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粉末冶金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粉末冶金工业
粉末冶金工业

杨树森

双月刊

1006-6543

powder@163bj.com

010-62182922 62181028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粉末冶金工业/Journal Powder Metallurgy Industr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管,由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中国钢协粉末冶金分会、中国机协粉末冶金专业协会主办的冶金、金属学类科技性双月刊。《粉末冶金工业》创刊于1991年,大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3371/TF,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6543,并拥有广告经营许可证。办刊宗旨是:宣传国家有关发展粉末冶金工业的方针政策;交流粉末冶金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与生产技术成果和管理经验;推广粉末冶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应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传播国内外科技信息和发展动态;为粉末冶金及相关行业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依据文献计量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计算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推荐,《粉末冶金工业》现已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收录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和英国“金属粉末报告”(MPR)定期收录摘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变形量对粉末冶金零件表面致密化的研究

    黄贤罗成王天国华建杰...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整形致密化技术,研究了变形量对粉末冶金Fe-Cu-Mn-Mo-C材料表面致密化层深度的影响.实验通过增加变形量来减小零件表面的孔隙,提高其表面致密层深度与硬度等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挤压致密化技术制备的粉末冶金零件表面可以形成均匀的致密层,零件的表面硬度有较大的提高.当完成变形量提高到0.4 mm和0.6 mm后,在试样密度6.8 g/cm3与7.0 g/cm3的粉末冶金零件表面形成大约0.25~0.4 mm致密层.表面致密层深度和硬度均随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了变形量是影响零件表面致密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整形表面致密化表面硬度致密层粉末冶金零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关于下达2023年第三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

    编辑部
    75页

    热处理制度对SLM成形TA15钛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袁晨风白兵程宗辉蔡小叶...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验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成形(SLM)技术制备了TA15钛合金试样,研究了热处理制度对TA15钛合金试样微观组织和拉伸及冲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重热处理方式下,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和退火温度的升高,微观组织α'马氏体逐渐分解,次生α相和β相的体积分数则逐渐增加,试样拉伸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断裂韧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850 ℃保温4 h热处理制度下,试样具有较优的综合性能,其抗拉强度为1 033 MPa,冲击功为38J.双重热处理制度下,显微组织主要是以网篮状为主的α+β两相组织,微观组织均质化程度更高,表现为宏观性能分散性较小,其抗拉强度均值达1 029 MPa,冲击功为 40 J.

    选区激光熔化TA15热处理制度微观组织力学性能

    中高熵合金单原子3D图首次创建

    编辑部
    83页

    水磨泥合金粉的凝胶注模成形工艺研究

    车晓舟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刀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水磨泥钢粉分离、净化,通过添加适量合金元素配成水磨泥合金粉.采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作单体、三缩四乙二醇双丙稀酸酯作交联剂,用凝胶注模成形方法将水磨泥合金粉成形,经脱模、干燥和1 400 ℃、2h烧结后得到烧结坯,烧结坯组织由珠光体、碳化物和微孔洞组成.烧结坯经1 050 ℃淬火、180 ℃回火热处理,硬度为50HRC.经浓度5%氯化钠水溶液3 h盐雾测试,热处理后的烧结坯的腐蚀程度远低于未热处理的烧结坯,表明水磨泥合金粉烧结坯经淬火、低温回火后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

    凝胶注模成形水磨泥不锈钢烧结耐蚀性能

    超高强度陶瓷材料可耐2 000 ℃高温

    编辑部
    88页

    金属薄膜的流延工艺研究

    曹卜元方宇飞王妍蒲博玮...
    89-9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延成形方法应用于金属薄膜的生产中,由于金属粉末自身比重大以及流延工艺的制备过程复杂,金属薄膜易变形开裂.实验研究了金属流延浆料中各添加剂含量对金属薄膜成形过程和烧结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粘结剂含量与粘度对金属薄膜性能起决定性影响,加入10%含量的造孔剂,有效控制了颗粒团聚现象,膜层孔径分布集中,气体透过率提升.实验验证了固含量对流延坯片均匀性的影响;固含量过低,易造成膜层表面开裂,厚度不均匀,烧结后大孔缺陷多,强度差;而固含量过高,会导致膜层气体透过率下降,同时,膜层的柔韧性也会降低.造孔剂可以显著改善膜层表面团聚现象,提高颗粒之间的结合力.

