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中医药
福建中医药

李灿东

双月刊

1000-338X

fjzy@fjtcm.edu.cn

0591-22861121

350122

福州市闽侯上街大学城华佗路1号

福建中医药/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自1956年创刊以来,坚持中医特色,注重临床实践、内容丰富实用,深受读者、作者的喜爱,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本刊先后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全国中心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设有学术探讨、老中医经验、临床报道、针灸与推拿、方与药、中医骨伤、临证心得、实验研究、百家谈等栏目,是广大读者、作者获取学术信息,开展学术交流的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补肾健脾针法联合常规针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30例

    林坚吴炳煌陈辰刘金勇...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补肾健脾针法联合常规针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缓解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骨伤康复一科的寒湿痹阻型LDH缓解期住院患者6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取腰阳关、命门和双侧肾俞、大肠俞、委中、环跳,进针后行平补平泻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肾健脾针法(取双侧肾关、曲池、足三里、下巨虚)治疗,进针后行补法.2组每天均治疗1次,每周6次,疗程2周.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McGill疼痛评分[包括疼痛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目前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量表评分,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及最大肌力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PRI、VAS、PPI、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及最大肌力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RI、VAS、PPI、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及最大肌力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补肾健脾针法联合常规针法可明显缓解寒湿痹阻型LDH缓解期患者腰腿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障碍,提高腰椎屈伸活动度及最大肌力,提高临床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补肾健脾针法

    皮肤针放血疗法联合极超短波治疗髂胫束综合征42例

    翁国盛翁千雅郑良朴张建礼...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皮肤针放血疗法联合极超短波治疗髂胫束综合征的疗效及对下肢功能以及患侧伸肌群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3年2月福建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门诊部收治的83例髂胫束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予电针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治疗,观察组予皮肤针放血疗法联合极超短波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下肢功能评价量表(LEFS)评分评估2组下肢功能障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检测2组患侧膝关节屈伸肌群在60°/s角速度下的峰力矩(PT),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LEFS评分和患侧伸肌群PT均提高(P<0.05),患侧屈肌群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EFS评分和患侧伸肌群P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皮肤针放血疗法联合极超短波治疗髂胫束综合征,在膝关节功能恢复与肌力改善方面均有显著作用,疗效优于电针联合TDP理疗.

    髂胫束综合征屈肌群伸肌群皮肤针放血疗法极超短波

    96例肺结节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征研究

    翁舒珅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大小肺结节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征,为中医临床诊治肺结节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及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的96例肺结节门诊患者的四诊信息及临床资料,整理后运用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系统进行中医证素判定,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IBM SPSS Statistics 29.0软件,通过频数统计及χ2检验探讨肺结节患者中医证候、证素分布特征及不同大小肺结节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差异.结果 96例患者中最多的舌象为舌淡红、舌苔薄白,脉象为脉弦、脉滑,症状为寐差、口渴.肺结节病位证素以肺(33.33%)、肝(33.33%)为主,病性证素中实性证素以痰(50.00%)、气滞(40.63%)为主,虚性证素以阴虚(39.58%)、气虚(30.21%)为主.与微结节组比较,小结节组的肝证素占比明显增高(P<0.05),与微结节组和结节组比较,小结节组痰和气虚证素占比均增高(P<0.05).结论 肺结节患者常见病位证素为肺和肝,实证常见痰、气滞、热、湿之证,虚证常见阴虚、气虚之证,治疗小结节时应考虑肝、痰、气虚证素.

    肺结节大小症状体征证素分布特征

    基于Nrf2/HO-1通路探讨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对氧化应激状态成骨细胞骨形成的调控机制

    周芬孙攀黄云梅王志强...
    10-1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Nrf2/HO-1通路探讨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对氧化应激状态成骨细胞骨形成的调控机制.方法 取6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健骨颗粒组和生理盐水组各20只.健骨颗粒组每天灌服含生药量7.8 g/kg健骨颗粒浸膏稀释液2 mL,生理盐水组每天灌服生理盐水2 mL,2组每日灌胃1次,灌胃7 d后取大鼠腹主动脉血制备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和生理盐水血清.将课题组前期选用UMR-106细胞构建的Nrf2敲减稳定株细胞和Nrf2阴性对照细胞,分别分为Nrf2-KD+JG组、Nrf2-KD+NS组和NC+JG组、NC+NS组.Nrf2-KD+JG组和NC+JG组分别采用 10%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加高糖DMEM培养 12 h;Nrf2-KD+NS组和NC+NS组分别采用10%生理盐水血清加高糖DMEM培养12 h,再用10 µmol/L过氧化氢干预12 h;采用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DHE)检测4组超氧化物阴离子含量,茜素红染色实验观察4组矿化结节数量,Western blot检测4组Nrf2、核Nrf2、HO-1、RUNX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NC+JG组比较,Nrf2-KD+JG组超氧化物阴离子含量增多(P<0.05),显微镜下可见矿化结节数量减少,Nrf2、核Nrf2、HO-1和RUNX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NC+NS组比较,Nrf2-KD+NS组超氧化物阴离子含量增多,显微镜下可见矿化结节数量减少,4个指标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NC+JG组超氧化物阴离子含量显著降低(P<0.05),显微镜下可见矿化结节数量增多,4个指标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健骨颗粒可以激活成骨细胞内Nrf2/HO-1信号通路,降低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增强细胞矿化能力,促进成骨细胞骨形成.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健骨颗粒Nrf2/HO-1通路氧化应激骨形成

