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粉煤灰综合利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粉煤灰综合利用
粉煤灰综合利用

王长荣

双月刊

1005-8249

fmhzhly@163.com

0311-86692425

050011

石家庄市东大街46号(河北省图书馆内)

粉煤灰综合利用/Journal Fly Ash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集中深入研究粉煤灰及其它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的科技期刊,主要内容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面向电力、建工、建材、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农业、化工、大专院校、个体企业等报道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介绍国内外理论研究新成果和先进经验。由十多个专题栏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面向生产、面向企业,为企业排优解难,实用性强、信息量大,深受读者喜爱。有二十多所知名大学科研院所的三十多名专家教授组成编委会,保证杂志质量和不断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粉煤灰水泥土变形特性研究

    陈俊林谢金宏杨尚川
    1-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粉煤灰土层是隧道开挖中少见的一种软弱地层,在开挖之前需要向地层加入水泥进行处理.选取四川宜宾盐坪坝隧道粉煤灰地层土作为基层材料,采用三轴试验研究不同水泥掺比、不同围压及养护龄期下粉煤灰水泥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特性、变形规律以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掺比以及龄期的提升,粉煤灰水泥土在同一围压下的应变软化愈发显著,脆性增强且破坏后强度下降更迅速;在水泥掺比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围压的增加,粉煤灰水泥土试件破坏时对应的应变、峰值强度以及残余强度增幅显著;割线模量E50 均随水泥掺比、围压及养护龄期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的水泥土旋喷桩或注浆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水泥土粉煤灰三轴试验变形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综合力学性能指标正交试验研究

    徐洪涛李娜冯虎
    6-1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综合力学性能指标相比传统压折比可更加全面地反映复合材料改性后强度和韧性的改善.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的综合力学性能指标.考察水胶比、聚胶比、砂胶比及水泥矿硅比四个因素,采用L16(45)正交进行试验.结果显示: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综合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显著程度次序不尽相同,且无重复试验方差分析所对应因素显著程度低于重复试验;重复试验的方差分析表明,砂胶比和聚胶比是综合力学性能指标的显著影响因素.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综合力学性能指标压折比正交试验因素水平影响显著程度

    粉煤灰基超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研究

    刘超群朱泽文代力陈磊伟...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粉煤灰部分取代水泥制备UHPC,研究粉煤灰基矿物外加剂FA-ad、减水剂种类及掺量、灰砂比、胶凝材料配比、水胶比和钢纤维掺量对UHPC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结合上述因素对UHPC的配合比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粉煤灰基矿物外加剂FA-ad对UHPC流动性影响最大;SD~600P~02 减水剂效果最好;灰砂比为1∶1 时较合适,矿物掺合料最优掺量为25%,最优水胶比为0.18,钢纤维最优掺量为2%.

    超高性能混凝土粉煤灰流动性力学性能配合比

    铁尾矿-钢纤维双掺混凝土制备及性能研究

    宁波
    16-1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尾矿长期堆积在尾矿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研究铁尾矿-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对开发利用铁尾矿具有重要意义.在混凝土中掺入铁尾矿和钢纤维,研究不同材料配比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变化.结果表明:铁尾矿掺量过低,生成的胶状聚合物较少,黏结作用较弱,铁尾矿掺量过高会导致混凝土含水量过高,均会降低混凝土抗压强度;钢纤维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具有提升作用;氢氧化钠掺量与水胶比主要影响胶状聚合物的形成,分布均匀、充足的胶状聚合物可有效连接水泥基体和钢纤维,增强混凝土抗压强度;铁尾矿-钢纤维混凝土最优配比为铁尾矿掺量40%、45 mm长度钢纤维体积掺量2%、氢氧化钠掺量40%、水胶比0.2.

    铁尾矿钢纤维混凝土最佳配比力学性能

    石材固废机制砂及其混凝土性能研究

    刘子仪宋少民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量砂石骨料的大背景下,国家鼓励利用隧道洞渣、石材废石等加工生产机制砂石.由于每个废石存储点存量大多较少,多选择短线生产和移动式破碎加工,但这样的生产工艺可能会影响砂石骨料的产品质量,所以针对移动破碎装备生产的石材固废机制砂质量及其混凝土性能进行了试验和研究.结果表明:石材固废机制砂满足标准要求,可以作为混凝土用粗骨料,其所制备的混凝土显示出较好的和易性和抗压强度,收缩以及抗裂性能方面性能没有明显降低,具有技术可行性.

