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粉末冶金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粉末冶金工业
粉末冶金工业

杨树森

双月刊

1006-6543

powder@163bj.com

010-62182922 62181028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粉末冶金工业/Journal Powder Metallurgy Industr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管,由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中国钢协粉末冶金分会、中国机协粉末冶金专业协会主办的冶金、金属学类科技性双月刊。《粉末冶金工业》创刊于1991年,大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3371/TF,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6543,并拥有广告经营许可证。办刊宗旨是:宣传国家有关发展粉末冶金工业的方针政策;交流粉末冶金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与生产技术成果和管理经验;推广粉末冶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应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传播国内外科技信息和发展动态;为粉末冶金及相关行业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依据文献计量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计算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推荐,《粉末冶金工业》现已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收录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和英国“金属粉末报告”(MPR)定期收录摘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钨铜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组织性能研究进展

    韩铁龙王艺静侯超李昱嵘...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钨铜复合材料是由钨和铜复合而成的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既具有高的硬度、强度、热稳定性、耐磨性能,还具有低的热膨胀系数、良好的耐烧蚀性能和传导性能,在电子电工、航空航天和武器装备等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商用钨铜复合材料大多通过高温熔渗或液相烧结法制备,具有组织结构粗大,力学性能较低的特点.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均得到了迅猛发展,也对钨铜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钨铜粉末及块材制备技术得到了广泛研究,推动了钨铜复合材料的快速发展.本文对钨铜复合材料的多种粉末制备技术和成形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制备的钨铜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并对钨铜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钨铜粉末冶金成形工艺组织结构力学性能

    激光定向能量沉积Ti/ZrO2-Al2O3梯度材料的制备及组织性能探究

    夏熙珍刘冰李瑞迪赖端...
    16-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激光定向能量沉积技术制备了 Ti金属/ZrO2-Al2O3复合陶瓷梯度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维氏硬度计对其显微组织、元素分布及显微硬度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探究了 ZrO2陶瓷粉末中Al2O3含量对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l2O3含量增加,金属相和陶瓷相混合更加均匀,但界面处开裂现象更严重;混合粉末中Al2O3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样品中陶瓷区域硬度增加,当Al2O3含量为30%时,硬度值最高达到1 344.5HV0.2,但在结合区只有当Al2O3含量增大至30%时硬度明显提升,达到1 187.3 HV0.2.

    激光沉积金属/陶瓷梯度材料界面结合粉末成分组织形貌

    SPS烧结温度对Nb-Si系多元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韩政杨增艳蒋少松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Nb-16Si-10Mo和Nb-16Si-10Mo-10Ti两种合金,分析烧结温度对两类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Nb-16Si-10Mo合金由Nbss、Nb3Si、Nb5Si3三相组成,而Nb-16Si-10Mo-10Ti合金由Nbss、Nb5Si3、Tiss三相组成,两种合金致密度均高于99.4%.两种合金的维氏硬度、抗压强度随烧结温度升高先增后降,而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则逐渐降低.Ti元素的加入使断口形貌出现了韧窝特征,断裂方式由脆性断裂转变为复合断裂,且使各烧结温度下合金的维氏硬度、压缩强度均有所降低,而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则有所增加.

    Nb-Si系多元合金SPS烧结温度组织性能

    Nd(-Ce)-Fe-B磁体晶界扩散Pr-Tb-Al-Ga合金的矫顽力强化机制

    胡镌芮赵航宋瑞芳冯海波...
    32-3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轻稀土替代部分重稀土做为烧结钕铁硼磁体的扩散源,可以提高矫顽力、降低成本.实验选用低成本轻稀土 Pr部分替代Tb-Al-Ga合金中的重稀土 Tb,对比研究Pr替代量对双主相烧结Nd-Ce-Fe-B磁体和单主相烧结Nd-Fe-B磁体磁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揭示其矫顽力强化机制.以Pr60Tb20Al10Ga10为扩散源,晶界扩散磁体的矫顽力有明显提升;与单主相磁体相比,双主相磁体扩散深度有明显提升.低熔点的Pr优先进入磁体内部,改善了晶界相的润湿性,有利于加速Tb元素扩散进入磁体内部,在主相晶粒外侧形成具有高磁晶各向异性场的壳层结构,进而提高磁体矫顽力.

    Pr-Tb-Al-Ga合金双主相磁体晶界扩散矫顽力强化机制

    铁矿粉煤基还原回转窑结圈机制

    白晨晨杨广庆李帅兵武龙飞...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转窑结圈现象严重影响还原物料的质量,还会降低生产效率,因此有必要探究粉料还原回转窑结圈机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缓解结圈现象.通过选用PB粉和无烟煤为反应原料,得到产物与以Al2O3和SiO2为主要成分的耐火砖发生反应,采取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方法对不同温度、配碳量和物料下结圈进行微观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增加,结圈样品的结构更加紧密,气孔数量及孔径减小,结圈结构中逐渐有白色丝状结构出现.当温度在1 050~1 150 ℃之间时,结圈结构仍是有小孔存在,当温度升高至1 200 ℃时,几乎无气孔存在.随着碳氧比增加,结圈物料的孔径逐渐增加,碳氧比从0.75上升至1.75时,结圈物孔径从0.36 pm增加至0.87μm,明显可见结圈结构逐渐松散.粒度对物料结圈有明显影响,粒度越大的物料其结圈越不容易,结圈结构也较为松散.选用无烟煤作还原剂时,1号精粉结圈物主要含有铁相、硅酸盐相和铁尖晶石,2号精粉结圈物主要含有铁相和少量氧化铁相以及一些硅酸盐相;选用PB粉作还原铁矿粉时,烟煤结圈物主要含有铁相和硅酸盐相.

