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森林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洪伟

季刊

2096-0018

fjlb@chinajournal.net.cn

0591-83771857

350002

福州市金山福建农林大学学报编辑部

森林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orest and Environ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福建农林大学主办的与林有关的综合性学术类期刊,刊载全科林学的科研报告、学术论文、文献综述、专题讨论等文章,196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长期以来被确定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被国内外同行专家大量引用。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01年公布的“2000年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与“2000年影响因子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福建林学院学报》的总被引频次为385次,排名第75位;影响因子为0.474 7,排名第52位,总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均进入中国科技期刊100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木质基新型能量存储与转换材料研究进展

    李坚焦月
    337-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质资源是自然界中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绿色资源,具有储量丰富、 可再生、 可生物降解和碳中性等特点.以木材为代表的各向异性木质资源可以直接作为基质材料来诱导微纳米功能单元的沉积和生长,进而发展各向异性的能量存储和转换材料.此外,以木质资源为原料,通过拆解和重组可以得到具有大比表面积和高反应活性的一维纳米纤丝、 二维纳米薄膜和三维凝胶等材料.这些重组材料也可以作为基质与微纳米功能单元复合,从而发展绿色新型的木质基能量存储和转换材料.分析近年来木质资源在超级电容器、 锂离子电池、 催化析氢和太阳能电池等能量存储与转换材料领域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木质资源的功能化和高值化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木质资源可再生能源能量存储与转换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催化析氢

    武夷山国家公园植被覆盖演变的时空特征

    林森胡喜生吴承祯洪伟...
    347-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空间信息和植被指数方法估算武夷山国家公园2000、2005、2010、2015、2018年5个关键时期的植被覆盖度,揭示了不同发展阶段下武夷山国家公园植被覆盖演变时空特征以及不同功能分区下的演变规律.结果 表明,增强植被指数估算效果能较好优化复杂山区地形且高植被覆盖区的植被信号.武夷山国家公园植被覆盖演变时空特征,总体保持良好且呈上升趋势.2000—2018年时间格局演化上,植被覆盖度均值分别为94.97%,90.73%,93.55%,98.10%,98.02%.年均植被覆盖度突变发生于2012年,说明生态环境质量趋于稳定.植被覆盖空间格局长期保持以西北高、 东南低的空间格局.2000—2005年受气候条件和人为的干扰,高植被覆盖区下降了7.32%;2005—2018年,植被覆盖度逐年上升;至2018年武夷山国家公园高植被覆盖区增加了129.82 km2,而中高植被覆盖区、中植被覆盖区以及中低植被覆盖区分别减少了57.49、40.66和25.64 km2.武夷山国家公园植被覆盖演变主要在生态修复区和传统利用区,核心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常年保持在97%以上,说明原生性植被对极端气候有较强的抵御能力.

    武夷山国家公园植被覆盖演变时空特征

    木麻黄凋落物现存量的数量特征及影响因素

    郝清玉杨彬周玉萍
    356-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海南岛木麻黄海防林为研究对象,设置71个临时样地,采用典型抽样法对木麻黄林分结构及凋落物现存量进行调查与分析,探究木麻黄凋落物数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 密度、 郁闭度、 草本盖度和土壤pH值是影响木麻黄海防林凋落物现存量的6个因子,其中凋落物现存量与平均胸径、 胸高断面积和郁闭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草本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密度呈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半分解凋落物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性与凋落物现存量相一致,但还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海南岛干湿不同气候区的凋落物现存量无显著差异.另外,这6个影响因子因对凋落物现存量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直接和间接影响因子,主要和非主要影响因子,其中平均胸径、 胸高断面积和密度为直接影响因子,郁闭度、 草本盖度和土壤pH值为间接影响因子;胸高断面积和草本盖度是主要影响因子,其中草本盖度则是凋落物现存量的重要指示因子.木麻黄海防林凋落物现存量较大,平均2.735 kg·m-2,最大值为10.090 kg·m-2;凋落物平均厚度为3.629 cm,最大厚度为8.000 cm;半分解凋落物质量占凋落物现存量的72.249%.大量的凋落物现存量既是木麻黄重要的养分库来源,也是影响林下植物更新的障碍因子之一.

