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证据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证据科学
证据科学

张保生

双月刊

1674-1226

evidencesience@163.com

010-58908141

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成路25号

证据科学/Journal Evidence ScienceCHSSCDCSSC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首创,以研究审判中的医学问题、医学中的法规政策、医疗事故鉴定与处理、卫生立法、法律精神医学等领域中的问题为主,同时也介绍法医学中的一些新理论、新知识和新动态,是目前国内介绍医事立法和医疗纠纷诉讼与处理的权威刊物。主要栏目:医疗纠纷与诉讼、法医学、医事法律、国外资料、法律精神医学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专题絮语:网络时代证据理论的变革与挑战

    谢澍
    5页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数额证明的问题厘清与路径优化

    陈卫东崔鲲鹏
    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电信网络犯罪诈骗数额综合认定与抽样取证的讨论,本质上均可归结于此两种方法是否属于推定之争.对综合认定与抽样取证属推定的误解,系受推定概念混乱与印证证明思维惯性影响.以证明标准判断,综合认定属于间接证明;从实然功能出发,抽样取证应以时间为间距,以更好发挥强化法官心证功能.抽样取证规定中的但书条款属于证明责任分配,而非证明责任转移.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的证明标准应采"产生合理怀疑".为避免对犯罪数额进行模糊处理的司法风险,应加强对被告方证明的制度保障.

    网络犯罪犯罪数额推定证明标准证明责任

    论网络型诽谤罪之诉讼证明

    孙远史达
    1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网络型诽谤罪的诉讼证明应当注意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即由控方承担构成要件和可罚性条件的举证责任,辩方承担存在违法阻却事由和责任阻却事由的举证责任.涉及公共利益的言论在原则上阻却行为的违法性,控方须排除证明被告言论与公共利益无涉或保护与损害间不成比例的合理怀疑,法庭亦须综合考察个案中权利保护的相对优先性作出裁判.该类案件的证明过程中,自诉人证明案件已达起诉标准和被告人有罪的证明度均有所降低.检察机关欲提起公诉的,需证明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否则无法启动公诉程序.

    网络型诽谤罪诉讼证明举证责任分配证明度

    论网络犯罪案件的电子数据审查方法

    杜邈田坤
    2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网络犯罪呈现多发频发态势,黑灰产链条更新迭代,犯罪生态日趋复杂,对电子数据审查提出了法律与技术的双重挑战.网络犯罪案件的电子数据具有体量庞大、类型多样、内容繁杂、解析困难等特点,应当从"客观性""合法性""关联性"等抽象要求,转变为溯源审查、动态审查、多向审查等具体方法,充分发挥电子数据的证明作用.从电子数据的来源、收集和固定等方面,确保电子数据的关键内容未受到污损.从"海量"数据检索、"删改"数据还原、"附属"数据分析、"多源"数据碰撞等方面,充分挖掘电子数据蕴含的信息.从同一性事实、技术事实、主观事实、批量对象事实等方面,拓展电子数据的证明方向.

    网络犯罪电子数据证明海量

    人民法院证据制度建设的演变与挑战

    郑飞张良
    3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证据乃法治之基石,人民法院证据制度建设是推动我国证据法治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法院证据制度建设经历了附属发展时期、相对独立时期、迈向完全独立的探索时期三个阶段.其发展规律主要体现为:体系化规范与专门性规范并进,司法需求推动证据制度建设,国家与地方证据制度双向互动.然而,人民法院证据制度建设也存在一些理论障碍,如证据法的理论体系、证据法的理论基础、证据属性的内涵均未形成共识,不符合法定证据种类的证据不得作为定案根据.此外,数字时代不断应用的新技术给人民法院证据制度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包括在线诉讼对直接言词原则的挑战、异步审理对集中审理原则的背离、大数据分析用于证据推理的风险、电子数据存在多种证据偏在.

