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刘波

月刊

1008-0384

fjnyxb@163.com

0591-8786945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福建农业学报/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农业科学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相关科研成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被14家国内外重要文摘刊物、数据库固定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3个优质甜玉米品种幼苗及田间耐寒性分析

    詹鹏麟张扬林建新卢和顶...
    243-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提升甜玉米产值,生产上常需要促早和冬种栽培,但两种栽培模式会经历低温危害过程,因此鉴定耐寒性甜玉米品种在种植和推广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方法]以闽甜 6855及同生态应用品种萃甜 618和广良甜 27号(简称广良 27)为供试材料,采用室内和大田低温表型鉴定,对幼苗耐寒性生理指标及大田果穗外观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3个品种幼苗进行 4℃处理 24、48、72 h后,表型性状结果发现闽甜 6855耐寒性最强,萃甜 618次之,广良 27最弱。(2)对低温处理下 5个耐寒指标检测发现,在 48h下闽甜 6855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酶活含量分别为 315。43和 429。81 U·g-1,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为 771。97µmoL·min-1·g-1,分别比萃甜 618高 13。9%、109。1%和 28。5%,比广良 27高34。3%、86。4%和 18。8%;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在闽甜 6855积累最低;而可溶性蛋白质(Soluble protein,SP)含量在闽甜 6855中显著高于广良 27。(3)耐寒指标相关性分析发现,SOD酶活性与处理时间和CAT酶活性有极显著相关性,与SP酶活性具有显著性相关。(4)冬季大田种植,采后比较果穗特性,发现闽甜6855结实性最好,外观好,无缺粒现象;穗行数达 15。6、出籽率 71。68%,高于萃甜 618和广良 27,秃尖长最短。[结论]闽甜 6855幼苗期在表型和生理上具有更明显的耐寒性,低温下果穗外观品质优势强,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甜玉米苗期耐寒性生理指标出籽率

    甜玉米自交系重金属Pb、Cd积累差异及分子检测

    李淑君刘娅娟张扬蒲汝民...
    251-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获得在重金属Pb、Cd单一污染及复合污染下Pb、Cd低积累的优良甜玉米自交系,以及可用于甜玉米重金属Pb、Cd积累早代鉴定的分子技术。[方法]以 10个甜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重金属Pb、Cd单一污染及Pb、Cd复合污染下,玉米根系、茎叶和籽粒中Pb、Cd含量的积累差异;同时对供试材料ZmHMA2 InDel位点进行Pb、Cd积累差异分子检测,综合分子标记检测与重金属Pb、Cd在不同材料间的积累结果,筛选甜玉米重金属低积累自交系。[结果]无论是单一污染还是复合污染,重金属Pb、Cd的积累规律均表现为根系>茎叶>籽粒;在复合污染下,玉米不同组织对重金属Pb、Cd的积累无明显竞争与协同效应,表明玉米Pb、Cd的积累机制存在一定差异。通过鉴定,获得籽粒Pb低积累玉米自交系 2份,籽粒Cd低积累玉米自交系3份,仅有一份材料闽甜系X901表现出籽粒Pb、Cd均低积累。利用InDel位点(InDel2307)对供试材料进行分子检测,结果发现供试材料中有 4份存在该位点,含有该位点的材料中根系、茎叶和籽粒Cd含量平均值较其他材料平均值分别低 1。801、0。64、0。131 mg·kg-1。[结论]InDel2307位点能将不同玉米自交系按Cd累积量进行区分,对甜玉米Cd含量的区分具有特异性标记。综合分子标记检测与Pb、Cd含量积累结果,筛选出自交系闽甜系X901 为Pb、Cd低积累材料。

