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证据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证据科学
证据科学

张保生

双月刊

1674-1226

evidencesience@163.com

010-58908141

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成路25号

证据科学/Journal Evidence ScienceCHSSCDCSSC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首创,以研究审判中的医学问题、医学中的法规政策、医疗事故鉴定与处理、卫生立法、法律精神医学等领域中的问题为主,同时也介绍法医学中的一些新理论、新知识和新动态,是目前国内介绍医事立法和医疗纠纷诉讼与处理的权威刊物。主要栏目:医疗纠纷与诉讼、法医学、医事法律、国外资料、法律精神医学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如何构建科学的证据制度

    韩旭
    517-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刑事诉论法》有关证据制度的内容,不仅条文数量有限,而且证据制度不完备,相关规定欠科学性.第四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应以大幅度增加法律条文、完善证据制度和增强规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适应现实需要为指导思想.修正证据概念,限缩法定证据种类并使之保持开放体系,增加刑事证据保全制度;确立无罪推定原则、证据裁判原则、自由心证原则和直接言词原则;增加传闻证据规则、证人免证特权规则、意见证据规则和对质规则、辨认规则和证据异议规则;同时,将"排除合理怀疑"作为定罪证明标准,取代"证据确实充分";区分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分别适用不同的证明对象;明确推定与推理的区别,有罪推定仅限于法律规定的事项;对众所周知的事实、司法认知等作出明确规定.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证据制度完善

    非法实物证据补救的实证分析与检视

    杨焘
    529-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法实物证据的补救突破了非有既无的传统模式,在"排除"与"采纳"的二元化样态下创设了"补救"作为第三条路径,虽然赋予非法实物证据补救机会不可避免地会对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效力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消,但却能够满足当下司法实践中定案的客观需要,在当前的司法现状之下具有必要性和正当性.通过对 2010-2021 年非法实物证据补救裁判文书的分析及对比,发现非法实物证据的补救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率较高,大量非法实物证据经补救而合法化,但是仍存在补救对象泛化、补救方式形式化、补救程序随意化、补救标准错位和裁判文书说理简单化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反思非法实物证据的补救方式,澄清非法实物证据的实际补救方式仅限于合理解释,并从明确合理解释的对象、增强对合理解释的法律论证、解释程序规范化、确立适当的合理解释标准和完善裁判文书说理机制等方面对合理解释之补救方式予以规范,确保非法实物证据补救在法治轨道内有序运行.

    非法实物证据瑕疵证据补救合理解释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与电子数据证据制度的完善——以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切入点

    翁音韵曹瑞璇
    54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应数字全球化的革命性发展,我国刑事诉讼法迎来第四次修改.从解释论视角看,我国现行电子数据规范体系存在制度供给不足、法律衔接不畅、与国际公约不适配等内生性缺陷.在办理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过程中,电子数据的取证、证明与审查认定均面临结构性挑战.为充分发挥电子数据在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的作用,应当构建高效合法的跨境电子数据取证机制,完善电子数据相关证明方法,优化电子数据的审查与认定规则.立法与司法部门通过立法完善与制度创新,对我国电子数据证据制度的完善进行保障.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刑事诉讼法电子数据证据体系立法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证据章"重构——以大陆法系国家为主要参照

    樊迪
    559-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刑事证据法规跟随近现代《刑事诉讼法》逐步修订而发展,目前我国刑事证据立法沿袭大陆法系传统,未设单独刑事证据法典,刑事证据法规置于《刑事诉讼法》整体框架中.对比同为大陆法系立法模式的法国、德国、意大利,我国刑事证据法规逻辑性明显较弱,且法规内容缺乏体系性.职权主义背景下欧陆三国的刑事证据立法体例在本土环境中各具特色,通过考察三国刑事证据法规体例,探究维系非法典化立法模式基础上重构我国"证据章",以回应《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背景中刑事证据法规体例架构的热议.

    刑事证据法规大陆法系证据章职权主义《刑事诉讼法》再修改

    刑事证据立法的中国图景——《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与证据制度建设研讨会综述

    苏菡乔
    573-586页

    证据法学的法社科视角研究是可能的吗?——兼及围绕"证据分析"的证据法学教学

    韩宝丁玲
    587-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积淀,我国的证据法学教学体系已经形成了相对确定且成熟的内容板块.不过,近来的一些研究对此有一些批评性的反思.同时,从实用的角度来看,传统证据法学教学不大重视证据分析这一不足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文章围绕以证据分析为核心的证据法学教学设计而展开,进而讨论了在证据法学教学研究中引入"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法社科)方法的价值,以期在拓宽、加深我国的证据法学教学与研究上有所助益,并能对"证据法学"为何这一元问题的讨论有所加深.

    证据法学教学证据分析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法社科)

    认知科学视角下专家意见证据审查规则之重塑

    王佳星
    599-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家意见是刑事庭审中解决专门性问题的关键手段,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具有法定证据资格的专家意见仅包括鉴定意见,同时也认可非鉴定意见类专门性问题报告能够作为证据使用,但专家意见相关证据审查规则在合理性与实效性等方面仍有待完善.专门性问题报告与鉴定意见具有相同的证据形成与证明支持机理,有必要基于我国鉴定意见审查规则体系构建覆盖各类专家意见的证据审查制度.认知科学视角下,证据审查是裁判者就专家意见可采性进行理性认知的活动.证据审查规则应及时纠正裁判者认知偏差,避免其依赖感性认知系统导致审查走过场;应有效启动裁判者理性认知系统,保障其对证据相关性与可靠性完成实质化审查.具体而言,可在立法中细化证据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具体审查要素,以提高裁判者的认知意愿和能力,有效启动理性认知;同时完善专家出庭规定,以加强法庭中的认知交互,及时提示认知偏差.

    专门性问题报告专家意见证据审查理性认知认知偏差

    网游外挂行为刑事证据指控难点与审查体系的建构

    宋珊珊杜一澄
    610-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游戏外挂适用计算机罪名规制符合网络空间安全法益保护趋势,针对当前计算机犯罪罪名适用中鉴定意见前置性技术原理证据支撑不足、"侵入、非法控制"技术与法律判断分歧以及电子数据取证滞后、目的性限缩下"技术措施"条款适用障碍等难点,应建构体系化、层次化证据审查思维,注重从电子数据、鉴定意见等技术性客观证据切入,厘清底层的技术原理逻辑,重点从技术措施"设置—规避"目的和有效性、规避技术例外规则情形等证据要件进行正反向审查,克服技术措施本身的随附困境,综合认定网络语境下具体犯罪行为的法律属性,从而形成从证据到事实到法律定性的完整认定进路,实现刑法规制的预期目的和效果.

    技术措施电子数据正反向审查证据审查体系

    证据开示与检察官职业伦理——兼论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二元建构

    杨令一
    621-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法实践中存在着检察官过度当事人化、客观义务销蚀的现象.为消除此现象,《检察官法》要求检察官履行职责应当秉持客观公正立场.证据开示既是客观公正的题中之意,也是独立的检察官伦理义务.与此同时,司法改革文件提出了探索建立证据开示制度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改革方案应当根据刑事庭审实质化与认罪认罚程序的不同需要,分别在庭前会议环节与审查起诉环节构建不同的证据开示程序,以保障控辩平等、实现裁判公正.为保证证据开示得以顺利进行,有必要明确侦查机关、检察机关的证据保管义务.

    检察官职业伦理证据开示伦理义务二元模式证据保管义务

    关于《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的专家共识(1)

    夏文涛王旭王晓明邓振华...
    632-640,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