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农林大学

郑金贵

双月刊

1671-5470

jfau@fiau.edu.cn

0591-83744237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金山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立足本校,面向社会。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专业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教师和研究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枫香遗传多样性分析

    黄敏黄旭萍陈孝丑吴明晶...
    524-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枫香不同种质间的亲缘关系远近和遗传差异,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将乐、福建南靖、福建大田、福建光泽、江西永丰和安徽祁门6个居群137份彩叶观赏价值高的枫香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6个枫香居群的遗传一致度为0.8328~0.9711,遗传距离为0.0294~0.1829,居群内的遗传分化显著大于居群间,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大于居群内,居群间基因交流丰富.UPGMA聚类分析将6个居群分为3类:第1类为安徽祁门、福建大田、福建光泽和福建南靖居群,第2类为福建将乐居群,第3类为江西永丰居群.

    枫香ISSR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

    不同林龄杉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矿质养分含量及根际效应

    郭文焦鹏宇唐楚珺杜大俊...
    53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亚热带不同林龄(7、15、24和34 a)杉木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可浸提态矿质养分含量,并分析了不同林龄杉木林对各矿质养分的根际效应.结果表明:随林龄增大,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均呈下降趋势,而土壤含水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含量随林龄增大呈下降趋势,K、Ca和Mg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中龄林到近熟林阶段均显著降低,在近熟林到成熟林阶段均没有显著变化;微量元素Fe和Zn含量在不同林龄间没有显著变化,Mn和Cu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非根际土壤pH与K、Ca、Mn和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根际土壤pH与P和C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根际土壤含水率与Mg和Al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非根际土壤含水率与N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幼龄林和中龄林对土壤矿质养分的根际效应均为正效应,而近熟林和成熟林对K、Na、Cu和Fe的根际效应显著降低.综上,在杉木近熟林阶段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显著降低,应注意该阶段的养分供给;同时,为实现杉木人工林可持续性经营,应注意杉木生长期土壤pH的调节.

    杉木林龄矿质养分根际效应

    从江香猪附睾3β-HSD的年龄依赖性表达模式

    刘文娇蒙利洁龚婷
    540-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从江香猪附睾组织作为试验对象,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合Western blot分析3β-羟基甾脱氢酶(3β-HSD)在初情期前、初情期、初情期后、性成熟期4个发育时期从江香猪附睾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β-HSD在哺乳动物附睾中发挥的生理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从江香猪附睾3β-HSD在4个发育时期均有分布,其表达主要集中在附睾管上皮周围的平滑肌和管腔微绒毛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初情期3β-HSD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初情期前、初情期后、性成熟期(P<0.01),而初情期前、初情期后、性成熟期的表达量两两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3β-HSD主要定位于从江香猪附睾平滑肌和微绒毛上,且呈年龄依赖性表达,初情期的表达量最高,推测3β-HSD参与了初情期附睾功能的调节.

    从江香猪附睾发育3β-HSD表达模式

    祁连山区青海地区高原鼠兔潜在生境模拟与鼠害扩散路径识别

    汉瑞英罗遵兰赵志平肖能文...
    546-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生态学"源—汇"理论,以祁连山区为研究区,利用最大熵模型模拟高原鼠兔潜在分布区域,提取最高适生区作为鼠害潜在区域,运用最小阻力面模型构建鼠害生态阻力面,提取了祁连山区81条鼠害潜在发展扩散路径,识别出120个鼠害扩散节点,结果表明:等温性(Bio3)、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和土壤砂砾含量是影响高原鼠兔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因子;鼠害源地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区青海地区西南、西北部,多以条带状分布,占祁连山区总面积的2.97%;中度覆盖草地和低度覆盖草地是鼠害扩散路径的主要景观构成类型,约占扩散路径总面积的78.6%;鼠害扩散路径密度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于刚察县、祁连县中部、天峻县西部,这些区域容易形成连片的鼠害区域;鼠群灾害扩散节点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区西部天峻县、祁连县和刚察县境内,是鼠害防治的关键节点.

    高原鼠兔MaxEnt模型最小累积阻力模型鼠群灾害扩散祁连山区

    银耳和双孢蘑菇菌渣厌氧发酵的产气效果

    李佳育刘诗洋李国建邹金平...
    55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不同发酵温度(30、40和50℃)、不同接种物含量(25%、50%和75%)条件下两种食用菌菌渣的产气效果.结果发现:两种食用菌菌渣中主要营养物质成分含量较高,可作为厌氧发酵原料,且双孢蘑菇菌渣产气潜能大于银耳菌渣;两种菌渣的反应体系内pH值始终为6.5~7.6,反应能够正常进行;食用菌菌渣种类和接种物含量对甲烷含量的影响极显著,发酵温度对甲烷含量的影响显著;日产气量随发酵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接种物含量的升高而增加;以双孢蘑菇菌渣为原料,在发酵温度50℃、接种物含量50%的发酵工况下,产气效果最佳,可作为后期发酵罐流场分析的初始条件.

    食用菌菌渣厌氧发酵甲烷含量发酵工况

    3种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生理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文竹梅冯玉超刘青青陈艳芳...
    562-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3种水保草本植物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和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种子和幼苗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水分胁迫方法,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环境下(0、5%、10%、15%、20%、25%PEG)3种草本植物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PEG胁迫显著影响宽叶雀稗、香根草和狗牙根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保护酶活性.3种植物种子发芽率随PEG胁迫强度的增加而下降,低浓度PEG胁迫对3种植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显著,15%、20%PEG胁迫下发芽率虽然显著下降,但仍较高.随着胁迫浓度的提高,植物幼苗的根长、苗高和鲜重均显著下降,干旱胁迫显著影响植物幼苗的生长;25%PEG胁迫下,植物均表现出萌发失败或无根苗现象.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各浓度处理3种植物幼苗的SOD活性均下降,胁迫处理后期POD活性增强,均在72 h后达到峰值,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随着渗透势的增加,3种植物CAT活性峰值时间趋于提前.干旱胁迫下草本植物种子发芽率高、幼苗长势弱及保护酶活性调节力不足,势必增加种子库消耗和幼苗死亡数量,导致草本层生物多样性降低.

    红壤退化干旱胁迫种子植被更新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巨菌草根系固氮菌群组成及其促生性能分析

    陈小红张雪刘家敏李晶...
    570-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巨菌草根表、根表土壤和根围土壤为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各样本的固氮菌群组成,并测定其中主要固氮菌株的促生性能.结果表明,巨菌草根系存在丰富的固氮菌群,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要门类,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科萨克氏菌属(Kosakonia)为核心属.从巨菌草根表、根表土壤和根围土壤中分别分离到4.5×105、4.0×104和5.4×103 CFU·g-1的固氮菌,经SDS-PAGE全细胞蛋白电泳聚类分析将其分为7个类群;从中筛选得到2株具有良好促生性能的代表菌株,经16S rDNA鉴定分别将其确定为科萨克氏菌(Kosakonia radicincitan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与对照组相比,所筛选的2株菌对水培玉米幼苗株高、根长、分根数及盆栽玉米幼苗株高均具有良好的促生作用.

    高通量测序巨菌草根系固氮菌促生作用

    征稿启事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