    重金属Pb污染Cd污染甜玉米积累特征分子检测

    热带作物秸秆覆盖对土壤质量及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焦静黄小红杜嵇华李普旺...
    259-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甘蔗叶、菠萝茎叶等热带作物秸秆作为农业覆盖材料对土壤质量及玉米生长的影响,为热带作物秸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玉米为种植对象,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设置甘蔗叶覆盖(SLM)、腐熟甘蔗叶覆盖(RSLM)、菠萝茎叶覆盖(PLM)和富贵竹茎叶覆盖(FLM)4个处理,以塑料地膜覆盖(CK1)和无覆盖(CK2)为对照,研究不同秸秆覆盖对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以及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热带作物秸秆覆盖,与无覆盖相比,可以有效提升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提升土壤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富贵竹茎叶覆盖效果最显著,与塑料地膜覆盖相比,土壤pH提高 9。01%,有机质提高 6。42%,全氮提高 17。59%,速效钾提高 477。79%,有效磷含量低于塑料地膜覆盖,但差异不显著;与无覆盖相比,土壤pH提高 22。22%,有机质提高 21。63%,全氮提高 24。51%,有效磷提高 2。74%,速效钾提高 389。38%。腐熟甘蔗叶和富贵竹茎叶覆盖可以显著提升玉米产量,其他秸秆覆盖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均不显著。[结论]热带作物秸秆覆盖可以提升土壤质量、促进玉米增产,富贵竹茎叶覆盖在改良土壤方面的效果显著,腐熟甘蔗叶覆盖对于玉米增产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热带作物秸秆地面覆盖土壤质量玉米产量资源化利用

    PGPR微胶囊菌剂研发及其对玉米的促生效果评价

    刘文佳刘天一张俐敏徐畅...
    266-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对作物促生作用的稳定性,研制出以PGPR复合菌液为原料的微胶囊菌剂,探究其对玉米的促生效果。[方法]从玉米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2株PGPR菌株并制备成复合液体菌液。分别用海藻酸钠(SA)和CaCl2 作为包埋剂和交联剂,对复合菌液进行包埋以制备微胶囊菌剂。以复合微胶囊菌剂制备的难易程度和菌株包埋率、增殖前活菌数及增殖后活菌数为评价指标,确定微胶囊菌剂制备的最优条件。通过分析微胶囊菌剂在不同聚乙二醇含量、温度、pH、存储时间以及盐含量下的菌株生长及其对玉米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确定PGPR微胶囊菌剂的特性。[结果]分离得到了 2株PGPR菌株,具有多种植物促生功能。使用质量分数为 1%SA-3%CaCl2 制备的微胶囊菌剂稳定性较好,包埋率达91。27%,增殖后的微胶囊活菌数达到 8。73×109 cfu·g-1,增殖 7。79倍。微胶囊菌剂在不同干旱、温度、pH、存储时间和盐浓度条件下对PGPR菌株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PGPR微胶囊菌剂对玉米有显著的促生作用,施用微胶囊菌剂使玉米株高、苗干重和根干重分别增加 91。83%、81。82%和 29。57%。同时微胶囊菌剂也显著提高了玉米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和根尖数。[结论]探明了一种PGPR微胶囊菌剂的制备方法,施用该PGPR微胶囊剂能够显著促进玉米生长、改善玉米根系形态,对玉米的促生效果优于液体菌剂。

    玉米根际促生菌促生效果微胶囊菌剂

    47份福建省鲜食春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分析及综合评价

    林文磊吕美琴李明松施迎迎...
    276-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更好地利用鲜食春大豆种质资源,筛选优良品种(系)应用于福建省鲜食大豆育种和生产上。[方法]对 47份鲜食春大豆种质资源的 7个表型性状进行描述统计,对 13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描述统计结果表明,除了株型和结荚习性的表现一致外,其他表型性状存在差异。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3个主要农艺性状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范围为7。49%~38。07%,底荚高度的变异系数最大,标准荚长的变异系数最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底荚高度、有效分枝数、单株荚重、标准荚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粗与单株荚重、标准荚产量、有效分枝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分枝数与单株荚重、标准荚产量、鲜荚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荚数、单株标准荚数均与单株荚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荚重与标准荚产量、鲜荚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凯撒正态化最大方差法旋转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用荚产量因子、荚数因子、株型因子、荚形因子等 4个主因子描述 13个主要农艺性状 73。677%的信息量;根据主因子特征向量及其对应特征根计算各品种的综合主成分得分,用离差平方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别基于综合主成分得分和 13个主要农艺性状标准化数据测定 47份种质的欧氏距离,前者将参试材料分成 2个大类 2个亚类,后者将参试材料分成 3个大类 2个亚类,两种聚类分析方法结果基本一致;将综合主成分得分前 10名的种质与其标准荚产量、鲜荚产量进行综合分析,鉴定得到南农 1821、闽豆 14、兴化豆 8号、兴化豆 618、闽豆 10号、兴化豆 9号、兴化豆 4号、兴化豆 3号等 8份综合性状优良且高产的优质鲜食春大豆种质资源。[结论]47份鲜食春大豆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的 8份优异的鲜食春大豆种质资源可为鲜食春大豆育种提供优良的亲本或中间材料。

