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森林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洪伟

季刊

2096-0018

fjlb@chinajournal.net.cn

0591-83771857

350002

福州市金山福建农林大学学报编辑部

森林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orest and Environ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福建农林大学主办的与林有关的综合性学术类期刊,刊载全科林学的科研报告、学术论文、文献综述、专题讨论等文章,196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长期以来被确定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被国内外同行专家大量引用。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01年公布的“2000年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与“2000年影响因子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福建林学院学报》的总被引频次为385次,排名第75位;影响因子为0.474 7,排名第52位,总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均进入中国科技期刊100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林冠环境对沿海沙地竹子叶功能性状的影响

    张盟任可柳佳莹荣俊冬...
    561-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沿海沙地林下竹类植物叶功能性状的生态适应机制,以福建省东山县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林下的矢竹(Pseudosasa japonica)、实肚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 f.farcata)和绿竹(Bambusa oldhami)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冠环境(大林窗、中林窗、林下)下叶功能性状的差异及其与林冠、土壤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3个竹种叶功能性状对林冠环境的响应存在差异.矢竹通过提高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等功能性状以便在弱光下更好地生长;实肚竹和绿竹的叶面积、叶厚、叶干物质含量则随林下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小.3个竹种氮磷比均高于16,且磷含量均低于1.0 g•kg-1,其生长可能受到磷的限制.矢竹样地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均随林下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小,实肚竹和绿竹样地的土壤养分状况与矢竹呈相反趋势.冗余分析排序结果表明天空视域因子和光照强度对3个竹种叶功能性状影响极显著(P<0.01),土壤磷含量对实肚竹叶功能性状影响极显著(P<0.01),土壤氮含量对矢竹、实肚竹叶功能性状影响显著(P<0.05).研究结果可为沿海沙地林下引种竹类植物及沿海防护林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林冠竹类植物叶功能性状光环境表型可塑性

    滨海防护林月凋落物量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李凯赵文东朱传晟林熙...
    570-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不同类型滨海防护林凋落物量的差异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以福建长乐大鹤国有防护林场的纹荚相思和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2014—2018年的每个月底调查凋落物量,分析凋落物量月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湿地松人工林年平均凋落物量(10.29 t•hm-2•a-1)显著高于纹荚相思(7.21 t•hm-2•a-1),湿地松人工林的凋落物各组分含量大小为叶凋落物>花果凋落物>枝凋落物>其他凋落物>树皮凋落物,纹荚相思人工林的凋落物各组分含量大小为叶凋落物>枝凋落物>其他凋落物>花果凋落物>树皮凋落物,其中,凋落叶为2种人工林凋落物的主要成分,分别占年平均凋落物量的70.00%(纹荚相思)和76.24%(湿地松).纹荚相思和湿地松人工林凋落物量最高的月份分别为7和8月,1—4月的凋落物量较低.月凋落物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2种人工林凋落物量均与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以及日照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此外,湿地松人工林凋落物量与极大风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滨海防护林阔叶林针叶林纹荚相思湿地松凋落物量气象因子

    遮光对3个藤本月季品种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李晓庆闫冬佳王松王林...
    576-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全面地了解藤本月季的耐荫能力及品种间的差异,以'天香'(Rosa chinensis Jacq.'Tianxiang')、'莫里斯'(R.chinensis Jacq.'William Morris')、'夏洛特'(R.chinensis Jacq.'Charlotte')3个品种藤本月季为研究对象,设置全光照、西面遮光、南面遮光3种处理,测定不同品种的水势、导水损失率(PLC)、光合速率、枝条和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枝条生长指标,并统计植株存活率.结果表明:南面遮光处理显著提高了正午水势(P<0.05),西面遮光处理对60 d后的正午水势没有显著影响,但处理120 d后正午水势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南面遮光处理显著降低了遮光60 d时的PLC,西面遮光处理的PLC较全光照处理略有降低.南面遮光处理显著降低了光合速率(P<0.05),但西面遮光处理对光合速率没有影响;南面遮光处理显著降低了根和枝条的NSC含量(P<0.05),西面遮光处理显著降低了根NSC含量(P<0.05),但对枝条NSC含量的影响不大.南面遮光处理显著降低了藤本月季的株高和基径(P<0.05),并较大程度降低了藤本月季的存活率,西面遮光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3个品种比较,遮光对'夏洛特'光合速率、根NSC含量和存活率影响最大.南面遮光显著影响了藤本月季的生长,并影响其存活,西面遮光对藤本月季的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遮光造成的光合受限和根NSC不足是影响藤本月季生长和存活的主要原因,在光照受限时,光合作用的维持能力和根部NSC的供应能力强的品种具有较强的耐荫性.