    人民法院证据制度证据法学

    调解衍生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适格性研究

    朱逸安
    5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解衍生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适格性认定关涉调解制度内在价值的释放、证据能力规则的完善以及诉讼结果的公正性.一方面,基于调解衍生证据本身的低关联性和公共政策等因素的考量,应当建立相应的证据排除规则限制其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另一方面,不同证据的来源背景、证明价值与证明对象有所差别,为防止调解程序被异化为掩饰证据或阻碍发现真实的工具,也需要注意"适当"这一尺度,合理界定证据排除的范围.具体而言,可以根据不同证据类型进行场景化分析,包括对特定条件下"为调解准备的文件""民事调解中的自认""调解协议""调解员的证人证言"的证据能力限制及其例外规则.

    民事调解民事诉讼调解衍生证据证据适格性证据排除规则

    司法证明科学化与人民陪审实质化——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技术主义路径

    周梓睿
    7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化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推进"以审判为中心"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可行路径之一,但"以审判为中心"与人民陪审员制度两大改革面临"循环困境".在司法证明的视角下,可以通过司法证明科学化路径推动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实际应用,进而将这一技术主义方案作为"以审判为中心"制度改革的着力点.司法证明科学化的引入于我国司法实践具备必要性与可行性,从限缩范围的精准适用、构建两种诉讼格局下的多元司法证明方法以及明确司法证明科学化的程序规范三方面入手,即可建立以司法证明方法为核心的技术主义改革路径.

    "以审判为中心"司法证明人民陪审员制度威格摩尔图表法

    电子数据鉴真规则的构建——以形式关联性为中心

    李祥雨张小玲
    8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真作为证据能力审查的前置程序,契合了电子数据在刑事诉讼中证据程序性认定的需求,满足了形式关联性的考察目的,发挥着证据门槛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国内实践中,对鉴真概念的认识不够准确,导致了鉴真的证明责任性质不清、证明标准异化、鉴真方法发挥作用有限,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为了保障电子数据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据适用,应确立以形式关联性为中心的鉴真规则,打造以证据控制和提取者为基础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形成以刑事诉讼视野下的高度盖然性为证明标准,巧用外部鉴真和自我鉴真融合的证明方法,是较为妥当的系统性处理方案.

    电子数据鉴真形式关联性高度盖然性自我鉴真

    科学证据审查模式的第三条进路——尊重听从与教育判断的递进耦合

    卢海燕邓虹
    9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科学证据祛魅之后带来的审查难挑战,法官在实践中形成了尊重听从模式和教育判断模式的应对方式.但将两种模式对立并由法官视情形择一选择的主流观念却无力回应法官从教育判断模式转向尊重听从模式的正当性之疑问.结合科学证据的结构可发现尊重听从模式和教育判断模式不但不存在对立,反而存在着程度上、阶段上的递进.因此,法官对科学证据的审查或许可以尝试两种模式递进耦合的第三条进路,对科学证据所依据的科学原理进行尊重听从,对科学证据所依据的案件信息以及最终意见进行教育判断,从而回应尊重听从模式存在的正当性,并强化法官对科学证据实质审查的职责,提高科学证据的可靠性,维护司法公正与公信力.

    科学证据鉴定意见尊重听从教育判断科学共识

    美国法庭科学与法医机构普查报告评述——兼论我国司法鉴定行业统计及机构设置

    张宇宽
    105-128,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置及其资源配置一直以来都是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司法鉴定机构在我国作为司法鉴定人的工作单位和鉴定意见的最终出具单位,其机构设置及资源配置对于一个司法辖区的司法质量也有着较大影响.本文以比较研究为视角,首先评述美国四次公立法庭科学犯罪实验室普查报告及两次法医及验尸官办公室系列普查报告的主要结果,并与我国司法鉴定行业统计及机构设置现状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司法鉴定管理体制下的司法鉴定行业统计具有独特优势,但其统计项目和范围有待改良,尤其应尽快开展鉴定机构运行预算的调查与相关统计.与此同时,我国司法鉴定机构小而多的现状尚未改变,在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大背景下,应当坚持统筹协调的发展道路,完善退出机制,适应需要发展司法鉴定队伍,并探索对现有鉴定机构资源的进一步整合.

    法庭科学犯罪实验室法医局及验尸官机构司法鉴定机构行业统计机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