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刘波

月刊

1008-0384

fjnyxb@163.com

0591-8786945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福建农业学报/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农业科学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相关科研成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被14家国内外重要文摘刊物、数据库固定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猫尾草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及其解析

    吴民富李莎高柔敏吴民华...
    1094-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阐明岭南药食两用植物猫尾草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为猫尾草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猫尾草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方法进行拼接、注释、解析以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猫尾草叶绿体基因组是 149 774 bp的环状双链四段式分子,包含 128个基因,GC含量为 38.2%.猫尾草叶绿体基因组含有 26 015个密码子,偏好以A或T结尾;存在 110个简单重复序列,以A或T单核苷酸重复居多.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显示猫尾草与同属狸尾豆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首次报道猫尾草叶绿体基因组的全序列,并明确其结构特点,为猫尾草的栽培育种、遗传多样性和资源利用等奠定基础.

    猫尾草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分析序列比对系统进化关系

    老枞根际放线菌鉴定及其对可可毛色二孢抑制效果研究

    陈小尘徐金荣高培妍罗正朵...
    1103-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老枞根际土壤分离可培养放线菌,获取潜在新物种,并筛选可可毛色二孢菌拮抗菌株.[方法]采用土壤稀释涂布法和三区划线法进行分离和纯化,获得放线菌菌株;通过比对 16S rRNA基因序列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菌株进行初步分类和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1)共获得 81株不同放线菌菌株,分别隶属于链霉菌 Streptomyces(54.32%)、节杆菌 Arthrobacter(27.16%)、微杆菌 Microbacterium(11.11%)、北里孢菌 Kitasatospor(4.94%)和短小杆菌 Curtobacterium(2.47%)5个属;(2)与已知模式菌株相比,相似度小于 98.65%的潜在新种共有 20 株;(3)经可可毛色二孢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后,获得 7株高抑菌活性链霉菌,其中链霉菌ON316885的抑菌率最高,达到 63.92%.[结论]武夷山老枞根际土壤中蕴含着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具有深度挖掘研究的价值,其中一些链霉菌具有较高的生防应用价值.

    老枞根际土壤放线菌可可毛色二孢16SrRNA基因

    樟树溃疡病菌糖苷水解酶基因LtGH88的克隆与表达

    唐文彬林杉杉郭建酉张龙华...
    1112-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是樟树溃疡病的主要致病菌.糖苷水解酶是病原菌与寄主植物互作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对可可毛色二孢糖苷水解酶基因LtGH88进行克隆与表达分析,为研究LtGH88在樟树溃疡病菌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方法从可可毛色二孢侵染樟树枝干组织中获得LtGH88基因的CDS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编码蛋白的特征和功能,通过qRT-PCR测定LtGH88在可可毛色二孢侵染樟树过程中的表达量;再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技术初步分析LtGH88基因的功能.[结果]LtGH88基因编码序列长度为 1 152 bp.其编码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42.8 kDa,等电点(pI)为 4.56,二级结构由 49.09%的α螺旋、11.23%的延伸链和 34.99%的无规则卷曲组成.蛋白N端包含 18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属于糖苷水解酶 88(GH88)家族,能酶解果胶物质.LtGH88基因在樟树溃疡病菌侵染早期显著表达,不引起本氏烟叶片细胞坏死,且可抑制Bax引发的烟草叶片过敏性坏死反应.[结论]糖苷水解酶LtGH88可能通过抑制寄主免疫反应促进溃疡病菌可可毛色二孢在樟树枝干中的侵入和定殖.

    樟树溃疡病菌LtGH88基因基因克隆表达分析过敏性坏死反应

    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张慧赵恪林陈强林戎斌...
    1117-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获得秸秆降解的应用型菌株,自制秸秆腐熟菌剂.[方法]从林下土壤和堆肥样品中,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刚果红培养基进行分离筛选,并对菌株纤维素酶活性、滤纸酶活性和木聚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获得 1株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最高的菌株,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该菌株对滤纸有崩解效果,滤纸酶活性 14.21 U·mL-1,木聚糖酶活性 24.03 U·mL-1,玉米秸秆降解率为 21.2%.[结论]菌株TB1滤纸崩解试验效果较好,纤维素酶活性、滤纸酶活性和木聚糖酶活性均较高,具有秸秆降解开发应用价值.

    纤维素降解菌秸秆酶活

    伏牛山3种典型针叶林植硅体碳的封存特性及稳定性比较研究

    张楚磊鲁静李晓林张子铮...
    1124-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伏牛山 3种针叶林植物器官、枯落物和土壤中植硅体及植硅体碳的研究,探讨不同林分间植硅体碳的封存特性及稳定性差异,为长期固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伏牛山的雪松(Cedrus deodara)、圆柏(Sabina chinens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3种森林中对植物各器官、枯落物和 0~50 cm深的土壤剖面进行采样,基于质量平衡法研究了土壤与植物体内的植硅体、植硅体碳和二氧化硅(SiO2)的含量.[结果]雪松各器官植硅体含量在 1.49~3.27 g·kg-1,植硅体碳含量在 0.030~0.114 g·kg-1.圆柏各器官植硅体含量在 1.44~2.56 g·kg-1,植硅体碳含量在 0.036~0.085g·kg-1.侧柏各器官植硅体含量在 1.86~2.90 g·kg-1,植硅体碳含量在0.038~0.083 g·kg-1.本研究估算了植硅体碳在各林分中的生产通量与周转时间,圆柏林中土壤植硅体碳储量(1.64 t·hm-2)高于雪松林(1.17 t·hm-2)和侧柏林(0.77 t·hm-2),且圆柏林植硅体碳周转时间(1813.16 a)长于雪松林(218.78 a)和侧柏林(556.44 a).[结论]不同的森林类型对植硅体及植硅体碳的生产速率和周转时间会有显著影响,在未来的针叶林森林管理计划中优化圆柏的造林/再造林会显著增强未来几个世纪的生物地球化学碳汇.

    植硅体植硅体碳土壤剖面针叶林生产通量周转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