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粉末冶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粉末冶金技术
粉末冶金技术

曲选辉

双月刊

1001-3784

fmyj@chinajournal.net.cn

010-67621317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北京科技大学期刊中心

粉末冶金技术/Journal Powder Metallurgy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交流信息,为粉末冶金研发和生产导向;编辑成果,为粉末冶金学科培养人才。读者对象:粉末冶金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科研、开发、推广、教育等工作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工人教师和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品级氮化铝粉体及其碳热还原氮化工艺研究进展

    秦运璞张智睿赵勇智王永...
    215-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氮化铝(AlN)具有高导热、绝缘、低膨胀、无磁等优异性能,是半导体、电真空等领域高端装备的关键材料,特别是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高功率LED、5G通讯、电力传输、工业控制等领域功率器件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高品级粉体是制备高性能陶瓷的基础,氮化铝粉体的性质直接影响了后续成形、烧结等工艺以及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氮化铝粉体具有纯度高、粒度细和烧结性好等特点,本文综述了氮化铝粉末的评价指标以及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氮化铝粉末的研究进展,提出未来研究与产业化的方向与趋势。

    氮化铝碳热还原氮化法粉体制备粉末指标

    WC-xVC复合粉的制备及高含量VC对WC-Co基硬质合金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邓孝纯康笑东张国华
    226-233,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两步碳热还原法合成了 WC-xVC复合粉,并以此为原料通过真空烧结法制备了不同Co含量(6%和10%,质量分数)的WC-Co-VC硬质合金,研究了烧结温度(1420 ℃、1440 ℃和1460 ℃)对硬质合金致密化过程的影响,分析了 Co和VC含量对WC晶粒尺寸以及硬质合金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合金的相对密度增大,当烧结温度为1460 ℃时,所有合金试样的相对密度均大于98。5%。此外,随着VC含量的增加,WC的平均晶粒尺寸减小,这导致样品的硬度提高,断裂韧性降低。当VC质量分数为6%时,WC-6Co硬质合金和WC-10Co硬质合金的硬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HV30 1941和HV30 1838。在烧结温度和VC含量一定的情况下,试样的断裂韧性随着Co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试样的硬度随着Co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WC-VC复合粉WC-Co硬质合金维氏硬度断裂韧性Co含量

    铁粉原料类型对Fe-29Ni-17Co可伐合金组织性能影响

    张美陈志鹏李佳欣陈闻超...
    234-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以还原铁粉和羰基铁粉为原料,与镍粉和钴粉混合制备Fe-29Ni-17Co粉末混合料,通过压制、烧结得到Fe-29Ni-17Co可伐合金烧结体试样,研究了原料铁粉类型和烧结温度对烧结体显微组织和相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羰基铁粉制备的烧结体有较高的密度,1250 ℃烧结得到的烧结体试样相对密度达97。51%,比由还原铁粉制得的烧结体相对密度高约1。40%。羰基铁粉较还原铁粉为原料制得的烧结体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其硬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HRB 84。6和533。8 MPa,热导率、平均热膨胀系数(20~400 ℃)及电阻率分别为16。45 W·m-1·K-1、4。71×10-6K-1和0。38 Ω·cm。此外,由羰基铁粉制得的烧结体显微组织中奥氏体分布更为均匀,低温处理后组织稳定性好,马氏体相变程度低。

    可伐合金粉末冶金还原铁粉羰基铁粉烧结温度

    面向等离子体钨基材料热负荷损伤研究进展

    尹怡秦思贵史英丽于宏新...
    242-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核聚变反应堆运行过程中,面向等离子体钨基材料需要承受住一定次数稳态和瞬态热负荷的冲击而不发生开裂、熔化等损伤,因此改善面向等离子体钨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及高温稳定性是极其重要的,主要手段包括合金强化、弥散强化、纤维增韧、第二相强化、复合强化等。本文分析了合金强化、弥散强化等改性手段对钨基材料热负荷损伤行为的影响,总结了各种强化手段的优势和不足,并对面向等离子体掺杂钨基材料热负荷损伤行为进行了展望。

    核聚变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热负荷合金化弥散强化

    废旧MoSi2回收产物烧结制备Fe2(MoO4)3的组织形貌和性能

    孔歌蔡小平冯培忠
    255-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热蒸发法回收废旧MoSi2氧化煅烧产物MoO3,以回收MoO3粉末与Fe2O3为原料,经反应烧结制备Fe2(MoO4)3。讨论了 MoSi2完全氧化所需的时间和温度,并研究了 Fe2(MoO4)3材料的组织形貌、线收缩率、体积密度和光谱学性能。结果表明:废旧MoSi2材料粉末经500 ℃煅烧120 min以上时间即可完全氧化。在MoO3与Fe2O3反应烧结过程中,烧结温度越高,MoO3与Fe2O3反应越完全,所制备的Fe2(MoO4)3材料空隙随之增多,线收缩率升高,体积密度降低。与纯Fe2(MoO4)3材料相比,Fe2(MoO4)3和MoO3复合相的光生电子-空穴对更不易复合,理论光催化活性更高。以亚甲基蓝为染料,纯Fe2(MoO4)3对其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而Fe2(MoO4)3和MoO3复合相则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且Fe2(MoO4)3和MoO3复合相的光催化降解循环稳定性最好。

