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森林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洪伟

季刊

2096-0018

fjlb@chinajournal.net.cn

0591-83771857

350002

福州市金山福建农林大学学报编辑部

森林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orest and Environ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福建农林大学主办的与林有关的综合性学术类期刊,刊载全科林学的科研报告、学术论文、文献综述、专题讨论等文章,196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长期以来被确定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被国内外同行专家大量引用。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01年公布的“2000年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与“2000年影响因子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福建林学院学报》的总被引频次为385次,排名第75位;影响因子为0.474 7,排名第52位,总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均进入中国科技期刊100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福建省樟树溃疡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张晓阳吴松王美鑫韩森汇...
    306-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福建省樟树溃疡病的病原菌种类,对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三明市明溪县、南平市建阳区和顺昌县4个地区采集的樟树枝干溃疡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和致病性分析,将病原菌进行系统形态学观察,并结合代表菌株的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翻译延伸因子(EF-1α)、RNA聚合酶Ⅱ大亚基(RPB2)和β-微管蛋白(BT)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进化树,最终确定病原菌种类.结果表明,在福建省不同地区内采集到的75份樟树溃疡样本,经过组织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检测,得到43个病原菌株,根据观察病原菌的菌丝生长状态和孢子特征,并结合系统进化树的结果,得到小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假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pseudotheobromae)和Lasiodiplodia iranensis 4种类型菌株.接种菌株后发病症状与野外发病症状相同,但致病程度不同,其中小新壳梭孢最强,可可毛色二孢次之,L.iranensis最弱.

    樟树溃疡病病原鉴定毛色二孢属新壳梭孢属致病性福建省

    喜马拉雅山底雅段和札达段蚂蚁多样性

    刘霞徐正会张翔李晓艳...
    313-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喜马拉雅山蚂蚁群落的生态学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喜马拉雅山底雅段和札达段的蚂蚁群落进行调查.共观察蚂蚁5355头,隶属于2亚科5属7种,其中底雅段7种,札达段3种.对该地区蚂蚁物种丰富度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底雅段和札达段的蚂蚁物种丰富度较低.底雅段南坡的蚂蚁物种数目、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Fisherα指数和优势度指数表现出"中域效应"现象,而个体密度则表现出"多域效应"现象;札达段南坡的蚂蚁物种数目、个体密度和Fisherα指数均表现出"多域效应"现象.蚂蚁群落相似性系数显示各样地间的蚂蚁群落处于极不相似至极相似水平,表明该地区不同海拔蚂蚁群落既有差异又存在一定共性.在底雅段和札达段,海拔对蚂蚁物种的分布和多样性有较大影响,坡向和植被对蚂蚁群落分化有重要作用.

    蚁科物种多样性优势度群落相似性喜马拉雅山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西溪流域崩岗风险评估

    管家琳贾秀菊季翔
    321-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崩岗是发生在我国南方红壤区的严重的土壤侵蚀现象,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并且直接影响了生产生活,因此崩岗发生的风险评估是崩岗预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以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的西溪流域为研究区,筛选崩岗的主要影响因子,借助信息量模型构建崩岗风险评估体系,并评估研究区的崩岗风险.结果表明:河网缓冲距离、海拔高度、相对高差、坡度、坡向、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度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可作为评估崩岗发生的主要风险因子;风险因子的梯度分析结果表明,河网缓冲距离近,坡度15°~35°的阳坡,海拔100~500 m,相对高差>50 m,土壤类型为红壤、赤红壤,植被覆盖度0~20%或40% ~80%和土地利用类型为园地、未利用地的区域易发生崩岗;以河网缓冲距离、海拔高度、相对高差等8个筛选因子构建信息量模型,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对应的曲线下面积为0.827,精度结果良好.信息量模型对崩岗发生风险评估结果良好,可应用于小流域尺度范围的风险评估.

    西溪流域崩岗风险因子信息量模型风险评估

    竹木复合建筑混凝土模板的工艺研究

    吴建飞王纬袁红梅林金国...
    329-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火车集装箱底板加工剩余物为原料,经过去贴面、磨砂等简单的处理后与杨木单板重组成一种层层交错结构的竹木复合建筑混凝土模板.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分析不同热压工艺参数下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含水率,从而确定热压温度、压力、时间的工艺参数范围.用正交实验法测试静曲强度、弹性模量、湿态胶合强度、密度等性能,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平均值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建筑混凝土模板制备方法相比,该工艺省去了去竹青、竹黄、竹节和软化等复杂的竹片材料制备方法.成品的竹材加工剩余物的体积利用率占竹木复合建筑混凝土模板的80%以上,同时节约了生产成本.通过极差分析,热压工艺因素对静曲强度、弹性模量、湿态胶合强度的影响程度都是:热压压力>热压时间>热压温度.通过平均值分析,最优热压参数为:3 MPa、50 s·mm-1、135℃.

    竹木复合建筑混凝土模板剩余物热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