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科技
建筑科技

朱雷

双月刊

1007-046X

64640711@163.com

021-64390809-355

200032

上海市宛平南路75号

建筑科技/Journal Buil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介绍电厂排废物--粉煤灰再生利用的技术,同时也包括其它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主要在建筑材料中利用,包括:筑路、砖等墙材应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建筑师负责制浅析

    贾元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更新已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城市更新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探讨了建筑师负责制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实施情况及其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文章指出,建筑师负责制的引入强化了建筑师在城市更新项目中的专业优势和技术主导作用,有助于提升城市建设的品质和价值.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讨论了建筑师负责制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和争议,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城市更新建筑师负责制可持续发展上海虹口足球场

    "修旧存真"理念在文物保护建筑修缮中的应用——以上海交通大学执信西斋为例

    顾雪峰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执信西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年代久远,建筑屋面、外立面等部位已出现各种缺陷和病害,已不符合文物保护建筑的保护要求,且不满足建筑本身的使用功能需求.阐述了"修旧存真"理念在该建筑保护性修缮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了校园文物保护建筑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重塑外观风貌、消除安全隐患、满足使用功能,并增强文化遗产展示效果的修缮共性,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与借鉴.

    文物保护建筑保护性修缮施工工艺修旧存真

    城市更新背景下弄堂工厂的改造策略——以上海田子坊画家楼为例

    袁晓双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更新背景下,以上海田子坊画家楼为例,深度研究弄堂工厂的改造策略.结合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和空间特性,提出全方位改造策略,包括保护历史文化、发挥商业创意价值、强化社区功能.通过改造案例,强调保护与发展的平衡,实现弄堂工厂的多维度价值提升,为城市更新提供实践指导.

    城市更新弄堂工厂价值分析画家楼改造策略

    文物保护建筑勘察及修缮建议——以上海博文女校旧址为例

    朱红武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博文女校旧址是典型的老上海石库门住宅建筑,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房屋存在白蚁侵蚀等损坏,需进行修缮前的文物勘察工作.对建筑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测绘和损坏勘察,以及房屋变形测量和结构材料性能检测等,并对房屋的承载力进行了验算,提出了修缮建议,指出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对受白蚁蛀蚀的木构件进行修缮和加固,并对地基不均匀沉降进行处理.研究成果可为石库门里弄建筑的保护修缮提供参考.

    文物保护建筑文物勘察修缮结构检测博文女校

    文物保护建筑勘察评估方法——以上海市岳阳路45号住宅为例

    丁文韬
    16-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市岳阳路45号住宅房屋原为独立式花园住宅,后改作办公使用,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对房屋结构进行了全面勘察,综合材料特性测量数据和承载力计算结果,评估了房屋的完损等级,鉴定了房屋的抗震性能,为后续的修缮和改造工作提供了技术依据.

    文物保护建筑勘察结构检测承载力计算抗震鉴定完损评估

    基于"共生理论"的矿坑废弃地四态共生模式研究——以湘江欢乐雪域项目为例

    汪涛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坑废弃地更新与改造一直备受城市更新和设计领域的关注.以湘江欢乐雪域项目为例,深入探讨基于"共生理论"的矿坑废弃地四态共生的更新模式.以共生理论互惠、进化、多元、平衡的思想内涵为基础,建构矿坑废弃地生态共生、业态共生、文态共生和形态共生的研究框架.旨在寻求一种既能保护矿坑工业文化特性,又能有机融入城市整体发展的模式,以推动因地制宜的功能共生、动态多元的业态共生、活化交融的文态共生、融合消隐的形态共生.

    共生理论矿坑废弃地四态共生欢乐雪域更新改造

    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学校校园空间重构模式探索

    郑彩娟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园教学环境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其设计理念、功能构成和空间形式需要契合新的教育理念.主要对于基础教育学校因育人目标、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和学习方式等层面的转变所产生的空间诉求的变化进行理论梳理,同时探讨顺应未来学校建设需求的学校教学空间的重构模式.

    未来学校基础教育学校教学空间重构非正式学习空间

    城市更新一体化开发模式下的市域铁路站点设计研究——以上海南汇支线临港综合区站为例

    殷文菁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市民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市域铁路的发展建设为城市更新、城市功能升级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从市域铁路发展政策导向、一体化开发意义等方面阐述了市域铁路站点建设与城市更新一体化开发结合的必要性;以上海临港综合区站设计为例,分析了城市一体化开发模式下的市域铁路站点的设计策略,为同类型站点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市域铁路一体化开发模式城市更新设计研究

    援外体育建筑规划设计及投资控制探讨

    高启媛
    34-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体育设施是我国对外援助项目的特色领域和主要领域之一.受援国对体育建筑建设需求及标准与国内投资控制要求之间的博弈问题,给援外团队实施现场考察任务及项目前期咨询论证工作都带来了不少麻烦.如何面对与处理好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体育建筑功能的特殊需求、当地社会文化理念及不同的使用习惯等,都成为援外团队必须直面的技术难题.以我国对外援助的体育场、体育馆、健身中心、训练基地等类型的体育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一带一路"倡议国家为研究区域,综合采用实地调研、计量分析、专家研讨会及文献研究等多种方法,以受援方初始需求和我国投资限额要求为导向,探讨援外体育建筑的规划设计及其投资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政府投资决策和同行开展前期工程设计咨询业务提供思路,以期向世界展现中国企业在体育建筑设计领域的积淀与智慧力量.

    援外体育建筑建设规模规划设计投资控制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征与演变

    丁智平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型商业综合体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空间特征及演变.阐述了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定义和特征;深入分析了大型商业综合体空间的复合性、集约性与有序性以及复杂性与统一性等方面的特征,从空间尺度、功能组合、装饰手法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述;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实现大型商业综合体内部各个功能元素的统一,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手法与内容营造项目特色,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最后总结了大型商业综合体空间特征的演变趋势,指出其在商业模式、商业体验性需求和商业规模等方面的逐渐变化,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大型商业综合体空间特征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