    木麻黄凋落物现存量影响因素海防林海南岛

    短柄枹栎林优势种群空间结构分析

    彭舜磊齐光张志录李彦娇...
    363-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的短柄枹栎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乔木树种的重要值,确定该林分的优势树种,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中的Ripley′s K函数,分析短柄枹栎林群落3个优势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并通过径级结构分析,揭示优势种群分布的大小特征.结果 表明:短柄枹栎林乔木物种有11种,其中优势树种为短柄枹栎、 化香树和四照花,重要值分别为29.46、15.41和11.98;在样地中心半径12 m范围内,短柄枹栎和化香树种群的K(r)值位于置信区间之上,呈集群分布;四照花种群的K(r)值总体位于置信区间之内,呈随机分布.短柄枹栎林乔木层所有树种的径级结构呈倒"J"字型,为增长型;短柄枹栎种群的径级结构呈近正态分布,为稳定型;化香树种群的径级结构呈近"J"字型,为衰退型;四照花种群的径级结构呈近倒"J"字型,为增长型.

    短柄枹栎林点格局分析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种群结构

    间伐强度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郑鸣鸣任正标王友良宋重升...
    369-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大径材培育的目标,通过对不同间伐强度处理后3a的杉木中龄林生长和结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表明:间伐能够促进林分胸径的生长,尤其以强度间伐最为显著;间伐对树高无显著影响,树高受立地指数影响较大;平均单株材积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呈现增加的趋势;蓄积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大呈减小的趋势.间伐能显著提高林分的大径阶株数比例且大径阶株数比例随间伐强度增大呈增加的趋势.增大间伐强度能够使林分直径分布较为集中,缩小直径分布离散程度.较大强度的间伐能够提高中、 大径材的产量,间伐后3 a,小、 中径材的出材量均随着间伐强度增大而减小,中大径材(中径材+大径材)的出材量为中度间伐>强度间伐>弱度间伐,大径材产量和增长量均随着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强度间伐的大径材出材量分别是中、 弱度间伐的1.43、20.05倍,较强间伐大径材的出材量显著高于弱度间伐,强度间伐更能促进大径材生长.在进行大径材培育时应选择立地条件较高的林地并使用较大强度的间伐.

    杉木大径材培育间伐强度生长林分结构

    采集干扰对闽楠种群结构和数量的动态影响

    林建勇李娟李俊福唐复呈...
    377-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以采集种实为主的人为干扰对闽楠种群结构和数量的动态影响,分析闽楠种群的干扰历史,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的闽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种群龄级和高度级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采用生存分析理论与数量化分析法研究种群结构与动态,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对种群数量动态进行预测.结果 表明:采集干扰对闽楠种群结构影响较大,采集干扰导致更新层个体减少,但种群的生存率提高,低龄级个体向高龄级补充的成功率提高;在无采集干扰的蚌贝村村委(BB)的闽楠种群中,幼苗死亡率更高,乔木层个体结构呈衰退趋势.采集干扰对闽楠种群动态趋势无明显影响,两个种群都是增长型,但采集干扰提高了种群的存活率.BB的闽楠种群存活曲线为Deevey-Ⅲ型;采集干扰的白面寨(BMZ)闽楠种群则更倾向于Deevey-Ⅱ型.采集干扰可以提高闽楠种群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在未来3、6、9个龄级后,种群个体数有所增加,种群呈增长趋势;人为干扰可以缩短种群发展到合理结构所需的时间,幼苗、 幼树高死亡率是影响闽楠种群结构和天然更新的关键因素,人为干扰是促使闽楠成为群落优势种的原因之一.

