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刘波

月刊

1008-0384

fjnyxb@163.com

0591-8786945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福建农业学报/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农业科学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相关科研成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被14家国内外重要文摘刊物、数据库固定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胡椒PnPAL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苏岳峰丁元昊郝朝运胡丽松...
    619-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胡椒瘟病是影响胡椒产量的第一大病害,胡椒苯丙氨酸解氨酶(PnPAL)基因是胡椒抗瘟病的关键基因.探明胡椒PnPAL基因家族的基本特征、进化关系及表达模式,以便于其功能研究.[方法]通过全基因组查找、鉴定得到14条胡椒PnPAL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PnPAL1~PnPAL14,并对这14条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蛋白质基本信息分析显示,该家族理论等电点在5.76~9.77,分子量在7.37441~83.43107 kDa.有7条胡椒的PnPAL基因含有8个motif和PLN02457保守结构域,该7条胡椒PnPAL家族成员被进一步鉴定为胡椒PnPAL家族成员.胡椒PnPAL家族成员含有诸多胁迫响应元件,特别是水杨酸、茉莉酸甲酯等与抵抗病原入侵的顺式作用元件.胡椒的PnPAL基因位于系统发生树基部位置,表明胡椒的PnPAL基因较为古老,与胡椒的系统地位相似.表达模式分析显示,PnPAL10在受病原诱导后基本呈上调趋势,表明PnPAL10可能是胡椒抗瘟病的关键基因.[结论]对胡椒PnPAL基因家族开展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模式分析,证明其在抗瘟病中的潜在作用,筛选到关键家族成员PnPAL3.

    胡椒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生物信息

    镰翅羊耳蒜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刘江枫
    629-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镰翅羊耳蒜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并探讨影响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方法]从镰翅羊耳蒜叶绿体基因组中筛选出47条编码序列,通过CodonW和CUSP软件计算不同基因的GC含量,分析密码子使用模式.[结果]GC3含量为27.99%,低于GC1(47.00%)和GC2(39.41%);ENC取值范围为40.85~56.80,平均值为47.27;ENC与GC1、GC2之间均无显著相关,与GC3呈极显著正相关;GC12与GC3的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05;47%基因的ENC比值频数分布在-0.05~0.05区间,53%基因的ENC比值频数分布在-0.05~0.05区间之外;碱基的使用频率为A>T、G>C;17个密码子被确定为最优密码子.[结论]镰翅羊耳蒜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对A或T碱基结尾有偏好性;密码子偏好性较弱;密码子偏好性主要受选择和突变作用共同影响,同时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镰翅羊耳蒜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

    铁皮石斛豆腐柴螺二烯加氧酶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林江波邹晖王伟英戴艺民...
    636-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克隆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豆腐柴螺二烯加氧酶(premnaspirodiene oxygenase,PO)基因,分析该基因在铁皮石斛开花期不同器官及营养生长期叶片中的表达模式,以期为进一步鉴定基因功能及探讨铁皮石斛植保素的生物合成及抗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和RACE-PCR技术克隆DoPO基因全长cDNA序列和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利用ProtParam进行理化性质分析,使用BLAST P在线搜索氨基酸同源性,采用MEGA 6.0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qPCR方法分析DoPO基因在铁皮石斛开花期不同器官及不同营养生长期叶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DoPO基因cDNA序列全长1704 bp,含1个编码498个氨基酸的完整阅读框.DoPO蛋白属于p450超级家族,分子量为56.914 kD,属不稳定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DoPO与兰科植物姬蝴蝶兰(XP 020571355)和深圳拟兰(PKA52400)PO聚为一类,与姬蝴蝶兰的PO亲缘关系最近.qPCR分析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开花期,DoPO基因在叶片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茎、根和花;叶片DoPO基因的相对表达量10月份极显著高于8月和12月,12月显著高于8月.[结论]克隆了铁皮石斛DoPO基因cDNA全长,该基因在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器官.叶片DoPO基因的相对表达量10月份最高.

