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康复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康复学报
福建中医药大学
康复学报

福建中医药大学

陈立典

双月刊

2096-0328

xb@fjtcm.edu.cn

0591-22861121

350122

福州市闽侯上街华佗路1号

康复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重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继承与发扬并举,重视学术争鸣,立足本校,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保持中医特色,刊载研究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的新成果、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和临床各科的诊疗经验,突出重点学校骨伤研究、针灸与推拿等栏目,充分体现高等中医院校学报的特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手脑感知-手脑运动"理论在脑卒中后上肢康复中的应用

    贾杰
    311-315,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寻求更多有效的康复技术对减轻患者功能障碍程度、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关注感觉功能对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作用,并对"手脑感知-手脑运动"理论开展进一步的解读.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课题组就手脑感知康复评估与训练系统创建手脑感知训练五步法(感觉评估、感觉宣教、感觉训练、任务导向性训练和感觉认知)、手脑感知-脑机接口训练范式、手脑感知-镜像疗法训练范式和"手脑感知-手脑运动"理论的其他应用进行阐述,分析了"手脑感知-手脑运动"理论与"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理论的关系,以期为康复医务人员在治疗脑卒中后上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提供参考依据与启发.

    脑卒中上肢康复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手脑感知手脑运动

    光疗在脑功能调控康复中的应用

    陶倩苏国辉
    316-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网膜感光神经节细胞的发现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光的非成像视觉功能.环境中的光对特定脑功能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光作为一种重要的物理因子治疗方法,具有非侵入性、安全有效、成本低、毒副作用小、依从性高等特点,在耐受性和安全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光疗在脑功能调控康复领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系统梳理了光疗在情感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及疼痛领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支持光疗对多种与大脑功能相关的疾病具有一定正向调节作用.但光疗在脑功能调控中的应用仍处于初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光疗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较少开展光疗联合其他疗法的研究;光疗的长期临床效应有待观察.下一步研究还需解析光疗的神经机制,探讨建立靶向特定环路、高效调节脑功能的新型光疗范式;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探讨光疗是否可以产生附加康复效应;加强光疗临床应用的长期随访,观察光疗是否具有长期效应,为光疗在脑功能调控的应用提供参考.

    光疗脑功能调控情绪障碍认知睡眠疼痛

    脊髓损伤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实践指南

    王楚怀杨佳佳程雪沈滢...
    32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脊髓损伤(SCI)是指因脊髓损伤暂时或永久地导致脊髓功能异常的破坏性神经病理状态,可导致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基于循证医学原则制定SCI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实践指南可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全面、规范的治疗与康复框架.本指南从技术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及定义、SCI分类与临床诊断、康复评定、康复诊疗方案和常见并发症处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制定,形成了科学、规范、统一的操作指南.其中康复评定主要包括感觉检查、运动检查、运动或感觉功能评级、生活质量评定、功能评定和心理功能评定(应激状态评估、认知功能评估、情绪状态评估);康复诊疗方案主要包括早期处理原则、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肌力训练、平衡步态训练、有氧运动、电刺激和其他疗法)、作业治疗(关节活动度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静息运动技能训练、上肢功能训练和轮椅技能训练等)、辅助器具、中药治疗[单药治疗(川芎嗪、丹参注射液、炙马钱子等)、复方治疗(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补阳还五汤、活血通督汤、二仙汤、益气活血汤和自拟汤药等)]、针灸治疗和其他治疗(新药治疗、细胞疗法、神经调节技术和脑脊接口技术);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自主神经反射亢进、深静脉血栓、异位骨化、直立性低血压、压疮和尿路感染.本指南可为我国各级各类康复机构以及各级中医医院或综合医院的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针灸科、推拿科和康复医学科开展SCI临床诊断、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和常见并发症处理提供指导,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脊髓损伤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指南

    老年康复患者住院病案书写要点专家共识

    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王玉龙
    336-340,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年康复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分支,全面、准确地表述老年康复患者的疾病诊断、功能评定、康复治疗计划、康复医嘱以及记录康复过程中的功能变化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康复医疗机构尚无统一的老年康复患者住院病案的书写规范.制定《老年康复患者住院病案书写要点专家共识》有助于为从事老年康复的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书写康复临床病案提供指导和参考.本专家共识对老年康复病案规范化书写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进行制定.康复病案主要内容包括主诉和现病史、康复专科检查、诊断[疾病诊断(主要诊断、基础疾病、并发症和合并症)、功能诊断(生理功能障碍、心理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治疗计划、医嘱[临时医嘱(常规检查、辅助检查和功能评定)、长期医嘱(康复医学科护理常规医嘱、药物使用医嘱和康复治疗医嘱等)]、病程记录、出院记录、住院病案首页.