    鲜食春大豆表型鉴定遗传分析综合评价

    基于冬凌草全长转录组的TIFY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练从龙兰金旭杨晶凡李晶晶...
    290-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TIFY蛋白是茉莉酸(JA)信号通路的关键调节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中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揭示冬凌草(Isodon rubescens)的TIFY基因可为冬凌草的抗逆性改良育种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冬凌草三代全长转录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冬凌草TIFY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分析,并采用RT-qPCR技术分析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结果](1)成功从冬凌草中鉴定出 12个TIFY家族基因成员;(2)理化性质分析表明,其氨基酸长度 124~378 aa,分子量 13 924。89~39 692。38 Da,等电点 5。05~9。69;除IrTIFY10蛋白为稳定蛋白,其他均为不稳定蛋白;IrTIFYs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均在细胞核,均为亲水性蛋白,且不含信号肽。(3)结构分析表明,IrTIFY家族蛋白成员无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中含量最多的结构类型为无规则卷曲;且含有多个磷酸化位点。(4)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结果表明,IrTIFY基因家族密码子偏好性较弱,稍倾向于使用以A或U结尾的密码子。(5)启动子元件分析表明冬凌草TIFY家族成员中存在多个光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和逆境响应元件等,但不同成员之间的元件存在差异。(6)进化树分析表明,冬凌草TIFY家族 12个成员分为PPD(IrTIFY2)、ZML(IrTIFY3/8/10)、TIFY(IrTIFY7/12)和JAZ(IrTIFY1/4/5/6/9/11)4个亚家族,进化上与同为唇形科的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亲缘关系最近。(7)RT-qPCR分析结果显示冬凌草TIFY家族 12个成员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均表现为叶>茎>根,且大部分成员存在显著差异。[结论]TIFY基因家族在冬凌草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并且可能参与调控冬凌草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冬凌草TIFY基因家族的功能奠定基础和提供了思路。

    冬凌草TIFY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分析

    西番莲种质资源花粉活力鉴定方法探究

    项艳艳黄伟杰赖江龙汤礼梅...
    302-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西番莲属植物花粉最佳离体培养基、离体培养最适观测时间、花粉的最适染色法和花粉贮藏条件,快速精准鉴定西番莲属种质资源的花粉活力,为其种质资源利用与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6份西番莲属种质资源的花粉为试验材料,设计正交试验,探究不同浓度的蔗糖、H3BO3、Ca(NO3)2 和聚乙二醇-4000(PEG-4000)对花粉离体萌发率的影响;利用最佳花粉离体培养基,筛选花粉离体培养最适观测时间;采用I2-KI染色法、TTC染色法与亚历山大染色法,探究最适的西番莲花粉染色法;通过不同贮藏温度与时间处理,筛选花粉的最佳贮藏条件。[结果]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培养基配方为 100 g·L-1 蔗糖+0。04 g·L-1 H3BO3+0。01 g·L-1 Ca(NO3)2+150 g·L-1 PEG-4000+200 mg·L-1 MgSO4·7H2O+100 mg·L-1 KNO3,pH值 5。5;花粉离体培养 1h为最适观测时间;TTC染色法染色效果好且结果与离体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可有效检测西番莲花粉活力;花粉贮藏 24h以内,25℃与 4℃的贮藏温度下花粉活力分别为 30。48%、26。69%,花粉贮藏时间在 1~7d,4℃下花粉活力仍保持在26。54%~27。05%。[结论]筛选出西番莲属植物花粉离体萌发的最佳培养基组合、离体培养最适观测时间、花粉最适染色法与花粉贮藏最佳条件,为西番莲属植物花粉活力的快速筛选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西番莲花粉活力花粉培养基花粉离体萌发染色法花粉贮藏

