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森林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洪伟

季刊

2096-0018

fjlb@chinajournal.net.cn

0591-83771857

350002

福州市金山福建农林大学学报编辑部

森林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orest and Environ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福建农林大学主办的与林有关的综合性学术类期刊,刊载全科林学的科研报告、学术论文、文献综述、专题讨论等文章,196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长期以来被确定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被国内外同行专家大量引用。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01年公布的“2000年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与“2000年影响因子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福建林学院学报》的总被引频次为385次,排名第75位;影响因子为0.474 7,排名第52位,总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均进入中国科技期刊100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5个景观防护树种对根部淹水胁迫的生理响应

    程乐施士争王红玲叶威...
    195-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枫杨、水杉、中山杉 601、苏柳 172、腺柳 5 个树种扦插苗进行 5cm(浅淹水)、10 cm(深淹水)淹水胁迫处理,研究 5 个树种对不同淹水胁迫处理的生理响应,并对其耐涝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长江沿岸景观防护林的筛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苏柳 172 的总叶绿素(Chla+Chlb)、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含量均显著升高,其叶片变小、叶色深绿,对淹水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水杉在淹水胁迫下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Chla+Chlb)/Car]比值和玉米素核苷/吲哚乙酸(ZR/IAA)比值均较高,其超氧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也均较高.在淹水胁迫下,枫杨的Chla+Chlb含量、SOD活性显著下降,过氧化氢(H2O2)含量显著升高,叶色明显变黄,但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类胡萝卜素(Car)、Pro、ABA含量提高,说明其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相比于深淹水处理,浅淹水处理下腺柳的苗高增量、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合色素、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含量均较高,其可在浅淹水条件下生长,深淹水对其生长不利.淹水胁迫下,中山杉 601 的 Chla+Chlb、CAT、ABA含量均出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而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REC)增量最大,说明其受到的氧化胁迫较其他树种大,但仍然能在淹水条件下生长.经综合评价,这 5 个树种在浅淹水处理下的耐淹性依次顺序为:枫杨>腺柳>苏柳172>水杉>中山杉 601;在深淹水处理下的耐淹性排序依次为:苏柳 172>水杉>枫杨>腺柳>中山杉 601.综上所述,5 个树种均对淹水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适合做为景观防护林树种.

    淹水胁迫景观防护林生理响应综合性评价

    西藏墨脱典型区域苔类植物区系研究

    司孟鑫陈利马和平王彪...
    207-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墨脱典型区域苔类植物区系组成及特点,更深入进行苔藓植物的相关研究,通过对墨脱典型区域进行野外调查、标本采集、鉴定、文献查阅、数据统计分析等,整理统计墨脱典型区域苔类新名录.利用种子植物的划分方法对墨脱典型区域苔类植物进行划分,并与地理位置或气候类型相似的 8 个区域进行比较.基于采集的 1 363 份标本的鉴定结果,墨脱典型区域苔类植物共计 38 科 68 属214 种(包含 4 个变种和 7 个亚种).墨脱典型区域苔类植物共有 13 种分布类型,占比最高的前 3 种为东亚分布(25%)、热带亚洲分布(23.56%)和北温带分布(19.23%),中国特有分布占比为 13.46%.墨开放科学标识码(OSID码)脱典型区域苔类植物的区系特点为:类型丰富多样;热带性质与温带性质分布占比较高且基本持平;与典型东亚苔类植物区系联系紧密;十分具有中国苔类植物区系特色.墨脱典型区域苔类植物区系分布类型数量随海拔升高波动并呈现至少两个峰值,与物种丰富程度密切相关.9 个区域中,墨脱典型区域的物种丰富度仅次于秦岭;属与种的组成分别与七姊妹山和色季拉山最亲近;综合热带性质分布、温带性质分布、东亚特有及中国特有分布排序,与七姊妹山的关系最近.

    苔类植物植物区系墨脱物种多样性藏东南

    森林景观恢复土地适宜性评价

    陈明叶刘玉峰刘晓光徐兆翮...
    217-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县域森林景观恢复机制,确定优先恢复区域与适宜恢复措施,以秭归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物元模型与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分别从景观和立地尺度开展森林景观恢复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在景观尺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森林景观恢复的优先恢复地块,制定重点恢复策略;在立地尺度,构建以提升区域水源涵养功能、生物量、生产力为核心的恢复措施,以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达到最优配置.结果表明,秭归县适宜森林景观恢复地块总面积 18 674.06 hm2.在3 643.74 hm2适宜新造林地块中,41.74%适宜恢复为针叶林,29.93%适宜恢复为针阔混交林,24.53%开放科学标识码(OSID码)适宜恢复为阔叶林,3.80%适宜恢复为灌木林.15 030.32 hm2 地块适宜提升森林质量,根据其林地类型,提出补植补造、促进林下植被生长、被动恢复、森林经营管理、单一树种改造、栽植混交林、封山育林等具体干预措施及其组合.物元模型与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定量评估,结合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森林资源普查数据等基础数据,可有效确定优先恢复地块和恢复策略,为县域森林景观恢复提供定量评估方法.

    森林景观恢复物元模型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模型秭归县森林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