和教育传承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深化。

    茶文化电影艺术创新教育传承

    动漫设计与制作中传统茶文化元素的应用

    冯秀荣
    175-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华丽瑰宝,推进传统茶文化元素融入动漫设计与制作工作,能够促使传统茶文化元素彰显出更强的生命力与吸引力。本文对传统茶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做出了分析与论述,并对传统茶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与制作中的应用策略开展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推进传统茶文化元素更好的融入动漫设计与制作当中,进而有效提升动漫作品的文化底蕴,推进传统茶文化传承发展。

    茶文化动漫设计应用价值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