    铁皮石斛豆腐柴螺二烯加氧酶基因克隆表达分析

    湖北道地药材贝母ISSR反应体系优化及多态性引物筛选

    蒋小刚王华郭坤元张美德...
    642-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化湖北贝母ISSR-PCR体系,并筛选适用于湖北贝母的多态性引物,为后续湖北贝母的分子辅助育种及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U12(43)均匀设计和单因素试验结合的方法,获得PCR体系各组分(2×Taq Master Mix,模板DNA,引物)的最佳用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梯度退火温度实验探究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结果]湖北贝母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为:20μL反应体系中,2×Taq Master Mix 10.5μL,模板DNA 0.8μL(40.0 ng),引物2.2μL(5.5μmol),ddH2O 6.5μL,ISSR-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0.75 min,54.3℃~60.0℃退火0.75 min,72℃延伸1.5 min,40个循环;72℃延伸10 min,4℃保存.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筛选了6条多态性较好、扩增稳定的引物(UBC848、UBC850、UBC853、UBC857、UBC859、UBC866),其最佳退火温度分别为59.3、58.2、56.9、54.3、59.3和60.0℃.用优化的ISSR-PCR体系对12份不同产地的湖北贝母资源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稳定可靠,不同产地湖北贝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论]优化的湖北贝母ISSR-PCR反应体系可用于湖北贝母种质资源鉴定、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研究.

    湖北贝母ISSR分子标记体系优化

    60Co辐射选育的姬松茸新菌株J37农艺性状与降低重金属含量效应

    陈华叶菁林怡王义祥...
    651-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ill)作为食药兼用型真菌,生产中常表现出易累积镉等重金属的特性,造成镉等重金属超标,选育低镉优质的姬松茸新品种是业界十分关注的科研目标.[方法]以姬松茸J1为出发菌株,采用60Co-辐射诱变技术成功选育姬松茸新菌株(J37);系统比较J1和J37第1~4潮次的子实体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氨基酸含量,以及镉、铅、砷、汞等重金属含量,同时观测不同生长代数对J1和J37姬松茸子实体产量的影响.[结果](1)J37新菌株子实体各潮次的朵质量、盖质量、盖厚度、盖直径、盖高度、柄质量、柄直径等农艺性状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J1),柄长度极显著低于J1,必需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J1;(2)与J1相比,J37的1~6代(M1~6)产量均高于J1,J37的M1、M2、M3、M4、M 5和M6代的子实体产量增长幅度分别比J1提高了30.11%、33.58%、39.46%、39.45%、34.14%和33.53%,差异达极显著水平;(3)与J1相比,J37子实体的镉、铅、汞、砷含量,分别下降了48.09%、58.57%、26.03%、75.2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结论]姬松茸新菌株J37显示了良好的丰产性、优质性与安全性.

    姬松茸60Co辐射诱变新菌株农艺性状重金属效应

    红豆杉属两种植物响应模拟酸雨胁迫的生理表现

    李玲丽李文杰张银李梦希...
    658-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红豆杉属植物中对酸雨胁迫耐受性较强的物种,为酸雨灾害地区红豆杉属植物的资源保存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红豆杉(Taxus chinensis)和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幼苗为试验材料,以pH值5.6为对照,设置4个模拟酸雨胁迫处理(pH值分别为4.5、4.0、3.5、3.0),探讨酸雨胁迫对2种植物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酸雨酸度的增加,2种植物叶片抗氧化酶(APX、PPO、SOD、POD和CAT)活性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叶绿素(CHL)含量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红豆杉和云南红豆杉对轻度酸雨均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但云南红豆杉对模拟酸雨的耐受性比红豆杉强,其中红豆杉对pH 4.5的模拟酸雨耐受性最好,云南红豆杉对pH 4.0的模拟酸雨耐受性最好,但pH 3.0的重度酸雨会严重影响2种植物的各项生理指标,抑制其生长.

    红豆杉属红豆杉云南红豆杉酸雨胁迫生理响应

    新型鹅星状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余明兴林裕胜
    665-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新型鹅星状病毒(New goose astrovirus,NGAstV)的RT-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ORF2基因序列,利用Oligo 7软件设计并筛选出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优化扩增条件,建立检测新型鹅星状病毒的RT-PCR方法,对其进行特异性及敏感性检验,并在临床上进行初步应用.[结果]RT-PCR最佳反应体系为:Premix 10μL,ORF2上下游引物浓度10μmol·L-1各1μL,模板3μL,无菌去离子水补足至20μL.最佳反应程序为:94℃2 min;94℃30 s、55℃15 s、72℃15 s,30个循环;72℃10 min.该方法对新型鹅星状病毒能扩增出特异性片段,对其他鹅常见病原无特异性扩增;检测灵敏度为62 fg·μL-1.对45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出15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33.33%.[结论]建立的新型鹅星状病毒RT-PCR方法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可作为新型鹅星状病毒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实用技术.