    废旧MoSi2回收热蒸发反应烧结显微组织光催化降解

    增材制造钢中氧化物形成及其控制的研究进展

    李依阳张瑞杰张聪姜雪...
    264-274,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简述了增材制造高性能钢中氧化物的研究概况,包括氧化物的特征和形成,氧化物对熔池的影响,氧化物的破坏和重构机制以及氧化物在熔池中的运动情况,阐述了实现氧化物无害化的设计思路,以期对未来金属增材制造过程中氧化物无害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增材制造氧化物氧化物冶金控制优化

    粉末锻造Al2O3颗粒增强Fe-Ni-Mo-C-Cu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张旭史思阳张腾雨田谨...
    275-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粉末锻造技术制备了不同含量微米级Al2O3颗粒强化的Fe-Ni-Mo-C-Cu(Q61)复合材料,并对调质态和淬火态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Al2O3质量分数为0。15%时,增强颗粒在基体内分布均匀;相较于同种状态下不添加增强颗粒的单一 Q61,调质态复合材料的硬度从HRC 38增至HRC 39。8,屈服强度从1106 MPa增至1121 MPa,延伸率从12%降至6。5%;淬火态复合材料的硬度从HRC 61。5增至HRC 63。2,磨损率从5。27×10-6mm3·m-1·N-1降至3。08× 10-6mm3·m-1·N-1,低于对比试验用的典型齿轮材料40Cr的磨损率(3。34×10-6mm3·m-1·N-1)。当Al2O3质量分数大于0。15%时,Al2O3颗粒逐渐偏聚,虽然调质态下复合材料屈服强度仍继续小幅增加,但塑性严重退化,且淬火态复合材料磨损率增加,耐磨性变差。综合来看,添加0。15%Al2O3颗粒强化Q61复合材料在调质态下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而在淬火态下表现出良好的抗摩擦磨损能力。

    粉末锻造Fe-Ni-Mo-C-Cu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力学性能摩擦磨损

    W-Cu梯度复合材料的制备、组织与性能

    冯晓伟司岸恒冯波李达人...
    283-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不同配比的W粉和Cu粉为原料,经过混粉、放电等离子烧结后制备了三层的W-Cu梯度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下W-Cu梯度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界面特征、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及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900 ℃烧结制备W-Cu梯度复合材料相对密度高(95%)且保持了单层的原始设计成分;每个梯度层中W、Cu分布较均匀,W、Cu之间界面结合良好,未发生扩散。W-Cu梯度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呈梯度分布,W-40Cu层的显微硬度最高为HV136。在压缩过程中,W-40Cu层首先发生断裂,最高压缩屈服强度为332 MPa。900 ℃烧结制备的W-Cu梯度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为202 W·m-1·K-1。经抗热震实验后,梯度复合材料界面处无裂纹,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能。

    梯度复合材料放电等离子烧结微观组织界面特征力学性能

    旋锻变形量对钨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单东栋王玲秦颖楠管科...
    290-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获得高性能钨合金,对93WNiFe钨合金进行旋锻变形加工,研究旋锻变形量对93WNiFe钨合金力学性能及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变形量的增加,93WNiFe钨合金组织中W晶粒由圆球状逐渐被拉长成长条状,室温抗拉强度随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加,由982 MPa增加到1622 MPa,断后延伸率随变形量的增加快速降低,由35。5%下降到5。5%。当旋锻变形量小于15%时,随着变形量的增加,93WNiFe合金洛氏硬度快速增加,室温冲击韧性快速降低;当变形量大于15%后,合金洛氏硬度增加变缓,室温冲击韧性值降低变缓;当变形量为30%时,洛氏硬度最大为HRC 47。2,室温冲击韧性值最小为30。80 J·cm-2。未变形的烧结态93WNiFe合金断口形貌中存在少量W晶粒解理断裂、大量W-粘结相界面断裂、W-W界面断裂和粘结相韧窝断裂;随着锻造变形量的增加,断口形貌中W晶粒解理断裂数量逐渐增加,W-粘结相界面断裂、W-W界面断裂和粘结相韧窝断裂数量逐渐减少。

    钨合金旋锻变形量力学性能断口形貌

    粉末冶金Mo-14Re合金热变形行为及微观组织演变

    薛建嵘林小辉李延超梁静...
    297-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粉末冶金法制备的Mo-14Re合金进行了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分析了变形温度(1100~1400 ℃)和应变速率(0。100~0。001 s-1)对流变应力及组织演变的影响,并采用双曲正弦型Arrhenius模型建立了Mo-14Re合金的本构方程。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升高或者应变速率降低,粉末冶金Mo-14Re合金在热变形过程的流变应力也随之减小,真应力-真应变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加工硬化和动态软化现象。动态软化行为主要归结于粉末冶金Mo-14Re合金热压缩变形处于低应变速率(0。010s-1和0。001s-1)或较高变形温度(>1200 ℃)时发生的动态再结晶,形核方式为晶界凸出形核,随着应变速率的降低或温度的升高,再结晶程度不断增加,晶粒不断长大,当温度为1400 ℃,应变速率为0。001 s1时,完全再结晶完成。

    Mo-14Re合金热变形本构方程显微组织