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林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林业科技
福建省林学会、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福建林业科技

福建省林学会、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李建民

季刊

1002-7351

linyekeji@vip.tom.com或linyekeji@163.net

0591-87911427

350012

福州市新店上赤桥35号

福建林业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福建林业科技》创刊于文革期间的1974年,是由当时的福建省革命委员会林业局科技站创办的;到1976年,主办单位更名为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创刊初期的《福建林业科技》为内部资料,不定期出版。1987年,上级领导非常重视,把主办单位变更为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与福建省林学会联合主办,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为第一主办单位。1988年,第一主办单位又变更为福建省林学会,并申请获得闽出刊特许证,同时成立了《福建林业科技》第一届编委会。1989年8月经国家科委核准,取得正式创刊批文;1990年6月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取得国内统一刊号(CN号);1991年6月取得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号)。1992年编委会换届,成立了《福建林业科技》第二届编委会;1998年编委会再次换届,成立了《福建林业科技》第三届编委会;2012年1月换届成立了《福建林业科技》第四届编委会。 《福建林业科技》始终坚持学术质量与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始终秉承“促进科技进步、推广技术成果、发现培育人才”的办刊宗旨,始终遵循“优稿优选、公正平等”的组稿标准;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方面的政策、法令、条例,正确执行国家有关保密、版权、专利、国界等各项规定;严格执行编辑初审、专家复审、主编终审的三级审稿制度,严格遵守《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科学技术期刊目次表》、《标点符号用法》、《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有关国家标准。创刊38年来,在历任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历经几代编辑同仁的不懈努力,现已编辑出版期刊158期,刊登科技论文4060篇,其中1999年以来(13年)共编辑出版60期,刊登科技论文2462篇,为我国林业科技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刊物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现已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国优秀农业科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并被国内多家数据库和网站收录。1996年被评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荣获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0年荣获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2004年再次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荣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二等奖;2006年荣获首届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7年荣获第二届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8年荣获第三届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9年荣获福建省科协第四届优秀科技期刊奖一等奖;2011年荣获福建省科协第五届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2011年又一次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即第六版)之林业类的核心期刊,这是本刊继1996年和2004年之后第三次获此殊荣。。 本刊主要刊载与林业有关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文献综述、专题讨论、技术开发等文章,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技术性、知识性、实用性,是广大从事林业生产、科研、设计、教学工作者和林农果农必不可少的科技参考资料。 本刊为季刊,A4开本,页码180,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CN35—1136/S、ISSN1002—7351,每期定价15.00元,全年60.00元。全国各地邮政局(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34—34。也可直接汇款至本刊编辑部订阅。并真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投稿,欢迎社会各界来我刊宣传产品、展示形象。 编辑部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新店上赤桥35号 邮政编码:350012 联系电话:(0591)87911427 联系人:蒋家淡 开户银行:农行福州市晋安新店分理处 开户名称:福建林业科技编辑部 银行账号:13-135301040002107 电子邮箱: linyekeji@vip.tom.com或linyekeji@163.net 本刊(1); (2)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尾松组培苗幼林胸径和树高分布特征

    王胤姚瑞玲付军张明慧...
    125-12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收集营造于广西派阳山林场的7年生马尾松组培苗试验林的胸径和树高生长数据,对林分胸径分布、树高分布、树高—胸径关系进行测定分析,利用数学模型分别进行拟合和回归模拟,求解模型参数并通过x2x法进行检验,使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F值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最优模型.结果表明:马尾松组培苗试验林的胸径偏度系数(sk)>0,胸径峰度系数(k)<0;树高偏度系数(sk)<0,树高峰度系数(k)<0;表明林分内林木竞争较为激烈,林木胸径和树高离散程度较大,可适度间伐对林分结构进行调整.试验林胸径分布和树高分布最优模型均为peal-reed模型,决定系数(R2)均在0.98以上,均方根误差(RMSE)为1.64~5.69,F值为62.57~684.68.在4个候选模型中,非线性模型h=1.3+d2/(c0+c1d+c2d2)对林分胸径—树高关系模拟效果最好,其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F值分别为0.94、0.2711、65.85.筛选的3个模型对试验林胸径和树高生长变化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为相同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下马尾松无性系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马尾松组培苗林分结构预测模型

    广西滨海植物区系特征

    林建勇姜冬冬潘良浩
    130-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2021-2023年的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对广西滨海植物的区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生长型和特有性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浪花飞溅区植物的概念,提出滨海植物划分的新方法.结果表明:①广西滨海植物共有1038种,隶属于159科637属,其中蕨类植物12科22属33种,裸子植物7科8属13种,被子植物140科607属992种;野生植物133科505属803种,栽培植物83科177属235种.生活型以草本种类最多,有437种,占比达42.10%;而藤本植物最少,只有133种,占12.81%.②外来入侵种共有66种,占广西野生滨海植物种数8.22%,其中属于国家重点管理的外来入侵种14种.③广西滨海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温带地理成分比例小,表现出热带北缘区系的特点;与广东省的关系最近,两地共有种占广西野生滨海植物种数的91.41%;广西滨海植物缺乏特有种,仅有1种,即谢氏膝柄木(Bhesa xiei).④重点保护种类较多,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种,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

    滨海植物植物区系红树植物浪花飞溅区广西

    重庆地黄属植物新记录种——湖北地黄

    陈锋周厚林熊驰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4月,在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维管植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重庆地黄属(Rehmannia)植物新记录种——湖北地黄(Rehmannia henryi N.E.Brown),并描述其形态特征和生境分布,凭证标本保存于重庆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CQNM).

    湖北地黄地黄属新记录重庆市

    武汉园博园湿地植物调查与分析

    安玫张国月
    142-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采用踏查法和计数法对武汉园博园29处水体中的湿地植物种类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园博园现有湿地植物106种,隶属42科78属.其中栽培种59种,以禾本科植物最多,有9种;其次是美人蕉科、天南星科,均有5种;睡莲科植物有4种;应用频度最高的是再力花,高达83%.野生种47种,以禾本科植物最多,有11种;其次为蓼科,有5种;豆科和伞形科均为4种;应用频度最高的是喜旱莲子草,为65.5%.总体上园博园内湿地植物多样性较低,且本土植物应用较少.

    武汉园博园湿地植物种类应用频度

    福建省林业碳汇市场价值的实现途径

    杨美霞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建省林业碳汇项目(FFCER)是具有福建特色的碳市场交易产品之一,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生态价值实现的有益探索.在全面总结福建省林业碳汇市场的基础上,针对福建省林业碳汇市场总体存在交易价格不高、需求不足,开发成本高等难题,提出加强碳汇价值市场化机制建设,构建林业碳汇多元化交易体系,推动林业生态价值实现等对策.

    林业碳汇碳汇价值碳交易市场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