    老年康复住院病案功能诊断康复治疗专家共识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功能性近红外脑网络特征分析

    金涛李浩正鲍春蓉庄敏...
    341-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观察不同严重程度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脑网络激活情况及功能连接差异.方法 选择2020年4-1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浦东院区康复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脑卒中患者40例,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为正常组14例、轻中度组11例、重度组15例.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估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应用64通道fNIRS功能成像设备采集患者的静息态脑网络数据,并分析3组基于氧合血红蛋白(HbO2)和脱氧血红蛋白(HbR)的全脑功能连通性,以及背侧注意网络(DAN)、感觉运动网络(SEN)、腹侧注意网络(VAN)、额顶网络(FPN)、默认模式网络(DMN)、视觉网络(VIS)的同源脑网络功能连接强度和异源脑网络功能连接强度的差异.结果 ① 运动功能:3组FMA、FCA运动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全脑功能连通性及同源脑网络功能连接强度:3组基于HbO2、HbR的全脑功能连通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重度组基于HbO2的SEN区及FPN区同源脑网络功能连接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基于HbR的同源脑网络各感兴趣区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 异源脑网络功能连接强度:与正常组比较,重度组SEN-VAN、SEN-DMN、SEN-FPN、VAN-FPN、DMN-FPN的异源脑网络功能连通强度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中度组比较,重度组SEN-DAN、SEN-FPN的异源脑网络功能连通强度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基于HbR的异源脑网络功能连接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 SEN-FPN异源脑网络功能连接与MMSE、FCA认知功能评分相关性分析:MMSE评分(r=0.32,P<0.05)和FCA评分(r=0.38,P<0.05)与SEN-FPN异源脑网络功能连接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SEN区和FPN区同源脑网络功能连接可能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有重要作用;异源脑网络功能连接模式的改变可能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进展密切相关;SEN-FPN功能连接强度变化可能是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潜在影像学指标.

    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脑网络特征脑网络功能连接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多关节联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刘加鹏王卫宁徐冬艳王念宏...
    349-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关节联动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35例.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为16例、19例.对照组中1例因提前出院而脱落;试验组中4例因多种原因中止或脱落,最终2组均纳入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常规步行训练,其中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牵伸训练、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运动控制训练和体位转移训练等,40 min/次,1次/d,5次/周,持续治疗4周;常规步行训练包括骨盆控制训练、膝关节稳定性训练、平衡训练和上下楼梯训练等,20 min/次,1次/d,5次/周,持续治疗4周.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接受多关节联动FES治疗,20 min/次,1次/d,5次/周,持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采用吉步恩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价患者步速、步幅、双支撑相(步态周期中双足同时着地的阶段)、双膝平均屈伸角度(双膝最大屈伸角度平均值);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① FMA-LE、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2、4周后FMA-LE、MBI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2周后比较,2组治疗4周后 FMA-LE、MBI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试验组治疗2、4周后FMA-LE评分和治疗4周后MBI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步态参数: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2、4周后步速、步幅和双膝平均屈伸角度均明显升高,双支撑相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2周后比较,试验组治疗4周后步速、步幅和双膝平均屈伸角度均明显升高,双支撑相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试验组治疗2周后步速、双膝平均屈伸角度均明显升高,治疗4周后步幅、双膝平均屈伸角度均明显升高,双支撑相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关节联动FES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多关节联动功能性电刺激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膝骨关节炎针刀临床诊疗指南》解读

    张良志修忠标林泽豪刘洪...
    35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膝骨关节炎(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继发性骨赘形成、软骨下骨硬化、滑膜炎症等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针刀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松解刺激,解除应力集中点,恢复膝部力学平衡,改善KOA患者功能,是临床治疗KOA的有效方式之一.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提出的《膝骨关节炎针刀临床诊疗指南》(简称《指南》)首次较为完整地对针刀临床诊疗方案进行规范梳理,更好地为KOA临床决策与实践提供可靠的证据参考.为进一步推广与应用该《指南》,本研究从《指南》制定目的和意义、临床安全性、临床适用范围、推荐诊疗方案、不良反应标准化处理等方面进行解读,以期提高针刀在KOA诊疗中的应用水平.重点解读了针刀在KOA诊疗中的适用范围与禁忌证、针刀治疗KOA操作规范化要求、KOA分期针刀诊疗方案、针刀诊疗方案和规范治疗点选择、针刀治疗KOA注意事项、《指南》的临床适用性及有效性、存在的不足及发展建议等内容,促进《指南》在KOA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膝骨关节炎针刀临床诊疗指南指南解读

