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科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省农学会
福建农业科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省农学会

王景辉

月刊

0253-2301

fjnykj@163.net

0591-8788443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

福建农业科技/Journal Fuji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学会主办,多家农业行政部门、农口协会、农业科研机构和涉农企业联合协办。主要报道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新信息等。适合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推广人员、院校师生、农业产业化企业员工、农村种养大户、农民技术员、知识农民等阅读。辟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食用菌、畜牧兽医、水产渔业、加工与贮藏保鲜、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农业机械等10多个栏目,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生产实效性强,专业针对性强,广告宣传经济性强。是科技兴农的好参谋,生产致富的好帮手。2012年变更为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基因型糯性大麦籽粒抗性淀粉含量及积累特性分析

    张燕蔡小斌王蕾赵海鹏...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β-葡聚糖对抗性淀粉合成的影响,以 30 份不同基因型糯性大麦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开花后期(灌浆初期)7、14、21 d和成熟期淀粉各组分、β-葡聚糖含量及抗性淀粉含量.结果表明:30 份不同基因型大麦成熟籽粒淀粉组分、β-葡聚糖含量和抗性淀粉含量表现出显著差异.抗性淀粉含量范围为 0.28%~1.22%,平均值为 0.56%,品系西C1 抗性淀粉含量最高,为 1.22%,甘垦糯 3 号次之,为 0.91%;抗性淀粉含量最低的两个品系为 2014(7)-5-1-2(0.28%)、2014(1)-1-2-1(0.29%).随着灌浆进程推进,甘垦糯 3 号抗性淀粉含量呈升高趋势,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品系 2014(1)-1-2-1 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品系西C1 和品系 2014(7)-5-1-2 则与品系 2014(1)-1-2-1 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30 份大麦材料中有 13 个材料β-葡聚糖含量高于 6%,是典型的高 β-葡聚糖材料,其中中糯 8 号的 β-葡聚糖含量高达 8.59%.直链淀粉含量范围为1.81%~18.54%,支链淀粉含量范围为 81.46%~98.19%,30 份大麦材料中有 22 份材料支链淀粉含量>90%,是高支链淀粉材料.30 份不同基因型大麦籽粒抗性淀粉含量不同,抗性淀粉积累特性不同.相关分析表明,抗性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β-葡聚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大麦抗性淀粉积累特性支链淀粉直链淀粉β-葡聚糖

    茄子青枯病发生率与田间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郑雪芳林营志林莹朱育菁...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析茄子青枯病发生率与田间生态因子的关系,在厦门同安茄子青枯病发病典型区,安装了农业生境野外数据观测装备,采集气温、地温、相对湿度、雨量、太阳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光照度、CO2 浓度和土壤容积含水率等生态因子数据,并在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调查茄子青枯病发病情况和青枯病原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茄子营养生长期的气温(28.6℃)、地温(30.1℃)和相对湿度(66.17%),均适宜青枯病发生;茄子在营养生长期的发病率(7.90%)和病情指数(5.40)大于生殖生长期的发病率(3.43%)和病情指数(2.47);青枯菌在发病 2 级的植株及根际土壤中分布最多,分别为营养生长期的 81.80×105 cfu·g-1 和生殖生长期的 99.31×105 cfu·g-1;强致病力青枯菌在发病植株和根际土壤中的分布量分别大于 104 cfu·g-1 和105 cfu·g-1.茄子青枯发病率与气温、地温、相对湿度、雨量、光照辐射和二氧化碳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光照度和土壤容积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为青枯病预测预报技术的建立及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

    茄子青枯病青枯雷尔氏菌野外观测站田间生态因子

    复合生防菌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及其促生作用

    甘林代玉立兰成忠刘晓菲...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香蕉枯萎病是香蕉生产上重要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是目前预防该病害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不同生防菌平板生长共培养法和发酵液抑菌活性测定法,获得 1 组复合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NJ-1+木霉菌T05-49).采用发酵液灌根法测定了复合生防菌(NJ-1+T05-49)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促生作用以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NJ-1 和木霉菌T05-49 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分别为 78.92%、66.46%和52.46%.与解淀粉芽孢杆菌NJ-1 和木霉菌T05-49 发酵液相比,复合生防菌处理对病害的防效分别提高了 18.75%和 50.43%,株高和主根长度的增幅分别达 9.22%、26.87%和 8.58%、21.95%.复合生防菌处理 21d后,根际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为 9.10×106 cfu·g-1 和 20.83×105 cfu·g-1,真菌数量仅为 0.70×103 cfu·g-1,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得到显著的增加.研究结果为复合生防菌(NJ-1+T05-49)在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上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香蕉枯萎病复合生防菌防治效果促生作用