    藤本月季遮光水分状况光合作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生长存活率

    干旱胁迫对银叶树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肖石红孙红斌张卫强黄芳芳...
    584-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银叶树幼苗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在不同干旱胁迫下的响应和适应能力,进一步揭示银叶树的抗旱机制,以1.5年生银叶树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对照(CK)、轻度干旱(LS)、中度干旱(MS)、重度干旱(SS)4个处理,测定银叶树幼苗的生长指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光合生理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CK相比,LS处理对银叶树幼苗生长、光合生理特征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无显著影响;MS和SS处理均显著降低了银叶树幼苗的生长量、SPAD值、个体叶片数量、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实际光量子效率(ΦPSⅡ)和电子传递速率(ETR)(P<0.05),且在SS处理下各指标降低幅度更大;光补偿点(LC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两者则在历经MS、SS处理时显著升高(P<0.05);银叶树暗呼吸速率(Rd)、初始荧光(F0)及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在不同处理下差异不显著.银叶树叶片通过调节光合效能来适应干旱逆境,LS和MS处理对银叶树幼苗的正常生长影响较小,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在SS处理下,银叶树幼苗正常生理代谢受到较严重的影响.

    银叶树干旱胁迫光合光响应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

    间伐保留密度和套种对杉木中龄林材种结构的影响

    刘静赵铭臻王利艳陈志云...
    593-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密度调控是杉木大径材培育的关键环节,为研究杉木中龄林大径材近自然培育的合理间伐保留密度,在福建省顺昌埔上国有林场11年生杉木人工林进行间伐后套种木荷、观光木、火力楠和楠木4种阔叶树试验,分析间伐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材种结构以及对阔叶树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间伐保留密度为900、1200、1875株•hm-2(不间伐),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9块样地,间伐后全部套种4种阔叶树.2017—2020年连年生长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间伐保留密度的增加,杉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及其增量、中径材出材率、大径材出材率都明显下降,林分蓄积量、小径材出材量和出材率、中径材出材量明显上升;4种套种阔叶树的平均树高和平均地径随着间伐保留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总体上,间伐保留密度为1875株•hm-2时适宜培育杉木小径材和中径材,能够获得较高的林分蓄积量;在900株•hm-2时适宜于近自然经营下杉木中龄林大径材培育.

    杉木间伐中龄林材种结构密度

    福建省自然保护地发展历程及时空动态分析

    杨梦琪池梦薇廖凌云兰思仁...
    601-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背景下,福建省已逐步全面开展自然保护地的体系改革工作.目前福建省自然保护地发展的相关研究以单一类型或局部区域的自然保护地为主,尚缺乏对全省各类保护地的时空变化进行系统梳理.本研究综合定量和定性研究法,结合核密度分析,基于福建省自然保护地时空数据、文件资料和实地调查,系统梳理了自然保护地发展历程,探究各类型保护地空间动态分布特征以及宏观空间格局,以期为福建省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整合工作提供基础研究支持和建议.结果表明:福建省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发展经历了萌芽起步阶段(1956—1965年)、停滞阶段(1966—1978年)、恢复发展阶段(1979—1989年)、快速发展阶段(1990—2018年)、深化改革阶段(2019年至今)5个阶段.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受地形以及区域经济影响较大,逐步形成了以闽西武夷山脉、闽中鹫峰山两大山脉为核心骨架,以闽江等主要流域与海岸带为生态廊道的基本保护空间格局.