    基于鼻黏膜-海马神经免疫机制探讨醒鼻凝胶滴鼻剂对变应性鼻炎大鼠的影响

    范雪琪邱彩霞颜水平庄翔莉...
    361-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鼻黏膜-海马神经免疫机制探讨醒鼻凝胶滴鼻剂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的影响.方法 选择21日龄(PND21)SPF级SD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的方法构建AR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滴鼻(50 µL/次),中药组给予醒鼻凝胶滴鼻剂滴鼻(50 µL/次),西药组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滴鼻(20 µL/次),2次/d,连续治疗12 d.采用AR大鼠行为学评分标准对大鼠进行鼻炎行为学评分;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鼻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非受体酪氨酸激酶Fyn、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肽Y(NPY)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海马组织Fyn、SP、VIP、NPY mRNA转录水平.结果 ① 鼻炎行为学评分: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治疗前鼻炎行为学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鼻炎行为学评分均明显更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和模型组治疗后鼻炎行为学评分均明显更低(P<0.05).② 学习记忆功能: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平台潜伏期、游泳总路程均明显更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均明显更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平台潜伏期和游泳总路程均明显更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均明显更高(P<0.05).③ 血清IgE、TGF-β1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gE、TGF-β1含量均明显更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血清IgE、TGF-β1含量均明显更低(P<0.05).④ 鼻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及EOS计数:模型组鼻黏膜水肿,上皮细胞排列紊乱;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鼻黏膜水肿明显减轻,上皮细胞结构较完整.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治疗后大鼠鼻黏膜EOS计数均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鼻黏膜EOS计数均明显减少(P<0.05).⑤ 海马组织Fyn、SP、VIP、NPY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组织Fyn、SP、VIP mRNA转录水平和Fyn、SP、VIP平均OD值均明显升高(P<0.05),NPY mRNA转录水平和NPY平均OD值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海马组织Fyn、SP、VIP mRNA转录水平和Fyn、SP、VIP平均OD值均明显降低(P<0.05),NPY mRNA转录水平和NPY平均OD值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醒鼻凝胶滴鼻剂可改善AR大鼠鼻炎行为学和学习记忆功能,可能与通过Fyn信号通路调节鼻黏膜-海马神经免疫机制有关.

    变应性鼻炎醒鼻凝胶滴鼻剂鼻炎行为学学习记忆功能神经免疫机制鼻黏膜海马

    基于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自噬信号通路探讨减重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蔡吉利翟晨元王尊伍琦...
    370-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自噬信号通路探讨减重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30只10周龄SPF级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运动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运动组均采用Allen's法制作T10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进行假手术.3组均于SCI造模前3 d进行预适应运动训练,以适应跑台环境.运动组于造模后第8天进行减重平板训练,减重为大鼠体质量的20%~40%,跑台速度6 m/min,20 min/次,2次/d,持续训练3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造模后均自由活动,不进行减重平板训练.分别在造模后第1、7、14、21、28天采用脊髓损伤行为学(BBB)评分法评估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于干预结束后(SCI后第28天)采用步态分析处理系统评估大鼠的步态参数(足印面积、步幅长度、触地强度、摆动速度和运动速度);采用尼氏染色法观察脊髓神经元形态及数目;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p-AMPK、t-AMPK、LC3、p6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① BBB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运动组造模后第1、7、14、21、28天BBB评分明显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同一时间点比较,运动组造模后14、21、28天BBB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运动组内不同时间点BBB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步态参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足印面积、触地强度、摆动速度、步幅长度和运动速度均明显更低,运动组足印面积明显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运动组第28天足印面积、触地强度、摆动速度、步幅长度和运动速度均明显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 脊髓前角神经元形态及数目: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脊髓前角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P<0.05),可见细胞核固缩.与模型组比较,运动组脊髓前角可见较为清晰的尼氏体,细胞核固缩程度降低,脊髓前角神经元存活数目增加(P<0.05).④ p-AMPK、t-AMPK、LC3、p62蛋白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LC3 Ⅱ/LC3 Ⅰ明显降低,p62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运动组LC3 Ⅱ/LC3 Ⅰ、p-AMPK/t-AMPK明显升高,p62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重平板训练可改善SCI大鼠神经功能和后肢运动功能,这可能与激活脊髓AMPK-自噬信号通路有关.

    脊髓损伤减重平板训练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自噬运动功能神经功能

    全科医生认知功能评估量表患者测试在社区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筛查中的应用

    杨挺何佳丽宋林林刘文焘...
    37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科医生认知功能评估量表患者测试(P-GPCOG)在社区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筛查中的适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4月—2023年11月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崇州二医院招募的老年受试者905例,其中认知功能正常组(NC组)627例、MCI组278例.采用P-GPCOG、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AD8痴呆筛查面谈(AD8)评分评估受试者认知功能;采用Lawton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Lawton-IADLs)评估受试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独立性;采用老年人抑郁量表简表(GDS-15)评估受试者抑郁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价GPCOG患者测试筛查应用价值.结果 与NC组比较,MCI组MoCA、Lawton-IADLs评分均明显更低(P<0.001,P=0.022);AD8、GDS-15评分均明显更高(P<0.001);2组P-GPCOG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5.001,P<0.001).与NC组比较,MCI组时间定位、画钟测试、报告事件、延迟回忆测试项目正确率和测试总分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CI组认知领域损伤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延迟回忆测试、画钟测试、时间定位和报告事件.P-GPCOG区分MCI患者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4[95%CI(0.773,0.836),P<0.001],其最佳截断值为7/8分,敏感度82.70%,特异度为72.60%,阳性预测值为57.20%,阴性预测值为90.40%.结论 GPCOG患者测试是一个较好的社区认知筛查工具,可用于筛查社区MCI患者,但需对其原有的计分标准进行改良,以提高筛查正确率.

    轻度认知障碍全科医生认知功能评估量表患者测试认知功能筛查灵敏度特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