    低温弱光处理对茄子不同时期花青素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申宝营吴宏琪林碧英
    310-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低温、弱光、低温弱光处理对茄子幼苗期、花期、果期花青素含量的影响,以及对茄子品质的影响,为茄子的优质培育以及高产栽培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紫黑茄秀娘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幼苗期、花期、果期进行低温(18℃/13℃,250 μmol·m-2·s-1)、弱光(25℃/20℃,120 μmol·m-2·s-1)、低温弱光(18℃/13℃,120 μmol·m-2·s-1)、CK(25℃/20℃,250 μmol·m-2·s-1)等 4个处理,测定幼苗期形态及生理特性,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花青素,以及果期果实的品质。[结果]低温弱光胁迫对幼苗生长存在显著影响,在幼苗期低温对幼苗生长及生理影响显著大于弱光及低温弱光,花青素含量均表现为根<叶片<叶脉<茎;在花期,花青素含量依次为花萼<花瓣;在果期,花青素含量依次为果肉<果柄<果皮。茄子不同时期受到胁迫后,不同部位的花青素含量均呈现弱光<CK<低温弱光<低温,各胁迫下果实色泽指数依次为弱光<CK<低温弱光<低温,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均呈现低温<低温弱光<弱光<CK。[结论]低温促进花青素合成;弱光抑制花青素合成;在低温弱光双因素互作下,低温因素对花青素含量的影响起主导作用,花青素的合成大于降解,花青素含量增加。低温、弱光、低温弱光胁迫下茄子品质均下降,其中,低温胁迫对茄子的品质影响最大。

    低温弱光低温弱光不同时期不同部位花青素品质

    景天科多肉植物品种资源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

    陈艺荃罗远华吴建设林兵...
    320-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景天科多肉植物品种资源综合评价体系,筛选适宜福建省栽培的多肉植物品种,为多肉植物科学引种和推广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 48个多肉植物品种的园艺性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分析法,从观赏特性、适应性、潜在应用价值等 3个层面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并进行品种等级划分。[结果]共确定 14个影响多肉植物品种综合评价的关键指标,其中叶色、叶肉质化程度、越夏适应性、形姿和花期等 5个因子权重占总排序的 61。2%,是多肉综合价值评判的关键因素。K-Means聚类分析将 48个品种划分为优、良、中等和一般 4个等级,其中乌木、紫乐、阿尔巴佳人、奥普琳娜、丸叶红司、蓝苹果和碧桃等 7个品种处于Ⅰ级优秀,爱星等 14个品种处于Ⅱ级良好,优良品种占全部品种的 43。75%,可重点繁育和推广栽培。[结论]应用AHP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分析法构建的品种资源评价体系可对景天科多肉植物品种进行有效综合评价,从而筛选出观赏特性与适应性兼具的品种。评价结果与试验地观测效果基本一致,该评价体系可为多肉植物科学引种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景天科多肉植物AHP层次分析综合评价筛选

    白术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植物源农药筛选

    谷清义张耀洲吴晓亚黄雅琴...
    330-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河南信阳地区白术根腐病病原菌种属,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可用于防控其病原菌的植物源农药。[方法]从种植区采集病株,室内分离病原菌并纯化,利用形态学和多基因联合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 3种植物源杀菌剂对其菌落的抑制作用。[结果]该病原菌菌丝白色,孢子呈卵圆形,两端稍尖,大型分生孢子 3~5隔,大小为(7~10)μm×(3~4)μm,小型分生孢子 2隔或无格,大小为(3~5)μm×(1~2)μm,多基因联合分析表明该病原菌与藤仓镰刀菌(Fusarium fujikuroi)同源性高,结合形态学特征与分子生物学分析,将信阳白术根腐病病原菌鉴定为藤仓镰刀菌(Fusarium fujikuroi),这是藤仓镰刀菌引起白术根腐病的首次报道。生物学特性研究显示,该病原菌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 28℃、pH为 7,最适生长碳源为蔗糖,最适生长氮源为硝酸钾。3种植物源杀菌剂中,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的EC50 为 6。906 mg·L-1,高于其他供试药剂,对病原菌的毒力最强。[结论]河南信阳地区白术根腐病病原菌为藤仓镰刀菌,该研究结果为信阳地区白术根腐病科学防控提供了依据。

    白术根腐病藤仓镰刀菌植物源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