    金属薄膜粉末粘度气孔率柔韧性

    TiN/Cr涂层锆合金包壳高温氧化与抗热冲击性能研究

    肖魏魏刘义龙黄景昊李佳涛...
    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TiN/Cr涂层锆合金的高温氧化性能和抗热冲击性能,采用磁控溅射制备了TiN/Cr涂层锆合金样品,分别开展高温氧化和抗热冲击性能试验,并对高温氧化和抗热冲击后的样品微观结构、物相及结合强度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磁控溅射制备的TiN/Cr双层涂层之间存在明显界线,样品表面存在类圆形的团聚凸起,但涂层结构致密,无裂纹和孔隙等缺陷.高温氧化后,表面Cr涂层部分被氧化为Cr2O3,呈不规则的多面体结构,中间TiN涂层中Ti原子向表面扩散,与O结合形成TiO2,呈长条状结构,且Cr2O3聚集区域呈鼓泡状.在涂层与基体界面处,向内扩散的Cr原子和向外扩散的Zr原子形成约5 μm厚的Cr-Zr扩散层.同时,O原子持续向样品内部扩散,与基体中Zr原子结合形成ZrO2.虽然TiN/Cr涂层锆合金的氧化增重小于无涂层锆合金,且样品保持相对完整,但是由于O原子的持续扩散,内部锆合金被氧化,说明TiN/Cr涂层无法为锆合金提供良好的长时抗高温氧化性.热冲击试验后,表面涂层依然完整包覆整个样品,但样品表面存在熔池状区域,并伴随微裂纹和孔隙,且涂层膜/基结合强度明显降低.

    TiN/Cr涂层燃料包壳磁控溅射高温氧化性能抗热冲击性能扩散

    铺粉厚度对Mo2FeB2涂层组织与性能影响研究

    杨江淮练国富张浩曹强...
    10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铺粉厚度对Mo2FeB2涂层成形质量和性能的影响机制,采用激光熔覆预置粉末法制备Mo2FeB2涂层,研究铺粉厚度对Mo2FeB2涂层形貌、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及耐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铺粉厚度增加,涂层的高度、宽度增加,稀释率逐渐降低;铺粉厚度对涂层的相组成没有影响,但涂层中存在的主要相组成有助于提高涂层的硬度、耐磨性等性能;对涂层的微观组织观察发现,随着铺粉厚度的增加,枝晶的数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枝晶大小先不变后减小,且铺粉厚度为1.0 mm时枝晶间隙小于另外两种厚度;金相打点测试和元素映射结果表明涂层中出现明显的元素偏析;显微硬度测试表明,铺粉厚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涂层的平均硬度;磨损测试表明,铺粉厚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涂层的耐磨性能.通过对不同铺粉厚度的宏观形貌、微观组织、硬度及耐磨性分析,综合实际需求与经济效益,1.0 mm为最佳铺粉厚度选.

    激光熔覆Mo2FeB2铺粉厚度显微组织性能

    车用不锈钢表面激光原位合成FeCrCoNi涂层组织及耐磨性

    张连松苏涛沈思明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车用316不锈钢的表面硬度及耐磨性,采用激光熔覆原位合成法在316不锈钢表面制备FeCrCoNi高熵合金涂层.分别对FeCrCoNi高熵合金涂层的相组成、元素分布、显微硬度及耐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位合成制备的FeCrCoNi高熵合金涂层无裂纹、气孔等缺陷,与基材呈现良好的冶金结合.FeCrCoNi高熵合金涂层由单一的FCC相组成,涂层组织为树枝晶.各元素分布均匀,无明显偏析.FeCr-CoNi高熵合金涂层的截面平均显微硬度约为283.7 HV,相较于316不锈钢基体提升了约50%.FeCrCoNi高熵合金涂层的平均摩擦因数分别为0.377和0.438,比磨损率分别为2.27×10-5 mm3/N·m和6.17×10,5 mm3/N·m,FeCrCoNi高熵合金涂层的磨损率降低了70%.FeCrCoNi高熵合金涂层的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

    激光熔覆原位合成高熵合金耐磨性显微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