    新型鹅星状病毒RT-PCR检测

    以黄浆水为基质的芽孢杆菌制剂制备工艺优化及功效分析

    官雪芳王琦郑琪林斌...
    670-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豆腐黄浆水为发酵原料制备芽孢杆菌制剂,降低芽孢杆菌制剂生产成本,提高菌制剂活菌数.[方法]利用豆腐黄浆水发酵制备枯草芽孢杆菌SB13和地衣芽孢杆菌BL14菌制剂,并以菌落数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进行制备工艺优化;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及DNS法分析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功效.[结果]菌株SB13和BL14在黄浆水基质中均能正常生长,其产孢最佳温度为35℃,最适培养时间分别为72 h和48 h,最佳保护剂分别为10%脱脂奶粉和4%蔗糖,最适载体分别为10%麦耚和10%淀粉,最适干燥工艺均为冷冻干燥.此工艺条件下,SB13和BL14菌制剂的活菌数分别为6.40×108和9.80×108 cfu·mL-1,菌存活率分别为97.71%和94.69%.两种菌制剂经过人工胃、胰液处理2 h后,菌存活数在2.55×107~13.10×107 cfu·mL-1,内切葡聚糖酶活保存率均大于39%(胃液)和72%(胰液),并对鸡、猪和牛饲料均有显著的糖化作用.其中,菌株BL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制效果.[结论]实现了黄浆水在芽孢杆菌制剂生产中的创新应用,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工艺优化提高了菌制剂中的单位活菌数;制备的芽孢杆菌制剂有助于促进畜禽对饲料的吸收利用,其中菌制剂BL14还可应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畜禽治疗.

    芽孢杆菌制剂载体保护剂内切葡聚糖酶豆腐黄浆水

    禾谷炭疽菌CgRAB4的功能研究

    齐尧尧赵耀石晓玲
    679-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阐明禾谷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中CgRAB4的功能,为探究Rab蛋白在禾谷炭疽病菌中的保守性和特殊功能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对CgRAB4进行基因敲除,经潮霉素抗性筛选和PCR验证后获得缺失突变体,进而分析其在禾谷炭疽菌生长发育和侵染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成功获得CgRAB4基因的3个缺失突变体和1个异位整合突变体,对其表型分析发现CgRAB4基因缺失后促进了菌丝的生长,但不影响菌丝的形态,且不参与调控外界胁迫的响应过程,产孢量、孢子形态、附着胞的产生以及对玉米的致病性都没有明显变化.[结论]通过对CgRAB4基因进行敲除,表型分析后发现该基因可能参与调控禾谷炭疽菌的生长过程,为揭示Rab蛋白在禾谷炭疽菌生长发育和侵染致病过程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为防治玉米炭疽病提供理论指导.

    禾谷炭疽菌CgRAB4敲除表型分析

    水稻褐飞虱若虫和成虫褪黑素含量测定及比较

    施龙清解振兴姜照伟董萌...
    687-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褪黑素在褐飞虱各发育阶段的含量情况.[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HPLC-MS/MS)对1~5龄若虫和两种翅型雌、雄成虫体内褪黑素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褐飞虱若虫期褪黑素含量在1~2龄若虫时期最低,平均为378.5 pg·g-1.3龄若虫褪黑素含量最高,为856.6 pg·g-1.4龄若虫褪黑素含量下降,为810.7 pg·g-1,与3龄无显著差异.5龄若虫褪黑素含量下降显著,为574.5 pg·g-1.褐飞虱成虫褪黑素含量与性别显著相关,但受翅型影响不明显.雌、雄成虫间的褪黑素水平有极显著差异,长、短翅雄性成虫的褪黑素含量分别为978.3 pg·g-1和969.6 pg·g-1,而长、短翅雌性的褪黑素含量仅为76.1 pg·g-1和176.8 pg·g-1,甚至低于1~2龄若虫时期.[结论]初步明确了褐飞虱各发育阶段体内褪黑素含量变化特点,为后续研究褐飞虱褪黑素功能及机理奠定基础.

    褐飞虱褪黑素内源性激素性别差异水稻害虫翅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