    回转窑结圈液相生成配碳量微观结构

    基于Moldex 3D与GA-BP的MIM微小齿轮工艺参数优化

    齐广浩王训伟雷保珍王青云...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降低MIM微小齿轮注射坯翘曲总位移,寻找较优的工艺参数组合,提出了基于Moldex 3D与GA-BP遗传神经网络的金属注射成形微小齿轮工艺参数优化方法.首先,以注射成形中喂料温度、模具温度和保压时间等因素建立全因子实验,对各实验点的翘曲总位移以Moldex 3D软件加以仿真,进而分析得出较优工艺参数组合.随后设计了 3-4-1型BP神经网络,以最小翘曲总位移作为适应度值,结合遗传算法,得到优化的工艺参数组合.相对于全因子实验的分析结果,GA-BP模型的寻优结果与其相近,准确度有98.09%.本文的方法为MIM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提升微小齿轮制品的成形质量.

    金属注射成形Moldex3D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工艺参数优化

    纳米孔可提升金属强度

    编辑部
    56页

    PREP法制备钼合金粉末及性能表征

    李晓辉凤治华孙念光杨星波...
    57-6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技术(PREP)制备球形钼及TZM钼合金粉末,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氧氮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粉末的粒径分布、氧含量、微观形貌、表面组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两种粉末的氧增量均小于50×106,粉末粒度集中分布在45~150μm呈单峰分布;TZM合金粉末实测中位粒径81.6 μm小于Mo粉中位粒径102μm,且表面质量高、工艺性能(流动性、松装、振实密度)更优,这与TZM合金具有更小的表面张力,同时晶界处析出的第二相TiC等有关.该实验为增材制造用PREP法制备难熔金属粉末提供理论支持.

    等离子旋转电极难熔金属钼及钼合金粉球形粉末表面张力

    不同粒度下Fe-Co-Cu预合金粉末烧结金刚石钻头胎体的组织和性能

    舒晨徐强刘一波杨志威...
    61-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验采用不同粒度的Fe-Co-Cu预合金粉末配方,通过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烧结胎体.通过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粒度预合金粉末烧结胎体的致密度、洛氏硬度、三点抗弯强度、显微组织以及与金刚石的界面形貌,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此外,通过钻切实验评估了不同粒度预合金粉末制备的钻头的钻切速度、寿命以及金刚石出露情况,以进一步研究其性能差异.结果表明,更细粒度的预合金粉末DB-02烧结后的胎体具有高致密度(96.9%)和强韧性(抗弯强度达到1 355.7 MPa),同时对金刚石具有更强的把持力,在钻切实验中表现出更快的速度和更长的寿命,刀头金刚石出露高度可达154.2 μm.

    Fe-Co-Cu预合金粉末致密度抗弯强度金刚石钻头钻切试验

    热等静压温度对选区激光熔化成形TA15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

    胡家齐董定平谢隋杰蔡小叶...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验采用热等静压处理工艺作为选区激光熔化成形TA15钛合金试样的后处理手段,研究了不同热等静压温度对试样组织、硬度、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规律.热等静压温度为900~980 ℃时,组织为多层级针状(条状)α组织,且随温度升高,针状(条状)α组织逐渐粗化,初级α相尺寸为60~66 μm,宽度由2.35 μm增加至5.62 μm,材料硬度由35.8HRC降低至31.9HRC.热等静压温度为1 020 ℃,越过了 α→β相变温度,形成魏氏组织,硬度为32.2HRC.当应力强度因子范围△K处于20~50 MPa·m1/2,不同热等静压工艺处理后试样的裂纹扩展速率趋于一致,受组织影响较小.当应力强度因子范围△ K<20 MPa·m1/2,随热等静压处理温度升高,试样裂纹扩展速率逐渐降低,多层级针状(条状)α组织的粗化将增强对裂纹的偏转作用,阻碍裂纹扩展.热等静压温度为1 020 ℃形成的魏氏组织具有最低的裂纹扩展速率,不同位向的α集束利于使疲劳裂纹改变扩展方向,增大裂纹扩展路径长度,降低裂纹扩展速率.综上,较高温度热等静压处理后形成的粗化的多层级条状α组织或魏氏组织具有较低的裂纹扩展速率,但材料的硬度相对较低.

    热等静压处理选区激光熔化显微组织洛氏硬度裂纹扩展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