    闽楠种群结构种群动态静态生命表生存分析采集干扰

    厦门地区引种笔筒树年生长节律的研究

    张艳张秀英林泽彬包苹...
    386-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笔筒树为期1a的连续观测,揭示其年生长发育规律.结果 表明:在厦门地区的笔筒树植株生长发育全年无休眠,4—7月和9—10月为营养生长高峰期,11月至翌年3月新生叶片较少,营养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5~28℃;1—2月和4—7月为生殖生长高峰期,8—12月的新生孢子叶较少,生殖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8℃.植株在树荫较多、 空气潮湿的地方营养生长较好,而阳光充足条件则有利于孢子生长.孢子囊群成熟期25 d左右.植株的年新增叶片数与其干高有显著正相关性.

    笔筒树生长生殖叶片孢子叶厦门地区

    喀斯特高原峡谷区花椒林土壤质量评价

    李开萍刘子琦李渊余逍...
    391-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喀斯特高原峡谷不同立地环境花椒林土壤肥力特征,以贵州省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坡改梯、 溶沟、 洼地花椒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坡改梯、 溶沟、 洼地花椒林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最小数据集并评价花椒林土壤质量.结果 表明:研究区花椒林土壤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包括土壤容重、 田间持水量、 总孔隙度、pH值、 有效磷(AP)含量、 速效钾(AK)含量、有机质(OM)含量和全氮(TN)含量等8个土壤指标,土壤质量呈现出洼地>溶沟>坡改梯的规律.土壤OM、 水解氮(AN)、AK、 全磷(TP)和AP含量均呈现出洼地>溶沟>坡改梯的规律,田间持水量、 毛管持水量和总孔隙度也呈现出同样的规律;而土壤容重和pH值则呈现出坡改梯>溶沟>洼地的规律,土壤TN和全钾(TK)含量均呈现出溶沟>洼地>坡改梯的规律.

    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花椒林喀斯特高原峡谷区

    天山森林地表水污染及其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关系

    王文栋王鑫白志强阿里木·买买提...
    398-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新疆天山森林地表水污染特征,以天山北麓中段雪岭云杉林为靶区,分析溪流地表水污染特征,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地表水污染来源进行探讨,并运用冗余分析探究pH值、 总磷(TP)、 总氮(TN)、 氨氮(NH3-N)、 硝酸盐氮(NO3-N)、 高锰酸盐指数(CODMn)、 化学需氧量(COD)7项地表水污染指标与砷(As)、 汞(Hg)、 铅(Pb)、 镉(Cd)、 铬(Cr)、 铜(Cu)、 锌(Zn)、 铝(Al)8种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相关关系.结果 表明:桦树沟溪流地表受高锰酸盐、TN和TP污染;小渠子和甘沟溪流地表水为TN和TP污染.地表水污染特征评价表明,溪流地表水整体水质为劣V类,水体呈富营养化.主成分分析得出,森林地表水污染指标中TN和NH3-N呈极显著相关(P≤0.01),CODMn与COD、TN呈显著相关(P≤0.05),TP为水质恶化的污染源.冗余分析表明,Cu、Hg、Cd、Al四种森林土壤重金属元素是森林水质资源的重要影响因子,影响次序为Cu>Hg>Cd>Al,其中Cu对水资源污染指标影响最大.森林地表水污染特征研究是森林资源状况研究的基础,对水资源的污染防治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天山森林地表水污染土壤重金属主成分分析冗余分析

    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群体遗传多样性评价

    杜超群许业洲孙晓梅
    406-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16个表达序列标签简单重复序列(EST-SSR)标记对日本落叶松种子园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评价,旨在明确该种子园的遗传基础,为后期育种策略的制定和遗传改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群体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542,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578,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28,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97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指数(PIC)为0.485,日本落叶松种子园遗传多样性较高;群体中大部分位点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HWE),群体内近交系数(Fis)、 群体总近交系数(Fit)均为负值,群体表现为轻微杂合子过量,不存在近交衰退;不同来源的5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各参数值差异不大,群体间遗传距离计算、 分子方差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均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非常小,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各栽培区引种交流频繁.

    日本落叶松种子园表达序列标签简单重复序列标记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