    石材固废混凝土机制砂和易性强度耐久性

    激发材料对碱性钢渣替代水泥早期强度规律研究

    李茂辉陆有军楚京军刘亚娟...
    25-2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碱性钢渣为研究对象,在机械粉磨基础上,采用化学激发方式探究碱性钢渣替代水泥早期强度变化规律;研究不同种类、掺量化学激发剂对钢渣活性的作用,利用XRD、SEM对钢渣替代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机械粉磨能够有效改善钢渣粒径中的粗颗粒和细颗粒含量,优化颗粒级配,最佳粉磨时间为20 min;化学激发能够在机械粉磨上进一步提高钢渣胶凝活性,当早强剂掺量为 2.0%、芒硝掺量为 3.0%、氢氧化钠掺量为1.0%、钢渣掺量为25%时效果最佳;钢渣替代水泥主要水化产物是方解石(CaCO3)、氢氧钙石(Ca(OH)2)、硅酸二钙(Ca2 SiO4)和C-S-H凝胶,微观组织呈现纤维网状结构,为力学性能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碱性钢渣化学激发活性力学性能微观组织

    不同长度钢纤维混掺对UHPC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周志威王杰余中华刘佳欣...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降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中钢纤维的使用成本,采用混掺不同长度钢纤维方式,对UHPC的基本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钢纤维长度对UHPC扩展度有一定影响,总体上长纤维混掺组的扩展度小于短纤维混掺组,钢纤维掺量比钢纤维长度对扩展度的影响更大;热水养护可以促进UHPC中氢氧化钙迅速反应生成强度更高的C-S-H凝胶物质,热水养护 3d的UHPC力学强度明显高于标准养护28d的力学强度;热水养护混掺 8、20 mm长钢纤维的UHPC抗压强度最高,混掺 16、20 mm长钢纤维的UHPC 抗折强度最高,标准养护混掺 16、20 mm 长钢纤维的 UHPC 抗压和抗折强度最高;通过层次分析法对UHPC综合性能进行计算分析,发现在采用13、20 mm或者 16、20 mm混掺方案时,综合性能可以超过 13 mm长钢纤维单掺3%的UHPC综合性能,通过混掺优化可使 UHPC材料生产成本降低600~700 元/m3.

    超高性能混凝土钢纤维长度混掺层析分析法综合性能

    基于层次分析法分析的C150超高性能混凝土综合性能评价

    周立红侯鑫鑫王硕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150 超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为例,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并使用AHP层次分析法,同时设置权重获得各因素对C150 综合性能影响大小,研究了配合比中主要胶凝材料掺量对其抗压强度、流动性能及水化放热量3 项性能综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C150 超高性能混凝土综合性能影响程度依次为粉煤灰(0.35)>偏高岭土(0.29)>硅灰(0.20)>水泥(0.17),最佳配合比为水泥用量700 kg/m3、硅灰用量200 kg/m3、偏高岭土用量100 kg/m3、粉煤灰用量150 kg/m3.研究成果对于C150 超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超高性能混凝土层次分析法影响权重正交试验综合评价

    城市地下空间环路大体积混凝土侧墙裂缝控制研究

    张登科王丙垒刘拼徐智丹...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武汉市某地下空间环路工程侧墙为研究对象,探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体积变形和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内掺5.4%M型MgO膨胀剂(等量取代粉煤灰)配制强度等级为C40 的补偿收缩混凝土,采取有效保温保湿养护措施,可以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产生一定微膨胀,补偿混凝土的内部收缩,有效降低混凝土收缩开裂风险.

    underground space loop projectMgO expansion agentlarge volume structurecompensation shrinkage concretefracture control

    改性粉煤灰对建筑胶粘剂固化性能的研究

    王庆敏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建筑胶粘剂的力学性能,同时减少粉煤灰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出将不同改性粉煤灰作为无机填料制作胶粘剂.结果表明:胶粘剂的热流值随时间呈先增后减最终趋于 0 的变化特征,而固化度则是呈先增大后逐渐稳定的变化特征;掺入改性粉煤灰会导致胶粘剂的热流值和固化度略微降低,且改性粉煤灰的填充量越大,降低幅度越大;60℃下的完全固化度相比80℃时降低了25.6%,温度越高,完成完全固化的时间越短;粉煤灰胶粘剂的固化曲线符合Kamal模型,改性粉煤灰胶粘剂的总反应级高于未改性粉煤灰胶粘剂的总反应级,温度越高,改性粉煤灰填充量越大,总反应级越高;当增大改性粉煤灰填充量后,胶粘剂体系会逐渐由自催化化学控制向扩散控制转变,因而改性粉煤灰的填充量不宜过高(建议不超过30 份).

    改性粉煤灰胶粘剂热流值固化度填充量Kamal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