    3种诱捕方式对河南漯河亚洲玉米螟的诱捕效果

    巴磊陈琦侯艳红刘迪...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农业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有效监测方法,于2022 年和 2023 年利用测报灯、探照灯和性诱剂诱捕器对河南漯河亚洲玉米螟田间种群进行了监测及种群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测报灯、探照灯和性诱剂诱捕器均能诱捕到亚洲玉米螟成虫.2022 年和 2023 年测报灯诱捕虫量分别为 6 767 头和 3 854 头,探照灯诱捕虫量分别为 6 019 头和 9 666头,两种灯下亚洲玉米螟成虫种群消长动态均出现 2 个明显的高峰期,且均在 5 月中旬至 6 月上旬和 8 月上旬至 9 月中旬,其中,第 1 个高峰期虫量占当年诱虫总量的 6.60%~26.60%;第 2 个高峰期诱虫数量较多,虫量占当年诱虫总量的 64.22%~90.58%,该时期内均出现多个峰值,单日最高诱虫量出现在 9 月上旬.2023 年 1 个性诱剂诱捕器诱捕虫量为 252.67 头,明显低于同期灯诱虫量,但在 5 月中旬至 6 月上旬可见明显的诱虫高峰.2023 年 3 种诱捕方式下亚洲玉米螟的始见日均在 4 月中旬,性诱终见日(9 月下旬)比灯诱终见日(10 月中下旬)早.该研究结果可为亚洲玉米螟的预测预报和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亚洲玉米螟测报灯探照灯性诱剂种群监测

    高产果糖基转移酶的黑曲霉全细胞固定化条件优化

    余超凡周明炀汤淑玲吴映姿...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包埋法固定化高产果糖基转移酶的黑曲霉全细胞,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载体,分别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获得最佳固定化条件.单因素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最适浓度为 2%,菌体包埋量最适为 150 g·L-1,壳聚糖和CaCl2 最适浓度均为 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为 3%,菌体包埋量为 200 g·L-1,壳聚糖浓度 5%,CaCl2 浓度为 3%时,酶活回收率可达到最佳的 74.7%.验证试验表明该固定化细胞连续进行 7 个批次合成低聚果糖的催化,仍有 96.85%的残余活力,具备很好的应用潜力,为合成低聚果糖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

    果糖基转移酶低聚果糖黑曲霉固定化细胞

    酿酒大曲中曲虫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黄远龙张守财黄祖新李善仁...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曲虫是危害酿酒大曲的一类害虫的总称,主要以土耳其扁谷盗和咖啡豆象等为优势种群.曲虫大量繁殖不仅对大曲质量造成损失,同时影响生产和生活环境.通过分析酿酒大曲中曲虫的种类和危害,总结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过程管控等 4 种对曲虫的防治方法,讨论不同防治方法和技术的优缺点,并对曲虫未来防治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酿酒大曲中曲虫的治理提供方法参考.

    酒曲害虫防治研究进展

    杉木林下植物多样性对不同间伐年限的响应

    吴夏华沈秋红张茂付胡兆贵...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间伐对杉木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影响,可为杉木林可持续经营和生态效益评价提供依据.以浙西南杉木林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间伐1、3、8 a后和未间伐(0 a)的林下植物种类、重要值及多样性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间伐 0、1、3、8 a后杉木林下植物种类分别有 37、48、59、66 种,其中不同间伐年限杉木林下共有的植物 35 种.随着间伐年限的延长,杉木林下植物种类增加速度表现为"先快后慢"的趋势,与 0a相比,间伐 1、3、8a后林下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种类分别增加了 38.5%~100.0%、27.8%~72.2%、16.7%~66.7%.杉木林下排名前 3 的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的优势种重要值之和随着间伐年限的增加总体呈现降低趋势.未间伐杉木林下没有阳性植物生长,间伐后种类增加到 12~13 种;中性植物种类随着间伐年限的延长而增加,与 0a相比,间伐 3、8 a后分别增加了 50.0%和 85.0%.杉木林下植物的多样性指数随着间伐年限的延长而增大,灌木、草本植物的优势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Shannon-Wiener和丰富度指数Margalef在不同间伐年限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藤本植物的Simpson、Shannon-Wiener和Margalef表现为间伐 3、8 a后显著高于 0a(P<0.05),植物的均匀度指数Pielou在不同间伐年限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杉木林间伐年限植物多样性光适应性

