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林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林业科技
福建省林学会、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福建林业科技

福建省林学会、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李建民

季刊

1002-7351

linyekeji@vip.tom.com或linyekeji@163.net

0591-87911427

350012

福州市新店上赤桥35号

福建林业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福建林业科技》创刊于文革期间的1974年,是由当时的福建省革命委员会林业局科技站创办的;到1976年,主办单位更名为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创刊初期的《福建林业科技》为内部资料,不定期出版。1987年,上级领导非常重视,把主办单位变更为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与福建省林学会联合主办,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为第一主办单位。1988年,第一主办单位又变更为福建省林学会,并申请获得闽出刊特许证,同时成立了《福建林业科技》第一届编委会。1989年8月经国家科委核准,取得正式创刊批文;1990年6月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取得国内统一刊号(CN号);1991年6月取得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号)。1992年编委会换届,成立了《福建林业科技》第二届编委会;1998年编委会再次换届,成立了《福建林业科技》第三届编委会;2012年1月换届成立了《福建林业科技》第四届编委会。 《福建林业科技》始终坚持学术质量与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始终秉承“促进科技进步、推广技术成果、发现培育人才”的办刊宗旨,始终遵循“优稿优选、公正平等”的组稿标准;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方面的政策、法令、条例,正确执行国家有关保密、版权、专利、国界等各项规定;严格执行编辑初审、专家复审、主编终审的三级审稿制度,严格遵守《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科学技术期刊目次表》、《标点符号用法》、《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有关国家标准。创刊38年来,在历任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历经几代编辑同仁的不懈努力,现已编辑出版期刊158期,刊登科技论文4060篇,其中1999年以来(13年)共编辑出版60期,刊登科技论文2462篇,为我国林业科技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刊物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现已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国优秀农业科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并被国内多家数据库和网站收录。1996年被评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荣获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0年荣获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2004年再次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荣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二等奖;2006年荣获首届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7年荣获第二届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8年荣获第三届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9年荣获福建省科协第四届优秀科技期刊奖一等奖;2011年荣获福建省科协第五届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2011年又一次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即第六版)之林业类的核心期刊,这是本刊继1996年和2004年之后第三次获此殊荣。。 本刊主要刊载与林业有关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文献综述、专题讨论、技术开发等文章,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技术性、知识性、实用性,是广大从事林业生产、科研、设计、教学工作者和林农果农必不可少的科技参考资料。 本刊为季刊,A4开本,页码180,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CN35—1136/S、ISSN1002—7351,每期定价15.00元,全年60.00元。全国各地邮政局(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34—34。也可直接汇款至本刊编辑部订阅。并真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投稿,欢迎社会各界来我刊宣传产品、展示形象。 编辑部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新店上赤桥35号 邮政编码:350012 联系电话:(0591)87911427 联系人:蒋家淡 开户银行:农行福州市晋安新店分理处 开户名称:福建林业科技编辑部 银行账号:13-135301040002107 电子邮箱: linyekeji@vip.tom.com或linyekeji@163.net 本刊(1); (2)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温州海岸带典型生境的识别方法、空间分布及保护修复

    林玲金袭员鹏张广之...
    118-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我国海岸带典型生境识别和空间分布缺乏定量研究的现状,以温州海岸带为例,提出基于遥感影像、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等海岸带典型生境的识别方法,精准识别河口、海岸带防护林、盐沼、砂质岸滩、淤泥质岸滩、基岩岸滩、红树林、特别保护海岛、重要渔业资源产卵场、珍稀濒危物种集中分布区、沙源保护海域的面积、空间位置和边界,统计描述各典型生境在不同区县的现况.根据典型生境的分布特征,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目标和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保护修复典型生境海岸带空间分布遥感识别

    传统村落地标景观显著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陈玥雯于沁弘陈靖雯陈冰滢...
    124-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参考地标显著度模型结合传统村落的特征,从认知显著度、视觉显著度、空间显著度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UGC数据为基础的传统村落地标景观显著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云水谣古镇为例,通过情感分析、问卷调查、现场测绘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排名前5位的景观节点为和贵楼、古榕树、怀远楼、水车、翠美楼,与这些景观节点具有独特的风格或功能用途相符,证实该评价体系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可为传统村落地标景观的规划开发提供参考.

    地标景观UGC景观显著度传统村落云水谣古镇

    上海城市绿地景观改造区域表土剥离和再利用

    马想冷寒冰陈平梁晶...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21年,基于上海植物园北区改扩建工程,对改造区域内绿地0-20、20-40、40-60、60-100 cm 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土壤pH、EC、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以及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微生物多样性等土壤肥力关键指标.研究结果表明,0-60 cm 土壤pH和容重超过《绿化种植土》标准要求,60-100 cm 土壤仅有效磷和速效钾达到标准要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土壤综合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综合肥力呈降低趋势.综合结果表明,0-60 cm土壤可直接一体剥离用作绿化种植土,60-100 cm 土壤可用作地形营建的底土.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绿地景观改造区域可剥离表土分类评价和再利用提供参考.

    土壤剖面表层土壤土壤综合肥力绿化种植土

    《福建林业科技》征订启事

    136页

    上海市重要湿地监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辛凤飞
    13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角度出发,对上海市重要湿地监测现状进行综述;总结现阶段湿地监测工作存在的不足,针对上海重要湿地监测工作情况提出未来湿地监测的对策.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开展上海市湿地生态定位监测网络构建提供参考.

    重要湿地湿地监测上海市

    竹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进展

    王皓
    14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竹林生态系统在助力"双碳"实现过程中的潜力和价值,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竹林生物量、生物量生长模型以及碳储量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竹子生物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研究结果可为竹林的开发利用及竹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适应和应对措施提供参考.

    竹子生物量碳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