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伏牛山3种典型针叶林植硅体碳的封存特性及稳定性比较研究

伏牛山3种典型针叶林植硅体碳的封存特性及稳定性比较研究

扫码查看
[目的]通过对伏牛山 3种针叶林植物器官、枯落物和土壤中植硅体及植硅体碳的研究,探讨不同林分间植硅体碳的封存特性及稳定性差异,为长期固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伏牛山的雪松(Cedrus deodara)、圆柏(Sabina chinens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3种森林中对植物各器官、枯落物和 0~50 cm深的土壤剖面进行采样,基于质量平衡法研究了土壤与植物体内的植硅体、植硅体碳和二氧化硅(SiO2)的含量.[结果]雪松各器官植硅体含量在 1.49~3.27 g·kg-1,植硅体碳含量在 0.030~0.114 g·kg-1.圆柏各器官植硅体含量在 1.44~2.56 g·kg-1,植硅体碳含量在 0.036~0.085g·kg-1.侧柏各器官植硅体含量在 1.86~2.90 g·kg-1,植硅体碳含量在0.038~0.083 g·kg-1.本研究估算了植硅体碳在各林分中的生产通量与周转时间,圆柏林中土壤植硅体碳储量(1.64 t·hm-2)高于雪松林(1.17 t·hm-2)和侧柏林(0.77 t·hm-2),且圆柏林植硅体碳周转时间(1813.16 a)长于雪松林(218.78 a)和侧柏林(556.44 a).[结论]不同的森林类型对植硅体及植硅体碳的生产速率和周转时间会有显著影响,在未来的针叶林森林管理计划中优化圆柏的造林/再造林会显著增强未来几个世纪的生物地球化学碳汇.
Storage and Stability of Phytolith-occluded Carbon in Three Typical Coniferous Forests at Mt.Funiu

PhytolithPhtyOCsoil profileconiferous forestproduction fluxturnover time

张楚磊、鲁静、李晓林、张子铮、田耀武

展开 >

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植硅体 植硅体碳 土壤剖面 针叶林 生产通量 周转时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2271848

2023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56
ISSN:1008-0384
年,卷(期):2023.38(9)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