    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发展历程时空动态福建省

    神木市植被覆盖度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邓目丽蒋馥根孙华龙依...
    61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陕西省神木市长时间尺度植被覆盖度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通过谷歌地球引擎(GEE)平台获取陕西省神木市2000—2020年植被生长旺盛期(7—9月)的陆地卫星(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干枯燃料指数(NDVI-DFI)像元三分模型得到21期神木市光合植被覆盖度(fPV)、非光合植被覆盖度(fNPV)和裸土覆盖度(fBS)的合成结果.通过趋势分析法分析神木市21 a的fPV动态变化,结合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等气象数据及神木市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年原煤产量等社会经济数据分析fPV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神木市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fPV和fNPV分别以年平均3.86%和0.36%的速率增长,高植被覆盖度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地区;光合植被退化区域、无变化区域和增加区域的面积分别占神木市总面积的10.2%、0.8%和89.0%,fPV增加较快的区域主要集中于中部、东部和南部,西部和西北部的小部分地区植被有退化现象;年降水量、年GDP和年原煤产量与神木市fPV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降水量和经济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促进植被覆盖度增加,而气温对植被状况改善影响较小.

    植被覆盖度归一化植被指数-干枯燃料指数像元三分模型谷歌地球引擎Landsat神木市

    基于HLS数据的森林蓄积量遥感反演

    龙依蒋馥根孙华邱湘龙...
    620-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比陆地卫星8号(Landsat 8)与协同陆地卫星和哨兵2号(HLS)数据在波段信息及森林蓄积量建模效果的差异,探索HLS数据源在森林蓄积量反演中的应用潜力.以内蒙古自治区旺业甸林场为研究区,以Landsat 8和HLS为数据源提取遥感变量,结合森林蓄积量样地实测数据,利用线性逐步回归(LSR)和逐步随机森林(SRF)进行特征变量筛选,分别构建线性和非线性模型开展森林蓄积量反演,并进行精度验证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LS影像中的7个波段与Landsat 8影像各对应波段均表现为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大于0.7(P<0.01),在波段信息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基于Landsat 8及HLS影像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其最优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55和0.54,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65.66和68.15 m3•hm-2,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利用HLS影像进行森林蓄积量估测,可得到与Landsat 8相似的效果,且HLS数据无需进行繁琐的预处理,能显著提高森林蓄积量估测效率,为大尺度森林蓄积量遥感反演和森林资源监测提供参考.

    森林蓄积量遥感反演协同陆地卫星和哨兵2号随机森林

    北京地区槲树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特征

    陈伟楠曹磊冷平生胡增辉...
    629-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北京地区槲树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特征,选取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百望山国家森林公园、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黄松峪国家地质公园4个槲树山区自然分布地,及陶然亭公园1个平原引种地为采样地,采集土壤和槲树根部样品,检测土壤理化指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根部外生菌根真菌群落进行测定,初步分析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平原和山区采样地之间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陶然亭公园土壤全氮、全钾、总有机碳含量和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山区采样地,而全磷含量和碳氮比值则显著高于山区采样地.陶然亭公园槲树根部外生菌根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低于山区采样地,在属水平上,红菇属(Russula)、丝膜菌属(Cortinarius)、棉革菌属(Tomentella)、块菌属(Tuber)是北京地区槲树的主要外生菌根真菌类群,并且各采样地的优势菌存在明显的差异.真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碳氮比、坡度、槲树胸径、土壤全钾含量和磷酸酶活性与其多样性关系密切.

    槲树外生菌根真菌真菌多样性土壤理化指标

    香榧假种皮精油对病原菌和病原藻的抑制活性

    叶碧欢陈友吾李海波宋其岩...
    637-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开发利用香榧假种皮精油的植物源药剂功能,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分光光度计测定香榧假种皮精油对5种病原菌和1种病原藻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香榧假种皮精油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Fries)Keissler.]、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Penz.et Sacc.]、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1.)、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Moug.)Ces.et De Not.]和裂丝藻(Stichcoccus sp.)均具有抑制性,抑制效率与精油浓度呈正相关.精油对不同菌株的抑制性存在差异,对链格孢的抑制性最强,对葡萄座腔菌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差.香榧假种皮精油具有作为植物源抑菌灭藻药剂的研究价值和开发潜力.

    香榧假种皮精油病原菌病原藻抑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