    莲子心总生物碱及总生物碱高氯酸盐对MG63细胞迁移和迁移体生成的影响

    林立男熊梅曾建伟周芬...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莲子心总生物碱(TAL)和总生物碱高氯酸盐(TALP)对MG63细胞迁移及迁移体生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骨肉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MG63细胞,分为空白组、TAL组和TALP组,空白组不加药物,TAL组和TALP组以10、20、40、60、80、100 µg/mL TAL和TALP培养液分别干预24、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根据CCK8实验结果,取24 h IC50的一半剂量约为50.0 µg/mL稀释成不同浓度的含药培养基来干预细胞,即2组实验组分别加入50.0、25.0、12.5、6.25 µg/mL TAL和TALP干预24 h后采用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率,并计算迁移抑制率为50%的药物浓度;MG63细胞传代培养15~20 h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迁移体的生成和形态结构;将细胞分成空白组、TAL组和TALP组,后2组根据划痕实验结果,取细胞迁移抑制率约为50%时的药物浓度进行干预15~20 h,计算并比较各组迁移体生成的数量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20、40、60、80、100 µg/mL TAL和40、60、80、100 µg/mL TALP干预后细胞增殖率均显著下降(P<0.05);TAL和TALP的12.5、25.0、50.0 µg/mL组细胞迁移率显著下降(P<0.05),迁移抑制率为50%的药物浓度分别为TAL 15.05 µg/mL,TALP 20.16 µg/mL;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MG63细胞迁移过程中尾部可见膨大的囊泡,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囊泡为迁移体石榴样结构;与空白组比较,TAL 15 µg/mL组和TALP 20 µg/mL组迁移体生成的数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 TAL和TALP对骨肉瘤细胞迁移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细胞迁移体的生成有关.

    莲子心总碱骨肉瘤MG63增殖迁移迁移体

    基于HIF-1α/VEGF通路探讨续苓健骨方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和局部血管生成的影响

    谢冰颖李生强林若慧黄小彬...
    21-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探讨续苓健骨方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和局部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将24只3月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续苓组和雌二醇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大鼠仅摘除双侧卵巢周围部分脂肪,其余3组均摘除双侧卵巢.摘除1周后,续苓组按体质量1 mL/(100 g·d)灌胃含生药浓度1.5 g/mL续苓健骨方药液,雌二醇组按体质量1 mL/(100 g·d)灌胃0.0125 mg/mL雌二醇药液,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干预12周后检测4组大鼠左胫骨近端骨密度、左股骨远端骨小梁面积百分比(Tb.Ar%)、骨小梁宽度(Tb.Wi)、骨小梁间距(Tb.Sp)以及血清雌二醇(E2)、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1N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S-CTX)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4组大鼠左股骨远端分化决定簇抗原31(CD31)、HIF-1α、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左胫骨近端骨密度下降(P<0.05),左股骨远端Tb.Wi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Tb.Ar%降低,Tb.Sp变大,血清E2、P1NP水平降低,S-CTX水平上升,左股骨远端HIF-1α、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续苓组、雌二醇组左胫骨近端骨密度增高(P<0.05),左股骨远端Tb.Wi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Tb.Ar%增高,Tb.Sp缩小,血清E2、P1NP水平升高,续苓组S-CTX水平下降(P均<0.05),续苓组和雌二醇组大鼠左股骨远端CD31、HIF-1α、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均<0.05);续苓组与雌二醇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续苓健骨方能上调股骨远端骨组织HIF-1α/VEGF表达,促进血管生成及骨形成,从而稳定骨代谢,减少去卵巢大鼠的骨丢失.