    陇中黄土高原区8个花椒品种光合荧光特性比较

    张晓娟赵通张广忠谢新平...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明陇中黄土高原 8 个花椒品种的光合荧光特性,为陇中黄土高原区花椒良种筛选和适应性研究提供参考.以 8 个花椒品种 2 年生苗为研究对象,使用光合分析仪测定花椒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参数,使用荧光仪测定初始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等叶绿素荧光参数,比较分析了不同花椒品种间的叶片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光合特性表现为不同花椒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随时间变化呈逐渐下降趋势,秦安大红袍和无刺梅花椒的Gs随时间变化呈逐渐下降趋势,南强 1 号、枸椒和狮子头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他品种无明显变化趋势,7 月份无刺梅花椒的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最高;除黄盖和枸椒CO2 浓度(Ci)呈先降后升趋势外,其他花椒品种的胞间CO2 浓度(Ci)呈逐渐上升趋势.荧光特性表现为除秦安大红袍和枸椒的 F0 随时间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外,其他品种的初始荧光(F0)随时间变化呈逐渐下降趋势,不同时期秦安大红袍和秦安 1 号的最大荧光(Fm)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各花椒品种的PSⅡ最大原初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在整个生长期内并无明显变化,基本维持在 0.6~0.8;9 月份无刺梅花椒光化学途径转化能量(ψPSⅡ)和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各花椒品种的光化学猝灭系数(qP)随时间变化呈不同变化趋势,但秦安大红袍在整个生长期无明显变化.

    陇中黄土高原区花椒品种光合特性荧光特性

    肉桂茶纯露挥发性成分分析

    徐晓俞李程勋李爱萍郑开斌...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肉桂茶纯露和茶叶之间挥发性成分差异,为肉桂茶纯露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顶空-气质联用法检测肉桂茶茶叶和水蒸气蒸馏提取的肉桂茶纯露中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从肉桂茶纯露和茶叶中分别鉴定出 55 种、12 种挥发性成分,含醇类、醛类、萜烯类、酯类、生物碱类、酮类等 10 类成分,其中肉桂茶纯露以醇类成分的数量最多,达 10 种,醛类成分的相对含量最高,达 38.92%,相对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有 2-甲酰组胺、2,4a,5,6,7,8,9,9a-八氢-3,5,5-三甲基-9-亚甲基-1H-苯并环庚烯、S-甲基-半胱氨酸、异丁醛、2-甲基丁醛、异戊醛、正己醛,相对含量分别为 17.91%、15.20%、14.51%、14.37%、11.93%、7.91%、3.41%.肉桂茶纯露能很好的还原茶叶的香气,且香气成分数量和种类更多,香气层次更丰富,具有花香、果香等多种香韵.

    茶叶肉桂茶纯露挥发性成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番石榴新品种四季红选育

    张湛辉廖美敬张华璐黄思颖...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季红番石榴是从本地四季翠番石榴圈枝繁殖群体中通过优选培育而成,其果实椭圆形,单果重 120~180 g;果皮浅粉红色;果肉白色、软熟、嫩滑、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8%,总糖含量 6.8 g·hg-1,维生素C含量 129 mg·hg-1,可滴定酸 3.37 g·kg-1.香气浓郁,风味独特,品质优良.该品种早结、丰产稳产,当年种植即可开花结果,4 年生树产量在 54 000 kg·hm-2 以上.栽培上通过合理肥水管理、整形、产期调节、花果管理、病虫防治以及适时采收,确保产量和品质.

    番石榴新品种四季红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