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刘波

月刊

1008-0384

fjnyxb@163.com

0591-8786945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福建农业学报/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农业科学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相关科研成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被14家国内外重要文摘刊物、数据库固定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外源褪黑素对低温逆境下三角梅生理特性和细胞壁组分的影响

    胡牮林雅楠吴楠蒋诗睿...
    466-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褪黑素对低温逆境下三角梅生理生化及细胞壁组分的调控作用,为缓解低温对三角梅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耐冷性的3个三角梅品种安格斯、口红、变色龙为供试材料,在4 ℃低温下对三角梅植株叶面施加不同浓度(0、50、100、150 μmol·L-1)的外源褪黑素,测定各处理组生长0、7、14、21d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膜脂过氧化产物[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含量、细胞壁组分[螯合型果胶(CSP)、碱溶性果胶(SSP)、半纤维素(HC)和纤维素(CE)]含量。[结果]低温逆境下三角梅的正常生长发育受阻,叶绿素荧光参数失衡,膜脂过氧化加剧,细胞壁组分受到影响。而施加100 μmol·L-1的褪黑素能够有效地提升三角梅的生理活性,改善植株萎蔫程度,Fv/Fm与ETR降幅减小;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强耐冷型品种安格斯较于0d的SOD、POD、CAT最大可增加96。45%、104。35%、73。11%;H2O2含量、O2-生成速率对比同周期MT0最多下降21。07%、26。85%;细胞壁组分中CSP、SSP上升幅度增加,较于0d最多可上涨22。55%、43。08%。[结论]明确了外源褪黑素在生理特性方面对不同品种三角梅冷害的调控作用,外源施加适宜浓度的褪黑素可以有效缓解低温对三角梅生长的抑制,减轻光系统损伤,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缓膜脂氧化,并调节细胞壁各组分含量以维持其结构整体稳定,从而降低低温伤害,为探索褪黑素对冷害下植物的调控作用提供新思路。

    褪黑素三角梅低温逆境生理响应细胞壁组分

    外源槲皮素对干旱胁迫下板栗苗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曾扬鹃于克妍靳常敏于立洋...
    475-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外源槲皮素(Quercetin,Q)提高板栗苗耐旱性的适宜喷施浓度及其生理机制。[方法]以燕宝(YB)板栗苗为试材,通过盆栽控水的方法,以重度干旱胁迫CK1和正常管理CK2为对照,研究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喷施不同浓度[600μmol·L-1(QD1)、1200μmol·L-1(QD2)、1800μmol·L-1(QD3)和 2000 μmol·L-1(QD4)、3000μmol·L-1(QD5)]槲皮素对板栗幼苗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和黄酮醇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同处于重度干旱胁迫下未经槲皮素喷施处理的CK1相比,5种不同浓度槲皮素喷施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板栗叶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黄酮醇含量,同时显著降低了板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但喷施后板栗苗的状态仍不能恢复到正常管理的CK2。通过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得出QD1、QD2、QD3、QD4、QD5各处理的平均抗旱性度量值分别为0。735、0。641、0。738、1。389、0。828。其中2000μmol·L-1(QD4)槲皮素浓度处理效果更显著。[结论]外源施加槲皮素可以通过提高板栗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减缓MDA增加速度,减缓细胞膜质过氧化的速度,以减轻干旱对板栗叶片细胞的伤害,从而提高板栗幼苗耐旱性,且以2000μmol·L-1(QD4)槲皮素浓度处理效果最好。

    板栗槲皮素干旱胁迫隶属函数法

    瘤胫果实蝇线粒体全基因组分析与系统发育

    黄振郭琼霞
    482-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瘤胫果实蝇[Bactrocera Bactrocera tuberculata(Bezzi)]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特征,探究其系统发育地位,为瘤胫果实蝇分子标记、物种鉴定和进化遗传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瘤胫果实蝇的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拼接和注释,获得基因组全序列,并对基因组基本结构进行分析;选择NCBI公布的果实蝇属近缘种20种实蝇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基于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瘤胫果实蝇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总长度为15 854bp;具37个基因,其中包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控制基因。瘤胫果实蝇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A+T含量为73。2%;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共有密码子3 755个,在蛋白质所有22种氨基酸密码子中,UUA(leucine)的使用频率N及相对密码子RSCU使用频率均最高,N(RSCU)为387(3。79);tRNA基因二级结构中,除苯丙氨酸(F)以及苏氨酸(T)缺少假尿嘧啶(T)环和丝氨酸(S1)缺少二氢尿嘧啶DHU环,其余19个tRNA基因均能折叠形成典型的三叶草二级结构,22个tRNA基因中,共存在178处碱基对错配,错配碱基对均为G-U。通过对其近缘种线粒体全基因组的系统发育分析,瘤胫果实蝇与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和杨桃实蝇(Bactrocera carambolae)聚在一起,表明3种实蝇的亲缘关系较近,与果实蝇亚属的其他种类聚在同个分支上,结果与形态鉴定一致。[结论]首次报道了瘤胫果实蝇线粒体全基因组,GenBank登录号MW 892726,测定和分析的瘤胫果实蝇线粒体基本结构特征,核苷酸组成、系统进化分析,支持瘤胫果实蝇属于果实蝇亚属,为物种诊断、进化生物学和防治研究提供依据。

    瘤胫果实蝇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相对密码子使用频率tRNA基因二级结构系统发育

    转录组测序分析青稞对啶磺草胺的耐药性

    蔡青翁华
    492-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挖掘青稞代谢啶磺草胺可能涉及的重要基因,明确青稞对啶磺草胺的代谢解毒机制,为啶磺草胺的科学使用和耐受除草剂的青稞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啶磺草胺处理0、1、6d的敏感青稞品种青0160以及耐药青稞品种青0306的叶片为材料,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结果]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啶磺草胺处理前后差异表达基因均显著富集在光合作用上。KEGG富集分析表明,啶磺草胺处理1 d后,谷胱甘肽代谢途径中抗氧化剂相关基因以及苯丙素和吡啶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中与应激相关基因显著富集;啶磺草胺处理6d后,与维持细胞功能的一系列生物过程及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相关的基因显著富集。进一步分析表明,两个品种中的 SOD21972、POD55052、CAT15170、DHAR59510、APX42784、GR34873、GSTs849、GSTs36979、GSTs31507、GSTs15106、GSTs20762 表达上调,PS Ⅱ55705、Cc31194、Cc17547、Cc17551、CYP12424 受到抑制;其中POD55052在敏感青稞中表达量高于耐药青稞,SOD21972、CAT15170、DHAR59510、APX42784、GR34873、GSTs849、GSTs36979、GSTs31507、GSTs15106、GSTs20762、PSⅡ55705、Cc31194、Cc17547、Cc17551、CYP12424在耐药青稞中表达量高于敏感青稞,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青稞耐啶磺草胺机制。qRT-PCR相对表达量和转录组测序结果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证明转录组测序结果具有可靠性。[结论]明确了青稞对啶磺草胺的代谢解毒机制,为青稞耐受啶磺草胺提供分子基础,对啶磺草胺安全用药及选育青稞耐除草剂品种有重要意义。

    青稞啶磺草胺转录组耐药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