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刘波

月刊

1008-0384

fjnyxb@163.com

0591-8786945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福建农业学报/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农业科学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相关科研成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被14家国内外重要文摘刊物、数据库固定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拟可可毛球二孢菌等7种草珊瑚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蒙思妤邓业成廖金梅韦坚芬...
    1056-1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7种草珊瑚内生真菌中筛选出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菌株.[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最低抑制浓度法对7种草珊瑚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7株草珊瑚内生真菌中,J-10较其余菌株不同溶剂萃取层对供试致病菌株表现出广谱的抑菌活性,其甲醇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在质量浓度为2 mg·mL−1时对罗汉果根腐病菌和甘蔗凤梨病菌抑菌率介于84.84%~88.51%.J-10为拟可可毛球二孢菌,其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抑菌活性最为显著,对7种病原真菌的EC50值介于0.1995~1.1722 mg·mL−1,其中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毒力最强,对罗汉果根腐病菌的毒力最弱;J-10菌丝体甲醇提取物对7种病原真菌的EC50值介于0.1255~9.4687 mg·mL−1,对茶轮斑病菌的毒力最强,对罗汉果根腐病菌的毒力最弱.同时,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普通变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罗汉果青枯菌、大肠杆菌、溶壁微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炭疽杆菌、藤黄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1种致病细菌的抑菌效果优于甲醇和正丁醇萃取物,经24 h处理后的MIC介于0.125~2.5 mg·mL−1.[结论]拟可可毛球二孢菌具有抑菌广谱性,活性物质主要集中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属于中等极性.

    草珊瑚内生真菌拟可可毛球二孢菌代谢产物抗菌活性

    红心莲毁灭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高效安全药剂筛选

    董金龙
    1067-1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红心莲炭疽病菌毁灭炭疽菌(Colletotrichum destructivum)的生物学特性.测定不同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的6种杀菌剂对毁灭炭疽菌的室内毒力,筛选高效安全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温度、pH、光周期和碳、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及6种杀菌剂对毁灭炭疽菌抑制效果.[结果]毁灭炭疽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8,光周期对菌丝生长影响小,最适碳、氮源分别为淀粉和酵母.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所选的6种杀菌剂对病原菌毒力差异大,其中咯菌腈的毒力最强,EC50为0.0236 mg·L−1;其次为咪鲜胺和吡唑醚菌酯,EC50分别为0.0306和0.0487 mg·L−1;甲基硫菌灵和苯醚甲环唑的毒力较弱,EC50分别为0.1526和0.1955 mg·L−1;多菌灵的毒力最弱,EC50为0.2199 mg·L−1.[结论]温度、pH、碳氮源对毁灭炭疽菌菌丝生长具有一定影响.咯菌腈、咪鲜胺和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对毁灭炭疽菌有较好的室内毒力.

    红心莲毁灭炭疽菌生物学特性药剂毒力测定

    3株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液除草潜力的研究

    施生姣宋维敏程亮魏有海...
    1072-1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分离菌株6-3、12-6和16-8对青海农田优势杂草猪殃殃、密花香薷、藜的除草活性以及对作物的安全性,为微生物除草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温室盆栽法进行菌株的除草活性及作物的安全性测定;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ITS及26S rDNA基因序列对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接种菌株16-8、12-6和6-3发酵液7 d后对猪殃殃的伤害率为90.17%、87.50%和0%,鲜重抑制率为88.63%、75.80%和9.41%;对密花香薷的伤害率为66.67%、75.00%和36.67%,鲜重抑制率为56.90%、62.72%和46.29%;对藜的伤害率为95.00%、37.50%和25.00%,鲜重抑制率为78.77%、43.25%和43.46%.作物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3株生防菌发酵液对供试的燕麦、蚕豆、青稞、小麦、油菜、豌豆和马铃薯等7种作物表现安全.经鉴定16-8菌株为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菌,12-6为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6-3为季也蒙迈耶氏酵母菌.[结论]16-8菌株和12-6菌株对不同优势杂草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效果,有开发为微生物除草剂的潜力,可开展杀草谱评价和微生物除草剂研发相关研究.

