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刘波

月刊

1008-0384

fjnyxb@163.com

0591-8786945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福建农业学报/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农业科学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相关科研成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被14家国内外重要文摘刊物、数据库固定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土壤真菌群落特征对长期玉米秸秆还田方式的响应

    张巩亮徐莹莹王宇先杨慧莹...
    1466-1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黑龙江西部玉米产区土壤养分以及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于2015—2021年,以玉米品种嫩单19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秸秆不还田(CK)为对照,设置秸秆覆盖还田(CSR)、秸秆碎混还田(MSR)、秸秆深翻还田(PSR)、秸秆轮替还田(RSR)等4种秸秆还田方式处理.通过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比较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及不同生育期对土壤环境中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环境驱动因子的影响.[结果]生长时期和秸秆还田方式及其互作效应对真菌群落多样性、结构组成及土壤化学性状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拔节期土壤真菌中占比较大的优势菌门主要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优势菌属为Tausonia、鬼伞属(Coprinellus)和Solicoccozyma;而吐丝期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优势菌属为Tausonia、被孢霉属(Mortierella)和镰刀菌属(Fusarium).RDA分析结果表明,硝态氮、速效磷和铵态氮是影响属分类水平下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秸秆轮替还田、秸秆碎混还田和秸秆深翻还田处理产量分别较秸秆不还田处理提高3.92%、3.76%和1.97%.[结论]秸秆轮替还田较不还田处理有效增产3.92%,同时秸秆轮替还田在拔节期提高了土壤真菌丰富度指数,ASV数量也高于其他处理.同时,该还田方式下的青霉菌属(Penicillium)可以提高秸秆复合菌系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促进秸秆腐熟,秸秆轮替还田可在东北玉米产区推广应用.

    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土壤真菌群落环境因子产量

    金枪鱼蒸煮液蛋白营养评价及其功能特征氨基酸分析

    吴羽茜陈秉彦林晓姿林河通...
    1478-1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金枪鱼蒸煮液蛋白的营养结构及功能特征氨基酸组成,为开发金枪鱼蒸煮液蛋白活性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法及液质联用色谱法、全自动氨基酸解析金枪鱼蒸煮液蛋白的分子质量分布及氨基酸组成,评价其营养价值及潜在活性功能.[结果]金枪鱼蒸煮液蛋白与固形物比为76%,以酸溶性蛋白为主,分子质量<1000 Da肽组分达到83.26%;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20.64、生物价为10.80;游离氨基酸仅占总氨基酸含量的17.86%;羟脯氨酸的含量占总蛋白的3.29%,占总氨基酸含量的7.16%,且羟脯氨酸主要以蛋白肽形式存在,占羟脯氨酸的63.83%.具有ACE抑制活性的特征氨基酸占比为19.63%,具抗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特征氨基酸占比为9.71%,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的特征氨基酸占比为27.27%,且促成骨细胞增殖功能与蛋白浓度密切相关.[结论]金枪鱼蒸煮液的蛋白主要为胶原蛋白小分子肽,具有较好的促成骨细胞增殖功能活性和抗氧化活性、ACE抑制活性、抗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功能.

    金枪鱼蛋白肽营养评价氨基酸功能活性

    福建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与发展对策研究

    池敏青翁志辉于洪杰
    1485-1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福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制约因素,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路径和发展策略,为新发展阶段福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运用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和目标值法,从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和高效、绿色、支撑三大目标,构建6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十三五"时期福建和全国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结果]"十三五"期间,福建农业现代化平均综合得分为66.07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1.21分),已迈入转型跨越中期阶段(全国平均处于转型跨越初级阶段);农业现代化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年均增长2.18%(略低于全国2.64%的增长率).分指标水平测度显示,产业体系和质量效益实现程度为78.38%和71.16%,分别比全国高26.07%和52.90%.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绿色发展和支持保护实现程度分别为70.22%、46.53%、67.92%和41.02%,分别比全国低0.73%、11.33%、8.77%和38.43%.福建农业现代化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效率较高、农业产业结构较合理、农产品加工业较发达、资源集约化利用程度较高等方面;而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低、农业组织经营主体弱小、农产品安全还有待提高、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有限等是主要制约因素.[建议]未来推进福建农业现代化均衡发展的重点方向是:加大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力度,提高特色经济作物种植能力,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强化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财政支农力度和优化支农资金结构,提高农业保险补贴水平和扩大补贴范围.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制约因素福建省"十三五"时期

    福建农业学报第38卷(2023年)总目次

    1499-15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