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以优良纸浆用丛生竹种硬头黄竹(Bambusa rigida)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处理下丛生竹生长变化、快速生长过程母竹和新竹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动态变化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旨在探究母竹对新竹NSC的供给规律,从而优化林分结构和采伐方式,揭示丛生竹快速生长的内在规律.设置保留 1 年生母竹(处理Ⅰ)和保留 1、2 年生母竹(处理Ⅱ)两种采伐模式,并以不采伐处理的硬头黄竹丛为对照(CK),分析不同采伐方式下竹丛的出笋、成竹和生物量特征,比较 3 种采伐模式竹丛生长的数量和质量变化.研究硬头黄竹快速生长过程中 5 个关键时期的母竹叶、枝、秆和根NSC含量、含水率动态变化,探究不同年龄母竹与新竹NSC的供求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采伐处理硬头黄竹的繁殖率为处理Ⅰ>处理Ⅱ>CK,成竹率为CK>处理Ⅱ>处理Ⅰ,新竹生物量为CK>处理Ⅱ>处理Ⅰ,且均表现为处理Ⅰ与CK和处理Ⅱ差异显著(P<0.05),CK与处理Ⅱ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的 1 年生母竹上发出的新竹胸径最大,其出笋、成竹数和新竹生物量占总数的90%以上.新竹快速生长期从笋芽萌动到高停止生长,新竹NSC含量总体上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节间快速生长时期达到最大,不同年龄母竹各器官NSC含量均呈现出逐渐下降趋势,其中处理Ⅰ母竹枝、叶、秆、根NSC含量分别下降 49.70%、54.05%、39.85%、60.86%,均高于处理Ⅱ中 1 年生与 2 年生母竹各器官NSC含量下降幅度,处理Ⅱ中 1、2 年生母竹各器官下降幅度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处理Ⅰ中母竹的叶、根和秆的淀粉含量与新竹的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处理Ⅱ中 1 年生母竹的叶、根和枝,2 年生母竹的根和秆的淀粉含量均与新竹的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硬头黄竹采伐经营中,伐除 3 年生及以上的母竹,保留 1、2 年生母竹能有效提升竹林生产力及繁殖能力.不同采伐处理对母竹向新竹转移NSC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当只有 1 年生母竹时,其叶、秆和根是参与新竹淀粉转运的主要器官,当 1、2 年生母竹共同存在时,1 年生母竹的枝、叶、根主要参与新竹淀粉转运,同时2年生母竹也向1年生母竹上发出的新竹提供NSC.因此,硬头黄竹林采伐经营中应保留1、2年生母竹,保障快速生长期对新竹的养分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