    杂草生防菌株菌种鉴定除草活性作物安全性

    冬小包脚菇可培养内生真菌及菌基土壤真菌物种多样性分析

    李鹏熊雪向准和耀威...
    1082-1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冬小包脚菇菌基土壤真菌和可培养内生真菌组成情况,为冬小包脚菇子实体分离及栽培奠定基础.[方法]以野生冬小包脚菇子实体及其菌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组织分离法对子实体进行分离、纯化及ITS测序鉴定,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法对菌基土壤真菌进行测序.[结果]分离得到的冬小包脚菇纯菌株属于Volvopluteus类群,也可属于传统定义的Volvariella类群.共得到冬小包脚菇内生真菌菌株50个,分属为3门13科16属20种,另有未定义科2个菌株,分别属于2个属,其中镰刀菌属(Fusarium)和毛霉属(Mucor)为优势属,且冬小包脚菇子实体内生真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2.45,Simpson指数(D)为0.88,均匀度指数Pielou(J)为0.88,Margalef丰富度指数(R)为3.83.而冬小包脚菇菌基土壤中共检测到平均样品序列数67919个,鉴定出276种土壤真菌,归属于10门131科213属,优势属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瓶毛壳属(Lophotrichus)、假散囊菌属(Pseudeurotium)、Pseudaleuria和两个未定义属unclassified_o_Sordariales、unclassified_c_Sordariomycetes.3个土样平均Ace指数达298.7,Shannon指数达3.53,Simpson指数为0.08,Chao指数为304.23.[结论]冬小包脚菇可培养内生真菌和菌基土壤真菌都具有较为丰富的物种组成,该结论对冬小包脚菇菌种分离、培养、病虫害防治等栽培要点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冬小包脚菇鉴定内生真菌菌基土壤物种组成

    凤眼莲基质对猪场沼液污染物的吸附及其肥料化利用

    王妙玲文美君杨钙仁田雪...
    1092-1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基质对猪场养殖沼液中污染物的吸附去除效率,结合其堆肥所得到的有机肥产品的可利用性,为优化凤眼莲人工湿地传统模式及凤眼莲基质的二次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凤眼莲基质吸附猪场沼液试验,研究其对沼液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较佳吸附条件;通过堆肥试验,研究基质所吸附氮磷的有机肥转化率和重金属富集特征.[结果]1)新鲜凤眼莲基质对猪场沼液营养性物质的最佳吸附条件为基质长度1.0~2.0 cm、液固比50:1、吸附时间3 h,该条件下对总固体悬浮物(Total suspended solid,TSS)、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Cr)、总氮(Total nitrogen,TN)、氨氮(Ammonia nitrogen,NH3-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的去除率分别为86.3%、72.5%、41.6%、57.2%和69.6%;2)经堆肥后凤眼莲基质从沼液中所吸附的N和P分别有58.8%和42.0%转化为有机肥养分;3)除As外,Cd、Pb、Cr、Hg等未在有机肥中出现富集现象.[结论]猪场沼液处理采用凤眼莲基质吸附+凤眼莲人工湿地+凤眼莲基质堆肥的模式优于凤眼莲人工湿地传统模式.该模式下,凤眼莲基质和猪场沼液均做到了肥料化利用.

    凤眼莲基质吸附条件去除率氮磷转化率堆肥

    基于VAR模型的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张余姜博赵映慧
    110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为广东省碳排放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广东省1996—2017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构建VAR(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对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近20年来,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人均GDP,土地利用强度和能源强度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呈正相关,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呈负相关;影响因子贡献率由大到小分别为:土地利用强度>产业结构>能源强度>人均GDP>土地利用结构.[结论]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能源结构转变,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目前广东省实现碳减排的关键.

    土地利用强度碳排放经济增长VAR模型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