    骨质疏松血管生成骨代谢HIF-1α/VEGF续苓健骨方

    基于"骨正筋柔"理论探讨Scarf截骨矫形术在拇外翻治疗中的应用

    顾启帆朱付平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正筋柔"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理论,中医学认为"筋"与"骨"是有机统一体,筋柔则骨正,骨正则筋柔,二者相互依附,互根互用,维持筋与骨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保证人体运动功能的协调.拇外翻是一种不可逆的足部畸形疾病,主要表现为拇趾外翻、第1跖趾关节的脱位,其发病机理复杂,至今尚不明确.现代医学的主流治疗方式是以Scarf截骨矫形术为代表的手术治疗配合软组织松解术,从而达到快速矫形、止痛,恢复正常的足部生物力线的目的,其治疗原则符合中医学的"骨正筋柔"理论,故笔者以"骨正筋柔"理论作为切入点,探讨Scarf截骨矫形术治疗拇外翻的治疗原理,为拇外翻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拇外翻骨正筋柔Scarf截骨矫形术中西医结合疗法

    从经筋理论探析膝骨关节炎筋骨同治的诊疗策略

    易周萍朱在师茆敏秦艺菲...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筋约束骨骼并主司关节运动,经筋病变会导致附着于骨骼的肌肉及韧带受损,累及骨的病变,最终导致膝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初期以筋伤为主,治疗重在柔筋通络,可用推拿手法治疗;早期以筋病为主,治疗重在养血柔筋,可运用艾灸及养血柔筋方辅助治疗;中期以筋骨同病为主,治疗重在荣筋壮骨,可采用针刀松解筋肉,结合补益肝肾以达强壮筋骨之效;晚期以骨病为主,治疗重在柔筋正骨,可通过推拿手法拔伸牵引及器械牵引等方法以达筋骨同治的目的.从筋骨同治的角度探讨膝骨关节炎的诊疗策略可为膝骨关节炎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经筋理论筋骨痿证痹证膝骨关节炎

    从肠道菌群-肠-脑轴调控角度探讨针刺长强穴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机制

    卜婉萍林栋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研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有关,肠道菌群可通过肠-脑轴对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产生多途径调控作用,ASD患者常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影响机体的神经发育及行为认知.针刺长强穴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之功,可改善ASD患者的学习、记忆能力等.笔者基于"肠脑同治"中医理论,从肠道菌群-肠-脑轴调控角度分析认为针刺长强穴治疗ASD的具体调节途径分别为:参与调节肠脑神经通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孤独症谱系障碍肠道菌群-肠-脑轴长强穴

    3种炮制方法对雷公藤肝肾毒性的减毒作用

    肖丽涓毛泽玲黄枚陈亚萍...
    35-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雷公藤经3种炮制方法炮制后对肝肾毒性的减毒作用.方法 将雷公藤分别制成莱菔子炮制品、甘草炮制品、蒸制品.取SPF级ICR小鼠50只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正常组、生品组、莱菔子组、甘草组与蒸制组,每组各10只.生品组、莱菔子组、甘草组与蒸制组均按体质量20 mL/(kg·d)分别灌胃2.4 g/mL雷公藤生品、雷公藤莱菔子炮制品、雷公藤甘草炮制品及雷公藤蒸制品水煎液,正常组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1次/d,连续14 d后检测5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球蛋白(GLB)、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R)含量,计算肝脏、肾脏系数(脏器系数=脏器湿质量/小鼠体质量×10),并于HE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5组小鼠肝、肾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肝肾组织谷胱甘肽还原酶(G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生品组血清ALT、AST、GLB、BUN和SCR含量明显升高,ALB明显降低(P<0.05);肝脏系数明显增大(P<0.05),肾脏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结果显示肝细胞出现空泡,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水肿,间质内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肝、肾组织GR与SOD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生品组比较,蒸制组、甘草组与莱菔子组血清ALT、AST、GLB、BUN和SCR含量明显降低(P<0.05),仅甘草组与莱菔子组血清ALB含量明显升高(P<0.05);肝脏系数明显降低(P<0.05),肾脏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肝组织GR含量明显升高(P<0.05),肾组织中GR含量升高的只有莱菔子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上述3组肝细胞中空泡减少,肾小管内炎症细胞减少,管腔结构清晰;莱菔子组肝、肾组织SOD含量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蒸制组、甘草组与莱菔子组组间比较,肝脏系数、肾脏系数、血清ALT、AST、GLB、ALB、BUN和SCR、肝肾组织GR、SOD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莱菔子组肝组织MDA含量较蒸制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雷公藤生品对肝肾有明显毒性,通过莱菔子炮制、甘草炮制及蒸制方法对雷公藤进行炮制,可降低雷公藤生品对肝肾的毒性,并减轻肝肾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其中以莱菔子炮制方法减轻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较为明显.

    雷公藤肝毒性肾毒性脂质过氧化损伤炮制品蒸制品减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